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強
摘 要:現在我國農業在不斷地發展,農業地質調查變得越來越重要,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中,要想將農業地質調查工作做好,就要從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局部生態地球化學評價、區域生態地球化學評價和區域地球化學調查等角度對農業地質調查進行充分地研究。本文就對農業地質調查的內容和技術方法進行科學地分析,為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農業地質;調查內容;技術方法
中圖分類號:S159 文獻標識碼:A
農業地質調查就是指對淺層地下水、水中的元素和土壤進行科學地分析和研究,將區域的地球勘察技術當作是重要的技術手段,從農林牧等方面對農業地質進行充分地調查,保證基礎性調查工作是科學的,為農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產品質量的提高和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做出貢獻。本文就是從農業地質調查的內容和技術兩個角度對農業地質進行充分地分析,保證農業調查數據的準確性。
一、農業地質的含義
從環境地質學的角度來看,農業地質就是對農業土壤的地質和農業地質背景,還有農業礦質養分等進行充分地分析和研究,在應用領域上的一種科學,這種科學在應用的過程中是極為復雜的,主要是由多個分支學科構成的,系統性比較強,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要從農業地質的內容上進行充分研究。但是現在農業地質的研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研究的時間也比較短,技術還不成熟。農業地質調查使用的主要是對調查區域進行地球化的勘察方法,從廣義的農業地質角度來看,農業地質主要包括農林牧,這幾個方面對環境也有著重要的影響,而農業地質調查主要是為了現代化的農業發展而服務的一種調查手段,也是一個新的領域,從調查的內容和環境等角度對這些內容進行科學地分析,已經成為科學界農業研究領域的重點。
二、農業地質調查的內容
(一)背景調查
農業地質背景就是指與農業生產相關的一些地質要素,針對這些要素進行調查,具體包括以下內容:土壤狀況、地球化學、工程與地質、水文地質和地形地貌。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農業的生產與土壤、水利、氣候和地形有著緊密的聯系,除此之外,與地質條件也有關。地質的構造和巖石的類型存在著顯著的差別,那么形成的地形、地貌和土壤也就會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種植的農作物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農作物種植的過程中,種植分布與相應的地質條件有著很大的關系。例如在花崗巖地區,這一地區形成的巖石主要是風經過了破碎形成的一種坡積物土壤,這種土壤比較適合的作物種類是林木或者顯示農作物,如果是長英質巖石形成的變質巖區,這一區域的巖石經過了風化會形成沙土,從結構上來看,通氣性強,結構是良好的,而且酸堿度也是適當的,這樣的土壤可以不斷地促進植物根系的發育,充分地吸收生長所需的養分,沙土地質的土壤有利于水果的生長,尤其是橘子和蘋果,對農作物的生長是極為有利的。
(二)農業土壤地球化學調查
1.土壤資源簡單闡述
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進行農業土壤化的相關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受到生物活動的影響,水、土以及巖石中的相應元素會出現遷移的現象,并且產生富集以及分散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對植物生長會帶來不利的損害。之所以要對農作物的生長以及發育進行研究,是因為這與高產高質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加強對土壤的調查研究工作有助于進一步完善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在土壤的組成中,酸堿度以及物質組成等都會產生一定影響,所以在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才能保證農作物按照最合理的方式生長。
2.土壤資源質量
從土壤的資源質量來看,植物的生長是離不開化學反應的,在化學反應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地的重視生物反應和化學反應,在這些反應的過程中,會發生反應的必要條件就是土壤中的一些地球化學元素,無論過多還是過少都會對植被造成影響,在土壤使用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土壤中各個元素的主要來源,保證整個土壤中的各個成分是均勻的。例如綠葉菜類農作物是離不開硼元素的,需要對整個植被進行充分地滋養。因此土壤資源在使用的過程中,是極為重要的,提高利用的質量。
3.資源調查
在進行土壤資源調查的過程中,是需要結合土壤的和地質的類型來開展的,具體包括有效元素的測定、pH值含量的測定和有機物質的分析等。從數據調查的過程中可以知道,作物、有效元素和成土母質之間需要保證平衡,才能夠平衡,但是不同的農作物平衡性是不同的,否則就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除此之外,還要對某一個網點進行具體地分析。針對微量元素來調節質量和產量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高效和增產的目的。
三、農業地質調查技術方法
(一)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
在第四紀覆蓋區展開的一系列基礎性的調查工作則是所謂的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這一工作的采集密度和網度為1∶250000,涵蓋了基礎地質調查、區域生態環境分析、資源含量和發展前景等多個領域,輔以水中地球化學測量。
(二)區域生態地球化學評價
生態地球化學評價是在區域多目標的化學調查結束后得出的成果基礎上,該評價的原則依照了點與面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綜合考慮到點與面的關系,對評測中的重點區域進行集中而深入地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探索規律,此后再將評價擴大到區域。
(三)關于土地質量的地球化學性評價
前文提及的多目標式的區域類地球化學調查為土地的質量化學性評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生態性地球化學理論的指導下,科研人員通過對土地質量的量化,將相關的數據進行匯總和管理,建立一個可視化的模型,實現數據的管理和查詢,最終達成對土壤的有效利用。
結論
我國的建設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發展矛盾也越來越尖銳,建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維護生態環境平衡的目標已經比較明確。
參考文獻
[1]劉秋元.分析農業地質研究進展及主要研究問題[J].資源與環境,2013(12):106.
[2]劉慧芬.當今農業地質調查內容和方法[J].吉林農業,2010(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