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虹
[摘 要] 福建省晉江市連續18年領跑福建縣域經濟,成為福建縣域經濟發展的樣本。新時期“晉江經驗”的特征是民營企業占據主導地位,產業集群優勢明顯,民營企業上市進展迅速。同時,通過引導企業做大做強,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學配置利用資源,緊密聯系工業化與城市化,“晉江經驗”得到了創新與發展并具備了可復制性,對其借鑒推廣可以有效推動福建省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 產業提升;品牌建設;政府引導
[中圖分類號] F20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3-0076-02
古人云“郡縣治,天下安”。縣域經濟在福建經濟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福建省全省縣域面積約占總土地面積的90%,縣域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5%,到2016年有84個縣(市),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占少數,大部分仍然需要得到提升?!皶x江經驗”的創造者——晉江市,連續18年領跑福建縣域經濟,成為福建縣域經濟發展的樣本。通過創新發展借鑒晉江經驗,可以推動福建省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晉江經驗”是對“晉江模式”的概括和總結
要解讀、借鑒并創新發展“晉江經驗”,首先要解讀好“晉江模式”.因為“晉江經驗”來源于“晉江模式”。
晉江本來是一個貧困縣,歷經30多年的發展,從2001年開始躍入百強縣(市)前十名行列,每年都保持在第五至第七位,在2013年和2014年均位列第五位,在2015年名次稍微有所下降,位列第19位。晉江經濟的迅猛發展引起了經濟學界的關注,被經濟學界定義為“晉江模式”。成為與“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江模式”齊名的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四大模式之一。
(一)什么是“晉江模式”
1986年,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提出應該將“以市場調節為主,以外向型經濟為主,以股份合作制為主,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晉江模式”與當時的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三角模式并列為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四大模式。晉江是唯一以縣域經濟形成的模式。1994年,中國農村發展道路研討會在晉江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專家把“晉江模式”概括為:一種“以市場調節為主、以外向型經濟為主、以股份合作制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經濟發展道路。
(二)“晉江模式”的特征
改革開放初期,晉江GDP只有1.45億元,人均15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7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0%;財政收入1488萬元,是個入不敷出,靠上級財政補助的“貧窮縣”。而如今的晉江已經發展成為福建省最具經濟實力的縣市,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工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面也都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晉江這個唯一以縣域經濟形成的模式的具有四個特征:
1.以股份制合作制為主
“晉江模式”發端于晉江市的陳埭鎮。陳埭鎮曾經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貧困的小鎮,晉江是著名的僑鄉,海外僑胞的匯款給晉江人提供了比較雄厚的資金來源,人們稱其為閑資。華僑回鄉蓋的房子也多,稱為閑房,人口也多,稱為閑人。這三閑使得晉江經濟發展的起點比較高。晉江陳埭鎮的群眾利用這三閑開始發展工業經濟,1978年聯戶集資興辦鄉鎮企業,這是股份制合作制的雛形,有鐵件加工、簡單機械生產、紐扣生產、服裝制作等等。晉江人向來有合作精神,80年代初參與股份合作制的人數就占到了百分之十幾的比例。
2.以外向型經濟為主
據晉江市商務局統計,1981年第一家三資企業在晉江落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后來,晉江逐漸認識到晉江作為一個僑鄉,在資金融通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制定了一系列僑務政策,積極吸引外資。2014年,晉江市在《中國最具外資吸引力縣市區500強》中位列第15名,在福建省列居第一名,實際利用外資額達10.74億美元。
3.以市場調節為主
晉江人是每個人都想當老板,腦子里沒有民辦、公辦的概念上的區分,有些人甚至更傾向于去民辦企業工作,所以晉江的民營企業數量占到了90%。根據晉江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2013年年末,在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9.0%,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8%,外商投資企業占0.2%。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占企業法人單位的0.5%,股份有限公司占4.2%,有限責任公司占10.7%,私營企業占76.3%。其他行業的情況也都類似,在此不再一一列舉數據。
4.品牌優勢明顯
從“晉江速度”到“好”字為先。晉江的許多品牌相繼問世,2016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會”發布了600多個品牌,晉江有17個品牌榜上有名,其中的勁霸男裝、七匹狼、親親、恒安都是家喻戶曉的名牌。許多知名企業被列為晉江市產業集群核心企業,支柱產業形成了完整產業鏈,產業集群化優勢十分明顯,政府還引導晉江的民營企業上市。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粗放式的增長方式,高能耗、高污染形成的弊端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晉江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不一味地追求發展速度,而是堅持“好”字為先,好中求快。
