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伊琛
明星大咖留給攝像機的上百小時素材,在他們手中精熬慢燉,濃縮成一鍋麻辣鮮香的電視大餐。
將近凌晨兩點,熊吉媽興奮得睡不著覺,滿腦子都是偶像的眼睛。她爬起來把自己的微博封面換成了一張照片——孫紅雷和張藝興一左一右站在旁邊,她看著兩個最愛的明星,幸福得快暈過去。
《極限挑戰》第三季錄制中,這是熊吉媽距離他們最近的瞬間。在成為東方衛視的剪輯師之前,她這個粉絲只能與其他人一樣“舔屏”。
作為2016年最受歡迎的綜藝節目之一,《極限挑戰》前兩季的豆瓣評分是8.9和9.1。節目設定是將明星丟進不同社會情境,讓他們體驗藍領職場爭鋒、百元基礎經費旅游,以及“漫步人生路”——從少兒到老年。
據騰訊娛樂統計,中國綜藝節目在過去一年共有255檔:衛視綜藝144檔,視頻網站自制綜藝111檔。眾多節目背后,一群人不可或缺。每期節目幾位明星大咖和若干機位產生的上百小時素材,在他們手里精熬慢燉,濃縮成一鍋麻辣鮮香的電視大餐。
機房,熊吉媽桌上有一只趴趴熊,剪片累了,她會趴在上面小憩。脖子酸了,就把它放在后腦勺當靠枕。趴趴熊已經成了她的工作必備物品。尤其是審片時,她需要把趴趴熊抱在手里,緩解緊張情緒。
1.李悅順和后期小黑板2.《極限挑戰》后期制作中,工作人員正在繪制節目所用漫畫3.《極限挑戰》節目后期團隊合照,大家都比出極限挑戰的手勢4.星馳傳媒后期導演高一鳴
《極限挑戰》第一季還剩三集就播完的時候,辭職在家學剪輯的熊吉媽決定為它剪個片子,之前她從不看電視,惟獨對這檔節目著了迷。三天時間,一個關于孫紅雷的視頻被上傳到嗶哩嗶哩(bilibili)視頻網站,命名為《哥已經愛上你啦》, 點擊量數萬 。十天后,她制作的羅志祥單人視頻《三種方式打開小豬》被《極限挑戰》官方微博轉發。留言中很多人猜測這是官方后期人員的作品,她感到受寵若驚。這些視頻為熊吉媽帶來三萬多粉絲,單個視頻點擊量最多時過50萬。
兩個月后,她的視頻被推到B站首頁前排,她截了圖發在朋友圈。又過一個月,東方衛視后期制作總監劉紅在微博上招人。同日,熊吉媽在微博上匯報,她得到在《極限挑戰》后期實習的機會。進入節目組以后她才知道,原來導演和Follow PD(跟隨導演)都知道自己剪的那些視頻,他們“笑了很久”。
她在大學讀的是日語專業,畢業后從事銷售工作八年。假日會去幫別人拍攝、剪輯婚禮。她喜歡畫面和音樂結合起來的律動,也喜歡講故事。這個高中時萌發的愛好,一直沒有間斷過。
《極限挑戰》的剪輯師分為三組交替工作。A、B兩組成員大多來自SMG技術中心電視制作部,C組則是大千(上海)影業有限公司的剪輯師團隊,熊吉媽是屬于東方衛視的剪輯師,在A組工作。在實習期間就上手剪正片,她是惟一一個。
臺下觀眾正襟危坐、手拿鼓掌器的時代已經過去。發送彈幕、留言吐槽、隨時點播,很多人更喜歡用這樣的方式觀看節目。互聯網走入生活,觀眾的觀看習慣也在悄然轉變。
星馳傳媒后期導演高一鳴認為,中國獨有的網絡綜藝是未來的趨勢,大量網友會去B站等彈幕網看視頻。內容制作者也會在這類年輕人聚集地,研究年輕人喜歡的語言風格,以及文化交流習慣。
為什么互聯網的內容制作者會更關注年輕人?企鵝影視自制綜藝業務部副總經理邱越解釋說,因為他們整個社會生活的活躍度最高,消費能力也最高。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10-39歲群體占網民整體的73.7%。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30.3%。
