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廣++李振
“南海的跨界有基礎,工業門類齊全,支柱產業多,為新業態的誕生奠定了基礎。”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黃志豪說
在廣東南海獅山鎮博愛東路上,維尚家具(尚品宅配)三廠正開足馬力,裝載板材及成品的貨車密集地發往全國各地;與之相距不過數百米的某鋁型材加工廠,已停工許久,人去樓空。
同一條街上,一喜一悲,形成了鮮明對比。
民營經濟在南海GDP中占比約70%,其中超過半數仍以陶瓷、鋁型材、家具等傳統產業為主,在產業機構調整的大浪淘沙中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可喜的是,這幾年,在市場優勝劣汰和政府的扶植和引導下,南海不斷涌現出諸如一方制藥、維尚家具、東方精工、蒙娜麗莎陶瓷、ABC健護用品等新業態領軍、智能龍頭和快消巨頭,實現了新舊動能的跨界切換。”佛山市南海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常務副局長盤石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然而,新舊動能的轉換并非易事。

ABC的研發工程師在參照國際標準的凈化實驗室中工作
在傳統制造業,“閉環”式思維定式并不鮮見——在“生產成本-收益”這個閉環上,唯有盡可能壓低生產成本才能獲得更高的收益。而在中國,土地及勞動力則幾乎等于生產成本。如何獲取廉價的土地及勞動力,在許多制造企業眼中成為制勝的關鍵。
南海的一些企業,則已開始突破這種“閉環”式思維,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及物聯網等跨界方式再造供應鏈及營銷渠道,或立足產品創新,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政府果斷出手制止金融風險外溢
2015年,南海民企、鋁業巨頭一百集團、瀝東鋁材等轟然倒塌,一度震驚業界。
一百集團是一家涵蓋有色金屬加工、房地產開發及金融投資三大業務的百億元級民企。
“看著企業破產非常可惜。”時任南海區大瀝鎮副鎮長的盤石告訴本刊記者,他親歷了兩家企業破產、關停全過程。
受累于多元化投資失敗,兩家企業資金鏈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緊張狀況。而銀行抽貸成了壓垮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終其資金鏈斷裂,原本優質的主營業務也被迫停掉。
這兩家企業的破產,在南海區政府看來,絕非小事。
“如果引發連鎖反應,銀行機構可能對南海整個有色金屬行業實行集中收貸,影響的將是整個鋁型材行業和大瀝鎮的金融信貸環境。”盤石說。
南海區政府立即成立了處理小組,并果斷出手,分別設立了資金規模為6億元的“支持企業融資專項資金”、3億元的“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補償專項子基金”,為亟需資金的中小微企業雪中送炭。
“打比方說,企業有5000萬元銀行貸款到期,即便銀行承諾繼續放貸,如果不能及時償還,也難以續貸。”盤古告訴本刊記者,“基金此時就可以發揮作用了,專門用于幫助貸款即將到期而足額還貸有周轉困難的企業延續貸款,是一個定位為‘好企業、低成本的政策性金融工具。”
數據顯示:“支持企業融資專項資金”累計扶持企業超過240家,累計發放資金超過75.79億元;“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補償專項子基金”成功備案項目134個,涉及貸款約10.52億元,共撬動約66.31億元銀行貸款。
“實際上,多數企業的問題都不是出在主業上,而是在資本運作過程出了問題。”南海區科技和經濟促進局常務副局長伍慧英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政府的積極出手,令一些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避免了一百集團、瀝東鋁材的“厄運”。
而從宏觀數據看,個別企業的破產重組并未影響大局。2016年,南海區全年GDP達到2430億元,同比增長8.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686億元,增長7.6%。
以“跨界”創新力克“閉環”陷阱
解決資金難題并不能令企業一勞永逸。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為了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壓低土地、勞動力等這些硬成本上,而這種“閉環”思維的慣性還頗難突破。
南海一直是外界公認的制造業強區,“一鎮一品”的發展模式造就了陶瓷、鋁型材、家具等傳統優勢產業集聚。以2014年為例,南海小微企業占比85%,而大中型企業占比15%。其中,在“每15個南海人就有1個工商業主”。
可喜的是,這幾年,南海的一些企業開始沖破傳統的堅硬“土壤”,通過“跨界”創新擁抱新業態、新模式。
脫胎于軟件公司的維尚家具(尚品宅配),2004年跨界進入家具行業。通過把信息化、大數據與傳統產業結合,維尚家具“個性定制”規模化地改變了傳統家具行業的柔性化生產流程,成為定制家具行業龍頭,2016年營業額超過40億元。
而后起之秀林氏木業,則用“互聯網+制造業”的跨界形式迅速成為家具行業翹楚。
“消費的轉型升級令傳統家具行業越來越難以把握消費者的喜好與流行趨勢,由此往往形成生產過剩。”林氏木業副總經理馬燦興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作為一家品牌電商,林氏木業將重心放在大數據洞察、產品研發和營銷端,生產環節以外包合作方式進行,因此,訂單的反饋、供應鏈的管控直接決定了后臺的生產和銷售。
2016年“雙11”,林氏木業以6.1億元總銷售業績成為天貓家具類四連冠。
同樣,在數千年鮮有改變的中醫藥行業,一方制藥通過科研將費時不便的“中藥湯劑”改變為一沖即可的“配方顆粒”,這一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