(三)由“晉江模式”到“晉江經驗”
“晉江經驗”是由習近平主席提出來的,習主席曾任福建省省長,2002到晉江調研,對“晉江模式”高度重視,并首創了“晉江經驗”這個詞匯,而且強調“晉江經驗”應該不斷地得到發展和創新,在新的歷史時期應該被賦予更深刻的內涵。
二、新時期“晉江經驗”的創新與發展
(一)新時期“晉江經驗”發展的新特點
1.民營企業占主導地位
晉江有“福建民營經濟的晴雨表”之稱,民營企業數量眾多,效率比較高,經濟充滿活力。但是大企業數量較少,中小企業占大多數,中小型民營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任人唯親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需要更新為現代企業管理方式;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需要打造品牌來提升自我。
2.產業集群優勢明顯
晉江市具有產業集聚特征的產業集群有26個,聚集了6360家企業,聚集起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紡織服裝、鞋業制造、建筑陶瓷、食品飲料、傘具、玩具等一批比較典型的產業集群,同時還擁有機械設備、精細化工、家居用品、紙制品、制藥以及電子通訊器材等一批具有集群趨勢的產業。產業集群最直接的優勢是大大降低了產品的成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很多沿海地區的外貿出口企業拿不到訂單,或者有了訂單不敢接,原因是原材料漲價、工資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利潤被大大擠壓,有些企業進入微利甚至不贏利狀態。而晉江的產業集群優勢此時就充分發揮出來,由于成本低、出價低,外國人都愿意找晉江的企業合作。令廣東、浙江等其他省份的企業羨慕不已,對于他們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產業集群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解決中小企業的生存問題。產業集群中有龍頭企業帶動,大企業創品牌搞設計,虛擬化經營,中小企業為他們做加工。
3.民營企業上市進展較快
晉江企業利用新三板進入資本市場,拓寬了融資渠道。新三板又稱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是經國務院批準,依據證券法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也是第一家公司制證券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為其運營機構。到2016年12月22日,晉江已有9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新三板解決了晉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二)新時期晉江人創新發展了晉江經驗
進入新時期以來,晉江人解放思想、搶抓機遇、立足特色、增創優勢,實現了城鄉統籌、民生優先、和諧共享。
1.引導企業做大做強
盡管從理論上講,有些行業更適合中小企業的發展,但實踐證明,目前在我國各行各業都是大企業有競爭力,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晉江的中小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也是明顯不足,所以必須要把企業做大做強。在經濟發展的每個關鍵時期,晉江市委市政府都能做到因勢利導,引導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當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有些中小企業找到了自己的準確定位,給大企業做代加工,這樣,小企業生存下來了,大企業可以集中力量搞研發、開拓市場、搞品牌建設,把自己做大做強。
2.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晉江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晉江的企業多是民營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晉江的企業家普遍學歷層次不高,對高新技術存在畏懼心理,所以,靠晉江本土企業自身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顯得有些勢單力薄,必須要引進大項目、大企業。近年來,晉江市政府也采取措施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在用地、稅費、審批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支持。目標是通過核心項目,帶動配套企業的發展,從而帶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發展。目前引進的高新技術項目有金保利、冠科、太古等。
3.科學配置和集約利用資源,把工業化與城市化緊密聯系起來
“耕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推動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生產率的提高;“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把滿天星星變成了月亮,避免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實現了信息的共享,也促進了產業集群的成長;“住宅向現代社區集中”和“人口向市區和集鎮集中”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
三、總結
“晉江經驗”是可復制的。以農業為主的縣,可以考慮搞規模化經營,大家入股共同經營,這是學習晉江人的合作精神,晉江的股份合作制就是合作精神的最好的體現;還可以考慮把農產品打造成品牌,現在淘寶網上賣的農產品比我們在菜市場買的農產品價格要高得多。進入工業化快速發展的縣,就要考慮把企業做大做強,資本運作上市,加強品牌建設與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參 考 文 獻]
[1]莊德興.拓展“晉江經驗”打造“品牌之都”[J].福建質量技術監督,2015(6):35-36
[2]許雅玲,姚煜娟.創新“晉江經驗”推動轉型升級[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5(9):2
[3]晉江市委黨校北京智石經濟研究院聯合課題組,張文魁,曾清金,陳志雄,朱敏.縣域產業轉型升級的空間與路徑——基于福建省晉江市的調研[J].中國市場,2016(26):77-84
[責任編輯:史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