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首席記者 陳麗
“六個升級”,共繪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藍圖
□ 文/本刊首席記者 陳麗
鋪開亞太地圖,可以看到,位于中國南海西北部的北部灣將中國與東盟國家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兩千多年前,一艘艘滿載陶瓷、絲綢的船只從這里揚帆出海,開啟了遠近聞名的海上絲綢之路;兩千年后的今天,當“一帶一路”風生水起時,北部灣也以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者”的姿態再次闖入人們的視野,繼續書寫中國沿海發展的傳奇。
2017年2月17日,在《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新聞發布會上,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和東盟開放合作辦公室表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將借北部灣城市群建設的春風,積極推動規劃建設、開放型經濟、發展動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同城化六個方面的升級發展,從而打造中國沿海經濟新一極。

位于防城港的核電站可為北部灣經濟區提供安全、清潔、經濟的電力,助力廣西經濟跨越式發展
良好的規劃藍圖就如同奠基石一般,是區域經濟未來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日前由中國國務院批復的《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正是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發展中的一塊重要奠基石,將助力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發展行動計劃》,從而打造質效北部灣、開放北部灣、同城北部灣、智慧北部灣、暢通北部灣和藍色北部灣。
根據《規劃》,將充分發揮其對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發展的引領作用,全面實施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大戰略”以及基礎設施和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進一步完善規劃體系,創新規劃管理模式,提升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嚴肅性,探索規劃由“單兵突進”轉向“系統集成”的途徑,實現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發展“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體化”。
此外,開展《中國—中南半島(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研究》、《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營商環境提升對策研究》等一批重大課題研究,為規劃科學編制和建設管理決策提供智力支撐;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開展龍港新區空間規劃工作,形成“一張規劃總圖、一個信息平臺、一個協調機制、一個審批流程、一個反饋機制”,增強新區空間管控治理能力;建設重大項目規劃建設三維可視化系統,并適時開發對應的“一張圖”三維可視化管理APP,為重大項目實施進展監督和運營管理等提供全方位服務。
北部灣城市群背靠中國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是中國與東盟開放合作的重要前沿。為了充分發揮其對“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作用,北部灣經濟區也將從海、陸、江及信息互聯互通等“硬件”基礎設施著手,升級現有開放平臺,從而推動北部灣城市群建成為面向東盟的開放高地。
信息互聯互通方面,將以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為依托,積極引進大數據、云計算、跨境電商、互聯網金融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及信息服務企業。
海上互聯互通方面,推進建設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加快建設中國—東盟航運服務中心和中國—東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等重大項目,鼓勵北部灣經濟內企業投資參與國外港口建設,深化互通航線、臨港產業、國際貿易、文化旅游等方面合作。
陸上互聯互通方面,加快建設以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為重點的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同時,以泛亞鐵路東線、南寧—新加坡公路為紐帶,推進沿線基礎設施和跨國(境)經貿園區建設,推動沿線通關和投資便利化合作。深度融入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升級版、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及孟中印緬國際經濟走廊建設;完善跨境公路、鐵路、口岸等基礎設施,共建南寧—憑祥—河內—沙灣拿吉—金邊—莫拉限—曼谷陸路通道。
開放平臺方面,做大做實已有平臺。提升“兩會一論壇”等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設中國—東盟邊境貿易憑祥(卡鳳)國檢試驗區;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要素資源集散平臺,提高綜合配置能力。
改革創新是北部灣經濟區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在新常態背景下,北部灣經濟區要實現升級發展,不僅需要建設硬實力,也需要增強軟實力。因而,推動由重硬件建設向重軟、硬件協同配套轉變,完善容錯機制,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也成為北部灣經濟區在升級發展中的重要課題。為此,北部灣經濟區將: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三張清單,積極擴大市縣行政審批層級一體化和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成果。
創新園區開發管理體制。探索“協會辦園”“運營商辦園”新模式,支持民間資本投資建設“園中園”。
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結余周轉指標有償使用制度,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余周轉指標有償使用交易。
