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初晴 編輯/暖陽
中西醫結合減緩類風濕關節炎致殘的腳步
——上海市中醫醫院風濕病科主任蘇曉采訪錄
文/云初晴 編輯/暖陽
蘇 曉
女,主任醫師,風濕病科主任,碩士生導師,從事以風濕免疫性疾病為主的內科臨床科研教學二十余年。
擅長治療各種中醫內科疑難雜癥,尤擅運用傳統方藥結合現代醫學診療技術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干燥綜合征、皮肌炎/多肌炎、硬皮病(系統性硬化癥)、骨質疏松癥、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風濕性多肌痛、白塞氏病等各種風濕免疫性疾病和原因不明的關節疼痛、口腔潰瘍、蛋白尿等,以及各種虛弱、亞健康狀態的調整和調治。

《科學生活》:類風濕關節炎以其疼痛難耐、影響生活質量而被大家恐懼。很多老百姓認為,類風濕關節炎是由于居住環境潮濕引起的。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呢?發病原因是什么呢?
蘇主任: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種致殘率比較高的疾病。因為免疫功能失調,造成局部關節炎癥所致。類風濕關節炎不僅僅是一個關節病,而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可以影響心臟、肺、腎等臟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有一個窗口期,越早治療越好。過了窗口期,骨質破壞了,就沒有逆轉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免疫功能失調并不意味著免疫功能低下,所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不能簡單地提高免疫力。
類風濕關節炎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幾個原因有一定的關系。第一、遺傳。類風濕關節炎一定有遺傳傾向,所以會出現一家人中有數人都得了類風濕關節炎,比如媽媽與女兒患病或者奶奶和孫女患病的情況。第二、性別。類風濕關節炎60%為女性,且有報道顯示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懷孕時疼痛減輕,而生完孩子以后癥狀則會加劇,這表明本病可能與性激素有關。第三、物理因素。如果生活環境不好,比如,久居寒冷潮濕,則可能會誘發、加重類風濕關節炎。第四、病毒。有研究表明,本病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但也尚未有定論。
《科學生活》:類風濕關節炎如何分類呢?不同的等級癥狀是否不同呢?
蘇主任:類風濕關節炎有不同的分類,如根據其活動情況,可以分為活動期和穩定期;根據腫脹、疼痛程度,可以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根據影像學,則大致可以分為四期:早期沒有功能破壞,可能僅有輕度骨質疏松,這是第一期;第二期可能有一些關節破壞,影像學關節有部分出現囊性變;第三期可以出現關節面破壞,部分關節因半脫位導致尺側偏斜;第四期則雙手完全畸形,甚至扭曲,關節功能完全喪失,這時患者很多手部動作都無法完成,如拿東西、寫字。

早期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僅僅關節腫脹,及時并正規用藥后絕大多數患者的癥狀可以改善。但不規則用藥甚至隨意用藥的患者則預后不佳,炎癥性的免疫復合物會造成局部血供障礙,部分形成血管翳破壞了關節軟骨,導致關節畸形、致殘。
《科學生活》:老百姓一直分不清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濕關節炎,這兩者有怎樣的差別呢?
蘇主任:風濕性關節炎因為缺乏明確的診斷標準,現在已經不多提,與類風濕關節炎是完全不同的。類風濕關節炎最主要的特點是相對對稱的近端指間關節的腫脹,伴有晨僵。目前大多是根據美國1987年的7項分類標準,符合其中4項或以上就可以判斷為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我們國家濟條件和生活條件差的時期,很多人患上了風濕熱,發燒、喉嚨痛,大的關節紅腫熱痛,咽拭培養可發現鏈球菌,抗O陽性,可以伴有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是以大關節為多見的。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風濕熱的患者幾乎沒有,以前常有風濕性心臟病,現在也幾乎沒有了。所以,現在我們也不提風濕性關節炎了。
《科學生活》: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有怎樣的臨床癥狀呢?很多患者聲稱,自己先得橋本氏甲狀腺炎,然后得了類風濕關節炎,所以,類風濕關節炎會先出現橋本氏甲狀腺炎嗎?