觀眾觀看習慣的變化,也引導著行業發生改變。各視頻網站推出了自制綜藝,《你正常嗎》和《奇葩說》是中國最早上檔的兩個互聯網節目,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的 《2016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到了5.14億,用戶使用率為72.4%。東方衛視原副總監蘇曉、湖南衛視原制作人謝滌葵、《奔跑吧兄弟》原總導演岑俊義等體制內精英紛紛走向市場,創辦自己的內容制作公司。
《拜托了冰箱》由騰訊視頻出品并全網獨播,有很多電視臺甚至一線衛視找上門希望能夠播出,但被該節目監制邱越拒絕了,理由是兩個平臺的觀眾年齡與結構不同。“電視臺是追求收視率的,我覺得如果我們是為35歲以下的人做的內容,要拿給35歲以上的人看,那收視率一定不會特別好,這樣對雙方來說都沒有好處。”
邱越說:“我在跟很多傳統媒體的朋友聊的時候,發現還是會有很多人覺得,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只是尺度大,話題比較勁爆,這個其實是特別淺層面的理解。”《拜托了冰箱》后期總導演趙然在內部開會時,也試圖扭轉員工這一觀點,“事實上,現在互聯網觀眾對尺度大的東西已經見得多了。”
“真正的互聯網思維,我覺得就是對用戶體驗特別敏銳的一個觸覺。”邱越說,《拜托了冰箱》這一點做得很好,“我們的整個思路是,用戶看這個節目內容到某個地方,他會想吐槽,想笑,想崩潰,或者想罵人,我們就用彈幕和后期的手段,強化他這個情緒。”在節目內容和與觀眾的感情互動上去爭取的接受度,這也是趙然的節目方法論,即使制作者有變化,也能保證節目的一致性。
制播分離以前,后期制作的重要性遠沒有現在高。星馳傳媒創始人朱化凱和鄧安江都曾是光線傳媒的高級剪輯師,他們很明白2012年之前的市場環境——基本沒有后期團隊,不養剪輯師,一個機房養了一批設備,導演帶著剪輯師來機房剪片。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
創業這件事由朱化凱牽頭。2013年3月,他和其他剪輯師已經看到當時最新的節目模式。朱化凱敏銳地發現,大型節目的體量已經出現。當時制播分離逐步成熟,隨著節目模式的增多,剪輯的工作量急劇增長,專業的后期制作公司有了自己的位置。 “早了不行,晚了來不及,回過頭來發現那個節點的確是最合適的。” 朱化凱說。
創業初期順利得遠超預期。靠人脈逐步累積起來的各種小單子,很快就讓他們忙不過來,十幾個人窩在SOHO現代城中一個60平米的小房子里日夜剪片。鄧安江說,“化凱那會還沒結婚,他女朋友天天跟他吵架,我女朋友也天天跟我吵架。經常一個禮拜我們就扎在公司。”
節目制作的專業度和復雜程度的提升,讓后期團隊的重要性隨之凸顯。2015年,《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的后期制作任務接踵而至。制作浙江衛視和湖南衛視兩家一線衛視的王牌真人秀,對團隊所有人都是挑戰。朱化凱說:“剪輯師大多都家在北京,基本上一年時間是湖南杭州來回跑,沒回過幾天家。”
一年后,星馳傳媒的公司口碑和市場份額均直線飆升,并獲得了由廣電總局頒發的“年度后期制作公司”的稱號。
綜藝界競爭漸趨白熱化,所有人都說要創新。但是,怎么做?
