白鴿
摘要:青年導演楊帆的紀錄片作品《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在央視紀錄片頻道一經播出就收到較高的關注度和廣泛的好評。該系列紀錄片圍繞著楊帆在騎摩托車進行環球旅行的路上尋找并記錄與他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年輕人的故事而展開。本文通過研究這部紀錄片的制作手法和內容呈現,對其中所體現出來的藝術表現手法進行分析,并探尋其與紀錄片傳統要求的結合理念。
關鍵詞:紀錄片 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藝術構思
2015年2月,十四集的系列紀錄片《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首播,這是青年導演楊帆拍攝的一部旅行紀錄片。楊帆在2012年騎著一輛摩托車開始了一場環球旅行,并尋找與自己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記錄下自己一路上的見聞和不同國家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導演楊帆騎摩托車經過8個國家,找到了23個與自己同一個生日的年輕人,并將其中17個人的故事剪輯進這部紀錄片中。這是一個關于旅行的故事,觀眾可以隨著楊帆的環球旅行去觀賞不同國家的風景特色,這還是一個關于青春的故事,來自不同地區的年輕人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追尋自己的夢想。
創作者的藝術構思表現
一、雙線索引導的創作模式。本片的導演楊帆是一名出生于1990年10月的90后,開始旅行和拍攝的那年他年僅21歲,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活力青年,縱觀他這二十多年的人生經歷也有些不同尋常。13歲隨父親騎摩托車去拉薩,16歲赴海南拍攝完成自己的紀錄片處女作,18歲橫渡瓊州海峽并受姚明的邀請為他拍攝紀錄片《賽季》。這個少年時期退學在家,熱愛文學、音樂和體育運動的男孩自身就攜帶一種另類的光環。他在2012年終于跨上一輛摩托車開始自己的環球旅行。而為了拍一部不一樣的旅行紀錄片,他想到了在路上尋找與自己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并記錄他們的煩惱與夢想。用攝像機記錄的文藝手法和尋找另一個自己的浪漫旅途相結合,必定會迸發出無限遐想的火花。
這樣的雙線索敘事在為紀錄片增添特色的同時也讓故事線索更加豐滿有深度。導演楊帆以旅行的路線為橫向線索,記錄一路上所見所感,展現每一次找尋與偶遇的全過程。他在遼闊蒙古草原上與芭森扈一同騎馬,在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南部的鄉下與謝爾蓋一起暢聊說唱音樂,在莫斯科的夜晚去“秘密”酒吧感受俄國青年瘋狂的夜生活,在芬蘭體驗“餐館節”的創意美好……楊帆途徑每個國家和地區都用鏡頭語言書寫了一篇游記,在開拓視野的同時也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土人情進行相對完整的反映。除此之外,每一段關于人物的記錄又從以拍攝對象為切入點,用人物紀錄片的表達方式,以個人的生活狀態為另一條線索縱向表現每一個人的具體生活狀態,并輻射他們周圍去深入發掘和展現出每個人的個性體驗和獨立故事。例如在俄國青年謝爾蓋的家中,楊帆用鏡頭記錄了自己和謝爾蓋的父親暢談詩和音樂的創作,也從側面說明了謝爾蓋對于說唱音樂的熱愛是由于家庭和父親的影響。這種多角度的拍攝與細節上的處理也真實的展現了每一個人物的環境。而為了使某些被攝對象的記錄過程更加完整,楊帆還在旅行結束后再次返回到一些人的身邊去追蹤和表現他們狀態的變化。例如在第六集關于俄國青年馬克斯的故事里,楊帆先后兩次去找尋馬克斯并且記錄下馬克斯生活的轉變,關于馬克斯的故事在回訪中敘述得更加清晰和完整,紀實的效果和價值也更加突顯。
