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長歌
什么情況容易患乳腺癌?
編輯/長歌
來自喬治敦隆巴迪綜合癌癥中心(美國最著名的八大癌癥治療研究中心之一)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男性肥胖會影響精子質量,從而使得生下來的后代(女兒)更加容易得乳腺癌。
科學家們選擇兩組雄性小白鼠,一組喂養正常的食物,另外一組喂養高脂肪高熱量的催胖食物。然后讓它們都和正常體重的雌性小白鼠交配。
最后產下來的后代中,雌性后代有著更高的出生體重,此外,這些后代成年以后,得乳腺癌的風險也顯著增加。
科學家們檢查了白鼠爸爸們的精子,發現肥胖的雄性白鼠精子里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被改變,而在它們的女兒乳腺組織,也找到了這種變異的miRNA。盡管這個實驗只是針對小白鼠,但是科學家結合前人的很多研究,認為有理由相信,在人類身上也會有類似的結果。

進行這項研究的美國科學家介紹說,在過去的研究中,人們普遍認為女性是否容易發生乳腺癌與其體內產生的雌激素水平有關。例假開始得早、絕經期晚、不生育孩子或大齡生育的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一般都較常人要高。研究結果表明,那些性成熟得早的女性特別容易誘發乳腺癌。對于那些因基因設置而易發乳腺癌的女性來講,性成熟期間大量分泌的雌激素就足以導致其在今后的日子里患上乳腺癌,而不像其他一般女性需要長期受到雌激素刺激后才能引發乳腺癌。這一研究結果為人類更全面地了解乳腺癌的發病原因提供了一個重要思路。

該項研究對1811對雙胞胎姐妹進行了調查。在被調查的每一對雙胞胎姐妹中,至少有一人患有乳腺癌。研究人員調查了她們青春期開始的時間、絕經期、生育孩子時的年齡等與誘發乳腺癌有關的情況。在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十分突出的現象:在患有乳腺癌的雙胞胎姐妹中,首先進入青春期的那一位乳腺癌的發病幾率比后進入青春期的那一位要高出5倍。這種高風險情況在12歲前就開始來例假的女性中尤為突出。而一些過去曾被懷疑是誘發乳腺癌的因素,如絕經期晚、生育孩子少或高齡生育等均沒有顯示出對誘發乳腺癌的影響。
研究人員認為,由于雙胞胎姐妹的基因構成基本相同,所以從遺傳學角度來看,乳腺癌的發生與基因有關。最近幾年里,科學家已發現一些能夠誘發乳腺癌的突變基因。而這次研究的重點則放在基因對雌激素水平的影響上,并發現有些基因能夠影響青春期尚未成熟的乳腺細胞的敏感性。一些統計結果也顯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青少年的性成熟期提前。
參加此項研究的科學家們表示,一旦雌激素和基因是如何誘發乳腺癌的關系被確認后,人們將能夠找出如何干預這種關系的辦法,從而達到預防乳腺癌發生的目的。
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雜志的研究表明,通過計算女性左臂上痣的數量,可能讓醫生更簡單地判斷乳腺癌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女性左臂有15顆以上的痣,她們患乳腺的風險要比其他女性高35%。
這也是首次有研究發現痣(皮膚色素痣)與乳腺癌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兩個大型前瞻性研究的數據,分別跟蹤調查了74523名和89902名女性。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瑪麗娜?克瓦斯卡夫博士說:“我們并不是說,色素痣會直接導致乳腺癌,但可能與我們觀察到的與乳腺癌有關的幾個因素存在關聯,包括遺傳和內分泌。”其中,基因可能是導致患癌風險的關鍵因素,女性手臂上痣的數量,與血液中雌激素、睪丸激素水平有關,這反過來又可能導致患乳腺癌的風險。此前已經有研究證明了色素痣與其他一些激素失調引起的疾病風險有關,包括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和甲狀腺疾病。“有研究顯示,女性在懷孕期間,痣可能會變大、顏色變深,就是由于激素水平升高導致的。”克瓦斯卡夫補充道。

例如,皮膚癌基金會研究就表明,無論是患乳腺癌還是黑色素瘤,有近400%的可能更容易患上其他惡性腫瘤。大多數成年人有10~40顆痣,通常存在于腰部以上常暴露于陽光下的部位。最常見的痣是皮膚上微小的增生,通常呈粉紅色、棕褐色或褐色,具有鮮明的邊緣,不會變成癌癥。超過50顆痣,則意味著患黑色素瘤的風險增大。
克瓦斯卡夫在研究中想看看,色素痣是不是能預測乳腺癌的風險。結果發現,有“很多”痣的女性,比那些沒有痣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要高13%。研究還發現,絕經后女性有6顆以上的痣,血液中雌激素和睪丸激素水平比沒有痣的女性更高。這反過來就可以預測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
吸煙有害健康,我們常常用這樣的話語來勸誡吸煙的男性。殊不知,吸煙對女性的危害同樣不容小覷。美國有研究指出,女性只要在一生中曾抽煙100支,患上乳腺癌的幾率會比一般女性高出30%。
研究發現,抽煙女士患任何類型的乳腺癌的幾率,都比不抽煙的女士高出30%。此外,煙齡最少為15年的女士,患上常見乳腺癌的幾率比煙齡不到10年的女士高出50%。而煙齡達10年,每天最少抽20支煙的女士患上乳腺癌的幾率,則比煙齡較短的女士高出60%。
加拿大一項研究顯示,值夜班30年以上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增加一倍。
此前相關研究主要在護士群體中展開,而這項由加拿大皇后大學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癌癥協會合作完成的研究發現,這種風險存在于從事各種職業的女性中。
研究人員以2000多名來自同一年齡層,但具有不同職業背景的加拿大女性為調查對象,其中約一半是乳腺癌患者,另一半是健康人。研究人員仔細詢問了參與者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值夜班的情況,并研究了她們的醫療記錄。
在所有接受調查女性中,約1/3的人曾有值夜班經歷。研究者發現,值夜班時間為14年以內和15~29年這兩個群體,患乳腺癌的風險并沒有明顯升高;但是值夜班達30年及以上的群體,患乳腺癌的風險增至2倍。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關聯或許與長年夜間工作后體內褪黑素缺乏有關,但還需要后續研究確定其內在聯系。他們同時強調,必須長期上夜班的女性不必擔憂,這種關聯可能不是由夜班本身導致,而是夜班來帶的不健康生活習慣所導致。他們建議值夜班女性多從事體育鍛煉、維持健康體重并減少酒精攝入。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職業與環境醫學》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