蘇主任:類風濕關節炎最多見的是早期出現手、腳小關節的近端出現腫脹,晨起關節僵硬。如果僅僅是關節痛,類風濕因子即使是陽性,也不一定就是類風關,所以在診斷時,醫生必須看到患者的關節情況,再結合實驗室檢查才能診斷類風濕關節炎。
值得提醒的是,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可以有較高的類風濕因子,也可以是類風濕因子陰形的。反而類風濕因子陽性并非僅見于類風濕關節炎,其他疾病也可出現陽性。
橋本氏甲狀腺炎本身也是一個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免疫功能失調所致。所以,很多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會同時患有橋本氏甲狀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科學生活》:中醫認為類風濕關節炎是由哪些問題導致引發的呢?治療的理論是什么呢?
蘇主任:傳統中醫對于關節病的治療早于西醫很多年,但中醫并沒有類風濕關節炎的名稱,我們稱所有的關節痛為“痹病”,然而痹病中只有一部分是類風濕關節炎,其他可能還有強直性脊椎炎、骨關節炎等。
中醫認為“腎主骨”,所以這個疾病的主要問題是腎虧為本,兼有肝脾不足。先天腎氣不足,這和西醫的遺傳理論是一致的;而中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所以要通過后天調治。腎氣不足,肝血虧虛,脾運失健,是本病的治療關鍵。所以,養肝、健脾、補腎都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入手點。
《科學生活》:如今,在您科室,如何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呢?有何優勢呢?
蘇主任:目前,因為病因不明,沒有辦法斷根,類風濕關節炎需要終身服藥以減緩疾病的持續發展。
我個人認為類風濕關節炎還是要從肝、腎、脾這三方面的入手,以補腎、養肝、健脾為主。脾主肌肉,健脾,則肌肉強勁;養肝則強筋骨,益氣血;補腎則精氣旺,強身健骨。這樣患者就會恢復得好一些。
早期、輕度的類風濕關節炎可以單純中藥治療。如果患者服用中藥一到兩個月,覺得感覺癥狀減輕,指標也好轉了,這樣的情況可以不加西藥,繼續依靠中醫治療。臨床上,有不少患者僅僅依靠中藥治療,且效果良好。同時,我們也提倡在中藥治療的同時,每隔一個月到一個半月進行肝腎功能、血常規等檢查,確保患者安全。但是如果患者癥狀沒有改善,腫脹非常明顯,那么可以加用西藥的。
中藥的優勢還在于一副藥可以有3種用途。最常規的用法,每天煎煮餐后服用2次;然后廢物利用,將剩下的藥渣再多加水煎煮一次,用其中藥水放溫后浸泡手腳,有很好的輔助緩解疼痛的作用,可以活血通絡,改善局部微循環,消除炎癥;而3次煎煮之后的溫熱的藥渣則是很好的外敷劑,用毛巾或紗布等一裹,敷于背部、肩膀、頸部以及關節部位,也有很好的輔助療效,這是自古就有的中醫“熨法”。
如果患者癥狀很明顯,疼痛很厲害,也可以來醫院,我們病房就有這類設施,比如熏蒸、浸泡、激光、穴位貼敷、耳穴、足療、骨質疏松治療儀等,患者可以量體裁衣,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
很多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確診后已經用上了西藥,有些僅僅用中藥治療見效慢而加上了西藥,而我們往往等患者病情控制了以后,在使用中藥的基礎上,把西藥慢慢“拿掉”。
臨床上,大多數前來就診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是因為服用西藥后有不良反應前來求助,我們一般給患者服用中藥,而后調整西藥,慢慢將西藥調整到最小劑量,這樣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好,不良反應也減輕了。類風濕關節炎的并發癥很多,一旦出現嚴重的并發癥,也是需要中西藥同用的。
《科學生活》:在您看來,中醫介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能有怎樣的效果呢?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很多患者會抱怨服藥后出現掉頭發、支氣管炎、高血壓等情況,這些應該如何治療呢?