二、多樣的故事主題表達。故事性是紀錄片必不可少的特性之一。優秀的紀錄片除了表現思想內容比較深刻以外,還都具有故事性,這使得紀錄片在反映現實的同時增加了娛樂性,更能增加其藝術感染力,讓觀眾在觀賞的輕松氛圍中深入感悟其內涵。《世界上的另一個我》記錄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17個年輕人在生存狀態上的差異。由于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人生軌跡和情感經歷,每一個被攝對象都有獨立的個性和故事,所以說把握不同的內容主題并能夠完整表述故事是這部紀錄片的重要價值體現。為了突出每個拍攝對象的個性,楊帆在拍攝時也根據他們不同的生活環境進行不同的主題定位和細節展現。
楊帆找到的第一個拍攝對象是已經結婚并懷孕七個月即將做母親的蒙古姑娘芭森扈,他先通過芭森扈在草原上騎馬的鏡頭和瀟灑的狀態,直接展現了這個年輕姑娘直率豪爽的性格,還帶有蒙古族姑娘骨子里對于草原的熱愛和天生的勇氣。而后又跟隨拍攝她的家庭,還細致的展現了芭森扈十歲的弟弟獨自為家庭運水的過程,直接表現了當地人民重視孩子獨立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養教育,還反映了當時當地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從他的鏡頭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與國內不同的蒙古的社會形態。楊帆在時隔一年后又返回蒙古,記錄了芭森扈和丈夫為改變家庭命運正在一步步的奮斗著。為了節省費用,芭森扈每日只吃簡單而便宜的午餐,她的丈夫也為了生計遠離家庭外出創業。雖然他們的生活條件相對艱苦,但是兩人都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和希望。片中有一段記錄了芭森扈一家三口因為一起觀看一場演唱會而開心和滿足,讓觀眾看到并感受到從他們自身油然而生的淳樸性情。這種在人物生活細節上的大量表述使觀眾更能全面的觀察和感受到芭森扈的性格特征以及努力生活的態度。
三、凸顯時代特征的激情碰撞。相比其他紀錄片,《世界上的另一個我》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導演楊帆也是被記錄的一部分。他尋找人物的過程以及和被攝對象的每一次交流都充滿活力與激情,同齡的年輕人之間表現出那種熱情與默契是真實可觀的。紀錄片是時代的備忘錄,不同的時代人們擁有不同的生活體驗。正如古人用詩詞記錄自己的心緒感情,紀錄片是用影響來展現人的生活和情感。紀錄片的時代價值,不是通過直接的說教、論證來完成的,而是要從題材的選擇、從人的生活著眼。在這部以青春與激情為故事主題的紀錄片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年輕人獨有的生活態度,包括已經隨時代改變而變遷的周圍生活環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互聯網的影響。楊帆為了尋找與他同一個生日的拍攝對象,通過各種傳播媒介發布消息,并且能迅速得到回應,可以發現他在俄羅斯遇到的伙伴大都是通過當地社交網站VK網找尋到的。他們有相似的興趣愛好并能夠給予對方足夠的信任,網絡給了年輕人更多的機遇和更開闊的視野,提供了無限可能。這種“海內存知己”的美好理想正在通過網絡傳媒得到實現,可以說這部紀錄片中呈現出來的浪漫奇遇是基于現代傳媒的發展和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之上的。
楊帆作為整個記錄中的主動因素,他也靠著自己對生活的個人體驗與被攝對象之間摩擦出魅力火花。同樣的年紀和青春因為個人命運的不同呈現出多樣化和差異化,這些差異經過碰撞和交流,通過鏡頭語言呈現出一種和諧美。在保證紀錄片真實性的基礎上,楊帆的主動介入令被攝對象的性格和故事情節更加豐富。這種交友式拍攝方法通過創作者長時間的與被攝人物的相處,和人物成為知心朋友,使人物在攝影機面前高度自然,創作者就能夠進入人物的內心,更易了解人物的內心情感,也更易捕捉到人物性格中最動人的一面。在記錄鄉間說唱歌手謝爾蓋的結尾部分,楊帆主動提出為謝爾蓋拍攝個人MV。后來楊帆也將這部在鄉間與謝爾蓋合作的MV成片展示出來,通過畫面讓觀眾完整的感受到了這個俄羅斯青年對于說唱音樂的極度熱愛以及為夢想付出的努力。這種逼真性和親密感不僅引起了觀眾的情感共鳴,也給人一種生活氣息和濃濃的人情味。紀錄片的真實性特點往往要求創作者不去參與被攝對象的行為和活動,但是本片中這種反射式創作模式的運用,為此片提供了更豐富的素材。這些蘊藏在片中充滿活力與熱情的互動和交流,讓本片的主題和風格更加明確。
