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蘇二
牙不好全身遭殃
編輯/蘇二

發生牙齒松動的時間都是人到中年,通常隨著更年期到來,年齡的增加使骨骼的狀態走下坡路,骨密度也越來越低。牙齒松動脫落的主要原因是全身骨質疏松情況嚴重,牙槽骨不堅固。發生這種情況沒有太好的補救辦法,但我們可以提早預防,如提早服用鈣片,進行跳躍、震動式的鍛煉,經常叩齒等。
在多數骨質疏松癥中,骨組織的減少主要由于骨質吸收增多所致。發病多緩慢,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為特征,生化檢查基本正常。
導致骨質疏松的原因很多,鈣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認的因素,降鈣素以及維生素D的不足的因素也很重要。
牙好,不單單對胃口好,對全身健康都有幫助。《印度時報》刊文,美國糖尿病、消化性疾病和腎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糖友”更易被感染,患上牙齦或牙周疾病,從而死于心臟病和腎衰等并發癥。因此,“糖友”除了要控糖,還要學會護好牙齒。
研究人員發現,有牙周病(如牙齦發炎)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是牙齒健康的人的兩倍。具體原因現在還不清楚,但很可能是牙齦發炎使得有害的細菌釋放到血液中,這些病菌誘發或加速動脈血管硬化,嚴重時甚至出現血栓。
牙齒不整齊就可能患上阿爾茨海默癥,這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日本科學家研究證明,這種說法至少在大白鼠身上是正確的。
日本岡山大學的科學家森田學等人將大白鼠的臼齒切削掉一部分,使牙齒不能正常咬合。8周后,大白鼠腦內的β淀粉樣蛋白質總量上升至正常水平的的4倍以上。這種蛋白質在大腦中過量積聚是阿爾茨海默癥的重要誘因。
阿爾茨海默癥又名早老性癡呆癥,迄今無有效療法,及早檢測和治療非常重要。
森田學分析說,牙齒咬合情況惡化后,肌體會出現應激反應,刺激大腦中的β淀粉樣蛋白質增加。
日本科學家隨后治療了這些大白鼠的臼齒,使之恢復正常咬合能力。手術4周后,大白鼠大腦內的β淀粉樣蛋白質數量也下降到正常水平。
日本科學家認為,類似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在人的身上。他們建議,牙齒不整齊導致牙齒咬合不好的人,應該盡快治療,免得久拖后誘發阿爾茨海默癥。

日本科學家發現,牙齒脫落與食道癌、頭頸癌及肺癌的患病風險密切相關,防止牙齒脫落可以降低這些疾病的患病風險。
日本名古屋愛知癌癥研究中心和名古屋大學醫學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進行了此項研究。他們調查了5240名患者14種不同癌癥的發病率和牙齒脫落比率,并將這些數據與10480名非癌癥患者進行相關對比。結果發現,與健康人相比,牙齒脫落比率高的人,食道癌發病率增加136%,頭頸癌增加68%,肺癌增加54%。研究人員還發現,脫落牙齒越多,癌癥發病率越高。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指出,牙齒脫落與癌癥危險的關聯受年齡和性別因素的影響,食道癌和頭頸癌在女性和70歲以下人群中發病率明顯較高。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平城明夫博士說:“口腔不清潔引起的細菌感染和炎癥會導致牙齒脫落,而牙齒脫落又會影響健康飲食,從而對一些癌癥的發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此前,也有研究證實,牙周病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叭藗儜⒁獗Wo牙齒,定期檢查。”
牙齒差或是誘發抑郁癥的一個危險因素,因此,保持牙齒健康有助預防抑郁癥。
澳洲迪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牙齒好壞與抑郁癥存在關聯。該研究結果已刊登于《綜合醫院精神病學》期刊電子版上。
該研究調研了萬余名美國人的健康狀況,結果顯示,牙齒越差,心情越不好,兩者呈正比關系。研究人員之一、該校醫學博士阿德里安?奧尼爾表示,牙齒健康狀況與抑郁癥的關聯因素是炎癥。抑郁癥被認為是一種炎癥性疾病,源頭是不良飲食習慣、體重超標、醫療不當等。而牙齒健康差通常也是由炎癥引發,不良飲食習慣等同樣是源頭之一。
研究人員分析了多年積累下來的美國國家健康檢查和營養調研數據,發現近2/3(比率61%)的受調查者有抑郁癥狀,他們同時表示,在過去的1年里牙齒有疼痛不適感,其中又有超過1/2(比率57.4%)的人自認牙齒健康狀況不好。阿德里安?奧尼爾表示,牙齒健康與抑郁癥之間的內在關系尚不明晰,一般認為牙齒差是抑郁癥的“副產品”,而不是征兆。但他也指出,牙齒差或是誘發抑郁癥的一個危險因素,因此,保持牙齒健康也有助于預防抑郁癥。
為了進行“記憶力與牙齒關系”的這項研究,從1988年開始,瑞典余默奧大學研究人員在長達15年的時間里對1962名年齡在35歲~90歲的志愿者進行了跟蹤調查,對牙齒健全志愿者的記憶力和牙齒被全部拔除、使用假牙的志愿者的記憶力進行了比較??茖W家發現,在所有如教育、年齡、疾病史等其他因素全部相似的情況下,牙齒健全者的記憶力明顯比牙齒被拔除的人要好得多。
余默奧大學心理學副教授揚?貝里達爾說:“我們自己對這個結果也感到很驚訝。對于老年人牙齒狀況和失憶癥的研究來說,這都可能是個突破性的進展?!必惱镞_爾是位牙醫,也是這份報告的作者之一。
他同時還指出,他們的研究是第一次針對人類的此類大規模研究,此前還在動物身上進行了實驗。結果表明,拔牙能夠切斷牙齒通往腦部的神經,從而影響記憶。
這一結果和日本科學家對老鼠牙齒和記憶力之間關系研究的結果非常吻合。日本科學家發現,被拔掉牙齒的老鼠對食物的記憶力明顯不如牙齒健全的老鼠。
專家表示,這是因為牙齒有很多神經與大腦相連,當牙齒被拔除時,這些神經與大腦的聯系也相應消失了,因此記憶力也衰退不少。
科學家分析指出,掉牙損傷記憶力的一大原因是與咀嚼有關,咀嚼會增加大腦血流量,直接影響到記憶等大腦功能。就記憶而言,頜部和牙齒咀嚼產生的感覺刺激會直接影響到負責記憶形成和重新獲取的大腦海馬區。而一旦缺少牙齒,大腦海馬區獲取的信號就會減少。
另一大原因是,掉牙或者佩戴假牙的人會盡量避免吃那些難以咀嚼的食物,進而造成多種維生素和蛋白質等重要營養的缺失,從而影響了記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