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李易之 綜合
特朗普上臺或讓美國—東盟關系降溫
□ 文/本刊記者 李易之 綜合

中國《人民日報》認為,東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作用正進一步上升,東盟同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對話伙伴發展平等、友好、不針對第三方的合作關系,對深化區域合作、促進東亞繁榮穩定具有積極意義。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在任期間,對東南亞的重視程度之高,大家有目共睹。然而隨著奧巴馬總統任期的結束,美國迎來了一位令世人大跌眼鏡的新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這位揚言“美國優先”的總統,已在精英們的反對聲浪中兌現了競選承諾之一,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的決定,這給有關東盟國家帶來不小的打擊。人們逐漸開始相信,這位語出驚人的世界頭號大國新總統,可能要動真格了。
對于特朗普領導的美國與東盟關系的發展,許多人正屏息以待。
東盟目前仍在美國與中國的交集上小心翼翼地維持著平衡。馬來西亞《南洋商報》2017年2月5日報道稱,特朗普上臺不會讓東盟“比較傾向中國”,東盟正從不同層面、通過不同渠道,探尋跟特朗普政府加緊關系的可能。
但從入主白宮至今,特朗普還未就美國的東盟政策做出明確表態。人們對此只能根據此前的線索,預判其布局東盟的路數。而這些猜測所得出的結果,看起來往往讓人覺得悲觀。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室主任、研究員薛力介紹稱,目前對于特朗普可能的東盟政策大致有3種觀點。
其一,他將轉向孤立主義,以便落實“美國優先”的諾言,從而給中國騰出“東南亞空間”;其二,他的擴軍主張,將強化美國在東南亞的軍事存在,從而加大中美戰略博弈緊張度;其三則介于上述兩者之間,認為退出TPP和對穆斯林的激進態度,或影響美國與越南、文萊、馬來西亞、印尼等東盟成員國的關系。
2017年2月9日,《澎湃新聞》發布了中山大學南海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馮雷的評論文章。文章中,馮雷以國別為線索,分析了東盟面對特朗普執掌美國可能出現的反應。
首先,對特朗普政府的經貿政策的大轉折,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深感失落和擔憂;美國對中國采取的“懲罰性措施”也極有可能牽連上述國家,因為這些東盟國家已與中國建立了密切的經貿關系。
但特朗普可能受到另一些東盟國家的歡迎。老撾、柬埔寨及泰國對于特朗普政府持較大的歡迎和期待立場。由于特朗普自稱上臺后不談所謂“人權問題”等原因,其上臺可能將舒緩老撾、柬埔寨、緬甸等國承受的美國壓力。
另外,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執政期間跌入谷底的美國—菲律賓關系,自2016年美國大選前后也有回暖跡象。
但馮雷認為,總體而言,特朗普對東盟國家的重視程度難以達到奧巴馬政府的高度,對東盟的價值進行再評估、再定位后,特朗普很可能對東盟組織降級對待。
特朗普政府的東亞政策或呈現“重心北抬”的趨勢,聚焦東北亞及臺海問題,淡化美國與東盟10個國家的關系熱度。因此,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東盟關系熱度或將逐漸減退,東盟未來或毋須再對大國平衡問題感到頭疼。
“美國未來對亞洲的不確定性,或將把更多亞洲國家推向北京,使中國——這個特朗普多次在演講中批評的國家從中獲利。”英國路透社曾在其發表的文章中表示。一些西方媒體認為,中國或正積極籌備以填補美國在亞太地區留下的空白。
中國媒體則站在區域內國家的角度,暗示美國應采取對本地區更為有利的、具有建設性的舉措。中國新華社在其網站發表的文章稱,一些東南亞學者認為,美國是否“重返亞太”并不重要,但如果美國一味地用做生意的思維來推進“重返亞太”,執意拿“美國優先”作為標尺,那么美國的亞太新戰略只會讓這個地區更失衡。
·聯系編輯:3810943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