黑驢傳媒聯合創始人趙然梳理綜藝發展史發現,大陸節目早期的模仿對象是臺灣綜藝,現在已經“青出于藍”。臺灣綜藝每集制作費用上限十余萬,而大陸綜藝現在動輒上千萬,有充足的資金購買版權,邀請大牌明星,設置場地、環節和道具等。“制作成本超過一半是在藝人成本上,這就是一個非常無奈的現狀。” 邱越感嘆。
朱化凱回憶,2012、2013年開始,有很多大的廣告商或者資本在推動大節目制作,將節目的體量沖得很高,基本上控制在七八千萬到兩三個億。”這也要求進一步細化工種,后期編劇、剪輯創作、花字包裝、CG動畫、音樂音效混音、色彩校正、合線輸出,“市場倒逼著你必須要把這些東西做得非常細、非常好。”
水平越高,專業度越高,花費就越大,大陸綜藝體量之龐大讓人輕易不能駕馭。趙然說:“我記得臺灣一個得過金鐘獎的制作人過來做節目,問他一期節目預算多少,他說十萬。出品方想了一下,說我們今天一個項目都是幾千萬上億的項目,給你錢都不會花。你根本沒有操作過千萬級別的節目,你的能力根本就不夠。你只能做那種小體量的小娛樂、小新聞,做兩個人的訪談。”
《極限挑戰》第二季,黃渤和伴侶犬賤賤(牛頭梗)
國內綜藝對韓國同行的模仿,也經歷了從韓國主導、中韓聯合制作到韓方逐漸退出只留攝像師的過程。 “按我們的學習速度,很快就不需要他們了。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中國市場實在太大了。”趙然說,“現在也有很多韓國團隊來中國開公司,但如果不跟中方合作,不了解中國國情,他們就不會講故事。”
《極限挑戰》總導演嚴敏說,中國綜藝不再照搬國外模式,是因為資本耐性有限。韓國周播節目例如《無限挑戰》,能夠做十年,每年50集,十年500集,是因為他們只有SBS、MBC、KBS三大電視臺,每個電視臺只有一檔王牌節目,有耐心用十幾集的時間來試錯,去慢慢建立人物關系。
但是對中國來說,政策是重要影響因素。2016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達《關于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要求“同一檔真人秀節目,原則上一年內只播出一季。”嚴敏說,“季播節目只有12集,如果用五六集容錯,這個節目這一季就已經結束了,資本也結束了。資本是需要回報的。”
前期編劇是觀眾的常議話題,后期編劇的重要性卻常常被忽略。用東方衛視后期制作總監劉紅的話來說,“有的時候前期拍攝并不如意,在后期的時候就有那么一個神奇的人重新梳理邏輯構架戲劇沖突,這就是真人秀剪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后期編劇。”
《極限挑戰》、《爸爸去哪兒》這種大體量的戶外真人秀尤其需要后期編劇,高一鳴認為,一方面,編劇要整理前期導演思路及現場狀況;另一方面,也要梳理出節目的故事線,篩選整合信息。
《拜托了冰箱》是少數擁有后期編劇的棚內綜藝。趙然指出,《拜托了冰箱》人物設定立得住,就是后期編劇的功勞。“第二季每個廚師的性格觀眾都了解,樂樂的娘炮、安老師的萌、姚偉濤的帥、黃老師的高冷,這些全靠第一季后期逐步塑造,很多有意思的亂入、花字和特效,都是為了服務于我們的人物線和故事線,這個才是核心。”
邱越說,為了對每個廚師的角色形象有更深刻的刻畫,在第二季開始之前,《拜托了冰箱》的導演組對每個人都做了深度訪談,了解人生當中所有對他們來說重要的事情,由此找到他們在人性中的閃光點,并逐漸地釋放到節目當中去,豐滿人物形象。
后期編劇的存在與否,決定著節目內容是點狀、線狀還是面狀。趙然要求所有后期導演擁有后期編劇思維,否則所有特效都是“點狀”,無法與內容呼應。
大膽的剪輯和對二次元的運用“拯救”了很多平淡的節目內容。在《拜托了冰箱》中,出現了很多趙然稱之為“亂入素材”的剪輯。在嘉賓Gary發出“吼”這個音時,剪輯師配上了前幾期中主持人王嘉爾發出“哈”音的片段,混合在一起,剪輯出了歌曲《天竺少女》中“吼哈吼哈,是誰送你來到我身邊”的魔性感覺,這種素材的選擇受到了盧正雨導演的微電影《絕世高手之大俠盧小魚》中的片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