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黔東南的苗侗等少數民族同胞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勤勞作業,用自己的汗水養活了自己的家人。如今,時代的發展,傳統的農耕已然不能滿足現代生產水準,一種全新的高效率集約化的農業生產方式呼之欲出。
2015年,黔東南農業科技園區正式被認定為第六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這標志著黔東南州國家級園區實現“零”的突破。

黔東南還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里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在350天以上,水環境質量基本達到三類以上水體標準,氣候溫和,水熱條件好,有農林業發展的優良環境條件,是長江和珠江的重要生態屏障。
在獲批后,黔東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實施了各類國家科技惠民、國家科技富民強縣、省級科技重大專項、農業攻關、社發攻關等涉農科技計劃項目267項,投入科技資金約1.5億元。組織省科技廳選派的“三區”科技人才412人,各級科技特派員1135人深入園區開展科技服務。培育和引進科技創新主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推進園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農業科技人才團隊等創新創業平臺建設。
目前,園區建成已完成核心區基地建設4萬多畝,新增入園企業55家,培育引進研發機構6個;引進科技成果轉化61項;創建優質農產品品牌8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家;解決新增就業人數13320人,輻射帶動3.73萬以上農戶實現增收致富,2016年園區共實現年產值1.4億元。
施秉中藥材核心區:建成道地中藥材GAP種植基地9310畝,引進云南三七、滇重樓、廣東紫株等20多個新品種,并建成繁殖與種植示范基地500余畝。
麻江藍莓產業核心區:建成藍莓標準化生產基地4000畝,獲有機認證企業(合作社)5家,有機種植面積4500畝;建成藍莓精深加工基地200畝:建成藍莓文化旅游觀光基地1000畝。2016年麻江縣藍莓生態旅游區通過評定,正式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天柱油茶產業核心區:建成生態循環種植基地1400畝。油茶林下復合經營8600畝,實施優質烤煙、蔬菜等種植2000畝,完成紅心柚等精品水果300畝。完成油茶繁育示范基地200畝,油茶栽培科技試驗基地200畝,油茶大苗造林基地200畝,高枝嫁接基地100畝。
榕江蔬菜產業核心區:建設有機蔬菜種植加工基地4300畝,建設并完善了儲藏保鮮冷庫。儲藏保鮮冷庫由原來的900立方米擴建到1600立方米,建成速凍車間200平方米、蔬菜加工車間3000平方米,實現日處理蔬菜產品1000噸的能力。

岑鞏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核心區:建設品種選育繁育基地1000畝,標準化良種繁育基地4000畝,雜稻制種休閑觀光基地400畝,雜交制種父本高產栽培技術推廣500畝,原生態農耕文化體驗基地100畝。
如果說如此優良的自然稟賦是老天對黔東南的青睞,那么黔東南人的努力作為便是“國字號”得以冠名的主要原因。這一個個優越的要素顯示著,這里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有希望的田野。(編輯/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