深化港口建設與經營改革。加快推進海鐵聯運改革,建立港口與沿海鐵路一體化運作機制,積極推進西南中南“無水港”體系建設,推動大型港口企業從生產經營型管理向資本營運型管理轉變。
構建特色區域創新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南(寧)柳(州)桂(林)北(海)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打造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帶;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著力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加快建設一批科技服務聚集區等。
產業是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生命線。為實現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北部灣經濟區也將借住北部灣城市群建設的春風,圍繞打造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形成特色產業鏈,并探索和推廣“產業基地+產業基金+創新平臺+創新聯盟”四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新生態系統。
培育千億級園區。培育壯大南寧高新區和憑祥綜合保稅區,將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海鐵山港(臨海)工業區、北海工業園、防城港大西南(臨港)工業園、欽州保稅港區等建設成為千億元園區;圍繞中馬欽州產業園、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等,打造一批注重創新、有量更有質的高端化的超500億元園區。積極推進產業園區循環生態化改造。
推動新興產業創新發展。深入落實《中國制造2025》,以產學研結合、軍民融合為依托,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業集聚區、高端裝備制造集聚區、生物產業集聚區等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示范區。
促進服務業擴量提質。扶持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支持南寧建設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著力建設1個服務外包核心集聚區(高新區),加快培育4個服務外包特色集聚區(五象新區、青秀區、經開區、東盟經開區)。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如今的北部灣經濟區已從昔日交通的“神經末梢”,一躍成為“國際交通樞紐”。在此基礎上,為了加快構建功能配套、智能高效、安全便利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北部灣經濟區也將通過內通與外聯并進,構筑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從而暢通與東盟,乃至世界的聯接。
打造北部灣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推進防城港40萬噸級大型散貨碼頭和欽州港2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建設,完善大能力專業化港口體系;建設拓展國際班輪航線,重點開通來往東盟國家的國際班輪;推進西南中南“五定”班列、桂越集裝箱專列建設等。
打造陸上東盟通道、南北國際新通道,融入沿海高鐵大通道。服務中國—中南半島(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建設,開展南寧—崇左鐵路、東興—芒街—下龍—河內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規劃建設,提升與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互聯互通水平。加快推進貴陽—南寧高速鐵路等重大工程,連通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加快推進合浦—湛江等高速鐵路,填補國家沿海高鐵大通道“最后一公里”。
建設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國際航空中心,升級北部灣航空網絡。重點建設滇桂工業專業輸電線路,構建西南能源運輸大通道。

北部灣新興港口工業城市——欽州

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南寧
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同城化已成為北部灣經濟區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北部灣經濟區也將實施同城化縱深發展工程,支撐北部灣城市群建設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
其中,著力打造“1+6”新城新區體系。加快北海廉州灣新城、防城港海灣新區、欽州濱海新城、玉林玉東新區、崇左城南新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龍港新區建設,形成以五象新區為龍頭的“1+6”新城新區體系。
促進產城一體、園城融合。加快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寧高新技術開發區等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和城市功能改造;加快實施“寬帶中國”戰略,深入推進南寧、北海、欽州等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建設,讓智慧北部灣建設成果惠及全民等。
融入國家級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加快建設“一圈四區”。圍繞北部灣城市群“一灣雙軸、一核兩極”城市群框架建設需求,加快建設南寧都市圈、北海、欽防、玉林、崇左都市區,推動北部灣城市群加快建設成為面向東盟、服務“三南”、宜居宜業的藍色海灣城市群。
十年磨得擎天劍,百舸爭流再起航。相信在開放引領、綠色崛起的浪潮中,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發展與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必將雙石激起千層浪,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將加快打造成為中國對接東盟的前沿門戶,以及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區域合作新高地。
·聯系編輯:787248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