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轉變政府職能,實現跨媒介的融合發展。能否轉變政府的職能和角色,制定正確的產業政策,關系著我國傳媒產業融合的進程。激勵性規制包括很多具體的規制手段,其中特許投標制是傳媒領域里可以應用的有效規制機制。從體制上打破行業之間的壁壘是促進媒介融合的關鍵。在可競爭市場的條件下,傳媒企業將以自發的激勵不斷地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改善服務質量,從而提升產業的市場績效。第二,實現體制創新,優化電視媒體市場結構。推進電視媒體的體制改革要加快“四個分開”,即政企分開、管辦分開、政資分開、政府與市場分開。完善市場結構,推動電視媒體產業升級。只有創新電視媒體的監管體制和運營機制才能真正推進產業重組,實現電視媒體向內容提供商的升級和轉型。第三,落實供給側改革,促進內容精品的生產。減少無效率供給,生產內容文化精品。重視社會性規制,堅持意識形態導向。在調整供給側平衡的同時要堅持媒體的意識形態導向,推進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有正外部性的文化精品內容的生產和消費,這主要依靠社會性規制手段來實現。
(據于 晗于《電視研究》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