一方制藥黨委書記吳文在南海做了多年的政協委員,對南海優勢產業了如指掌。在他看來,跨界一定要結合科研創新、立足本土優勢。
一方制藥的成功得益于每年數百萬元的科研投入,其銷售額從2003年的4000萬元躍升為如今的35億元,市場占有、行業標準雙冠軍。
“南海的跨界有基礎,工業門類齊全,支柱產業多,為新業態的誕生奠定了基礎。”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黃志豪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千燈湖的資本、獅山鎮的制造和大瀝鎮的商貿跨界融合,使得南海企業能夠在制造業環節、金融科技、線上線下和國內國際四個層次實現跨界。”
“一帶一路”上的民企先鋒隊
如果說“跨界創新”是緣于市場倒逼、政府積極引導,那“出海”則是許多企業的主動選擇。
南海本土制造業同樣面臨著土地和人力成本上升、國內市場逐漸飽和等瓶頸。
“如果跳不出這個‘閉環,制造業很難挖掘新的市場增長點。”東方精工董事長唐灼林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一帶一路”建設為南海民企創造了時代契機。
作為“一帶一路”上的民企先鋒隊,東方精工在2013年就開始布局出海戰略,以3億元并購10億元標的的全球第二大瓦楞紙板設備商佛斯伯,被稱為“蛇吞象”。
嘗到甜頭的東方精工一發不可收拾,步入并購重組的快車道。
2014年,東方精工并購廣東嘉騰機器人;2015年7月,東方精工控股收購百勝動力公司;2015年10月,東方精工再度出海,參股收購意大利弗蘭度集團股份;2016年7月,東方精工強勢參與鋰電池巨頭PACK集成商普萊德重組。
東方精工通過國內外并購及戰略合作實現了國際化發展、全產業鏈延伸和戰略轉型,成長為一家年銷售額15億元的“智能包裝”+“智能物流”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蒙娜麗莎陶瓷在打造“國際大牌”的道路上疾馳,同樣源自于“出海”戰略。
“貼牌的瓷磚賣到國外每平方米只有約7美元,而意大利瓷磚可以賣到超13美元。”蒙娜麗莎集團董事張旗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過去,國內陶瓷行業出口主要靠貼牌生產,因此喪失了自主品牌的國際市場機會。”
“一帶一路”建設為其帶來了轉機。2016年蒙娜麗莎陶瓷在意大利建成生產基地,意大利高端品牌企業羅馬尼集團開始為蒙娜麗莎進行貼牌生產,“中國品牌意大利制造”的跨界合作模式,顛覆了傳統的國際產業分工。
在唐灼林看來,企業應當抓住歐洲經濟不景氣、企業謀求對外合作的機遇,通過并購、重組方式快速獲得國外先進技術、管理、渠道和品牌。
“最關鍵的是為我所用,將‘引進來的成果轉化成‘走出去的新動能,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和價值鏈進階。”唐灼林說。
南海開始有意識地引導本地民企抱團出海,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華昌鋁廠副總經理武衛社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華昌借力‘一帶一路,連續實現雙位數逆勢增長,出口超7000萬美元,位居全國前三甲。”
越來越多的南海民企成為急先鋒,掘金“一帶一路”。2016年,南海區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合計330.5億元,增長10.3%,占同期南海區進出口總值的25.9%。
環保風暴下的鐵腕與柔情
2016年,全國范圍內的環保風暴令陶瓷、鋁型材產業集聚的南海面臨“大考”。
“是一刀切還是高舉輕放?一刀切易激化矛盾,而高舉輕放看上去是保護GDP,實際是傷害。”專家解讀環保風暴時指出,這非常考驗政府的執政水平。
如何在維護產業和保護環境上找到平衡點,成為擺在南海人面前的現實考題。
“我們一直強調要實現政府、企業和民眾溝通。”黃志豪說,南海開始推行“三進三查九嚴管”機制。“群眾要環境,公司要效益,政府要稅收、就業、環保,而這個機制就是溝通三方的平臺。”
所謂“三進”,是指“駐點團隊進企業、企業高管進村居、村居代表進企業”。為了防止企業偷排,“三進”有個配套措施。南海區每年發動群眾舉報監督,從區到鎮、到村、再到經濟合作社,每個級別年前、年底在同樣位置和角度各拍10張照片,觀察有無變化。
“100萬張群眾的圖片監督,深入到區內各毛細血管”,發現問題,立馬進行由環保、公安加具體部門組成的“三查”;解決不了問題便升級監管,全區9個部門共同管理,杜絕污染。
通過這個機制,已經有大量的企業與政府、公眾達成了雙贏協議。“這種鐵腕加柔情的方式解決了非黑即白的問題,也推動了落后產業向先進產業轉型。”黃志豪說。
華昌鋁廠在這次環保風暴中,率先投入3000萬元資金用于技術改造,更換環保設備,并把原有的燃煤熔鑄生產線全部升級為全天然氣的新技術熔鑄生產線。
用世界最嚴苛的標準為南海制造背書
“南海制造未來要在品質、品牌方面繼續提升。”黃志豪說,南海要加快制造業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必須向品質南海、品牌南海跨越。
在這一點上,南海政商兩界形成了高度的共識。
“佛山的中小企業數量眾多,而佛山企業生產的產品能不能讓消費者充分信任,是佛企做大規模的關鍵。”南海區工商聯副主席、ABC健護用品副董事長鄧錦明說,為何國內消費者舍近求遠,通過海淘選購國外產品?
在鄧錦明看來,消費者之所以選擇國外產品,是因為國外產品依據的是國外標準,而內銷的國產產品在標準、檢測等方面達不到國外水平。
鄧錦明建議,在珠三角地區,應該引入世界頂尖的專業檢測機構,從原材料入手進行檢測,“通過這樣的方式恢復高端消費者對民族品牌的消費信心”。
黃志豪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南海政府接下來的動作就是要發布“南海品牌企業100強”,鼓勵各行各業“定標準、提品質、創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