蘇主任:中藥的優勢是增效減毒。中藥除了本身的治療作用外,可以減輕西藥的不良反應。類風濕關節炎是一個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一般用的西藥都是免疫抑制劑,易導致機體免疫力減弱,而中藥在這里可以使患者強壯身體,減少感染,使患者能夠耐受西藥的使用。中藥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讓患者可以正常地工作、學習、生孩子。
有部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認為藥物不良反應很大而拒絕治療。但類風濕關節炎是致殘性疾病,一旦關節破壞則是不可逆的,所以早診斷早治療很重要。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出現掉頭發,依靠中藥就可以得到改善。中醫認為“腎主骨,其華在發”。中藥通過補腎可以改善這一癥狀,使掉頭發的癥狀明顯減輕。而“支氣管炎”等癥狀其實就是感染,依靠中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來減少這一情況,這也是中藥的一大特色。“高血壓”則一般是由于激素引起的,使用中藥后,激素用量可以減下來的,高血壓的癥狀也能得到緩解。很多不良反應經過一段時間的中藥治療,都是可以慢慢解決的。
《科學生活》:很多患者都認為生物制劑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最后一種手段”“昂貴”而且“不能一直用”,是這樣嗎?

蘇主任:現在生物制劑運用很常見,的確比較“昂貴”,但是“最后一種治療手段”卻不一定。生物制劑治療使用比較簡單,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生物制劑。因為類風濕關節炎是一個終身疾病,對于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終身服藥是很痛苦的,也很抵觸,可以用些生物制劑配合中藥。因為生物制劑是比較強的免疫制劑,使用之后,患者雖然癥狀減輕,但容易感染,可以配合服用些中藥,使身體強壯,順利使用生物制劑。生物制劑也可以“一直使用”,但在生物制劑見效后,要將劑量逐漸減小。
但是類風濕關節炎對于生物制劑的反應并非十全十美,也有一部分患者使用生物制劑的效果一般,不像對強直性脊柱炎有效性那么大。
《科學生活》: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很多患者將希望放在偏方上,您認為偏方有用嗎?或者,偏方有害嗎?
蘇主任:不可否認,醫學偏方還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偏方一定要明確其具體的成分,不能在不正規的渠道購買。很多偏方根本不知道其主要成分,多以郵寄為主,價格也非常便宜,患者反應止痛效果很好,人也慢慢變胖,這其中可能就是添加了激素。激素對于類風濕關節炎的止痛效果非常好,而且價格也便宜。如果患者愿意接受激素治療,為什么不接受正規醫院的激素治療,至少還能確定激素個體化用量,可以控制在最小的有效劑量,減少毒副作用呢。
《科學生活》:很多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年紀很小就患上了類風濕關節炎,那么如何順利生育呢?
蘇主任:的確有患者幼年時就患上了類風濕關節炎,我們稱之為幼年性類風濕關節炎,多以男孩為主,有一部分幼年性類風濕關節炎長大后就會痊愈,也有一部分長大后,變成了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女性患者想要懷孕,要先把病情控制得很平穩,還要停用部分西藥3個月以上。妊娠、哺乳期時不能隨意服用藥物,因為藥物可能會對孩子有一定的影響。如果類風濕關節炎的女性患者生產后疼痛癥狀加劇,一般建議患者放棄哺乳。從備孕開始到哺乳期結束的這段時間就必須依靠中藥維持病情穩定,可以用些中藥泡手泡腳。如果患者在這段時間非常疼痛,而且懷孕3個月以上,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科學生活》: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平時應該注意什么呢?
蘇主任:首先,要避免感冒,感冒肯定會加重病情。其次,要心情舒暢,精神刺激也會導致病情加重。然后,要加強戶外活動,多曬太陽,適當服用鈣片和維生素D。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因為疼痛而活動較少,容易脫鈣,曬太陽可以增加活性維生素D,增強人體的鈣吸收,避免過早發生骨質疏松。還有,不要隨便使用保健品,比如靈芝、人參等,如果需要提高免疫力,可以求助醫生。最后,飲食上要根據個體差異,忌口過敏的食物,有選擇地避免加重病情的食物。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過多的進食燒烤、麻辣燙,雖然不一定會加重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但對身體還是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的。身體情況變差以后,對于類風濕關節炎的用藥有一定的影響。吸煙對于類風濕關節炎的影響并不是非常大,但有一部分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有血管炎或者肺間質病變,這種情況的患者吸煙肯定是有害的。喝酒一定要有限度,多喝酒肯定傷肝,所有的藥物都要通過肝臟代謝,一旦肝臟損傷,那么對藥物的反應也會變差。
值得注意的是,用了激素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容易引起脂肪代謝異常,容易引起血脂、膽固醇高等情況,這樣的患者盡量少吃沒有鱗的魚、貝殼類。這并不是因為類風濕關節炎的原因,而是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增加膽固醇,增加身體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