情感表達中試聽語言的作用
一、解說詞的運用效果。德國電影理論家克拉考爾曾說:“由于情節正在變得規模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豐富,只有語言才能把無聲片從越來越多的故事性累贅的字幕和為說明情節糾葛而必不可少的解釋性畫面中解救出來。”解說可以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揭示人物的性格,還可以起到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等。《世界上的另一個我》中解說詞貫穿全片,并都是由楊帆本人配音完成,并不專業的口語表述是影片風格的一部分。作為尋找“另一個我”的主角,楊帆更像是通過紀錄片去講述他的一段人生經歷,片中的所有情節和故事,都是他親身的經歷和感悟的結果。在每一集的開始,楊帆通過解說詞對上一集的故事和人物進行簡單的概括,并在每一集的最后預示下一個故事點,使這部紀錄片的總體性和完整程度更加明顯。而在被攝對象較多的某幾集中,解說詞還使每一段的人物故事切換更加順暢,如在第七集中楊帆在莫斯科遇到四個伙伴,分別是莫斯科大學的高材生瑪莎、酒吧調酒師馬克、叛逆女孩娜塔莎和她的伙伴喀秋莎。他們有各自的生活與性格又相對獨立,將這四個人物的故事完整并且有邏輯的表達出來只依靠解說詞串聯。由于本片中所記錄的人物交流中混雜著多種語言,因此解說詞承擔了較多的解釋畫面和人物語言內容的任務。在每一集中,楊帆還將自己的隨想放在解說詞中,如自己對俄羅斯的印象,在尋找伙伴的過程所遇到的困難,對其他文化風俗的感受,與伙伴一起交流音樂和攝像時的興奮等表述,讓觀眾在了解他旅途經歷的時候也同他有了情緒和感情上的互動與交流。
二、剪輯手法的多樣表現。剪輯是制作影像作品的重要藝術表現手段,而不同類型的影像作品對于剪輯有各自的傳統和要求。為了使風格更加突出,人物個性更加獨立,在對不同人物的故事進行展現時,楊帆將后期剪輯融入其敘事策略,對不同被攝對象采用多元化的視覺體驗,形成多樣性的觀感和期待。例如,在第九集中,在表現芬蘭天氣和文化風情時,運用了大量的關于芬蘭的風雪天氣和街道的空鏡頭,有助于觀眾從中體驗到與自身環境的差異,從而凸顯出文化的交流作用。而蒙太奇的運用也在敘事上有著明確的連貫性并使人物的故事進展邏輯更加清晰。在第十集里,為了突出這集的故事主角漢娜對紫色的由衷熱愛,用了一系列鏡頭去表現她在生活中收集到的紫色物品,這種細節鏡頭的連貫剪輯讓她的這一愛好特點直接凸現出來,在表達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題上有著明確的定位作用。
總結
《世界上的另一個我》是90后的一場青春的對話,也是不同文化的交流,這是一個關于旅途的故事,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本片主題類型以及藝術表現手法的新穎程度在上映后獲得好評。目前楊帆和他的團隊正在進行《世界上的另一個我》第二季的節目制作,他繼續騎著他的摩托車去歐洲其他國家尋找另一個自己,也尋找和挖掘更多有意思的故事。這個年輕的新銳紀錄片導演不只是獲得了這一部作品的成就,他的嘗試和體驗也給中國紀錄片的未來帶來更多啟示和期望。快速變化的時代背景,觀眾們對于紀錄片日漸提高的審美要求,推動著紀錄片的題材選擇的多樣化和制作技術的提升。人們在追求紀錄片真實與人文體現的同時,對其藝術表現能力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強,使影像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紀錄片本身的真實性要求更加和諧地統一在一起。提高其觀賞價值,也是紀錄片制作的一個值得嘗試體驗的趨勢。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