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錫蘭+賈立新
2月20日,60多家企業組團來到貴州黔東南岑鞏縣,這是要做什么?
岑鞏縣是貴州省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橋頭堡,也是黔東南州打造貴州東部集群發展創新區的主戰場之一。當下,該縣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就是脫貧攻堅。此次企業組團進入岑鞏縣,正是為了踐行“產業組團、包縣脫貧”的扶貧模式。
貴州省是中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0月,貴州省貧困人口數為493萬,仍居中國第1位。全省88個縣(市、區)中有66個貧困縣、190個貧困鄉、9000個貧困村。其中,岑鞏縣所在的黔東南州就有13個縣貧困發生率集中在20%以上,貧困問題突出,扶貧模式有待創新。
黔東南州長馮仕文說,脫貧攻堅的關鍵是對外開放,而對外開放的基本模式就是招商引資。他們要不斷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大力引進外邊的資金技術人才,提升黔東南的發展。
2月20日,貴州省黔東南州2017年2月份重大項目暨黔東片區集中開工儀式在岑鞏縣舉行。該項目以“實施生態旅游、精準脫貧三位一體”為綜合開發新思路,幫助貧困縣建立起依托產業扶貧和旅游開發扶貧的機制。中國扶貧志愿服務促進會(下稱:扶貧促進會)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據了解,受國務院扶貧辦委托,扶貧促進會牽頭組織了集農業、旅游、光伏等領域近3000家領軍企業組成產業扶貧聯盟。扶貧促進會首倡“產業組團、包縣脫貧”模式,根據貧困縣的資源稟賦、貧困現狀和產業規劃,通過打產業“組合拳”,實現抱團跟進,一縣一策,包縣脫貧。
此次前來岑鞏扶貧的企業就有60多家,涵蓋了環保、場館運營、規劃設計、生態治理、酒店管理、教育、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認為,就地脫貧沒有產業無法脫貧、異地搬遷脫貧也同樣需要產業。只有產業發展了才能脫貧。而發展需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貧困群眾參與等各方面的支持,這一系列的支持需要企業來實現。
他還認為,企業家一定要將項目想清楚,市場是不是能滿足需求、風險怎么化解?只要項目夠好,錢不是問題、貸款不是問題。扶貧機制一定要探索、總結推廣,在發展中帶上貧困群眾一起奔小康。
劉永富強調,做好產業扶貧必須要做好兩個機制:一是對接機制,和金融機構對接好:二是協調機制,要和財政部、發改委、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協調工作,將企業的需求、問題反饋給他們。在協調機制中,國家部門至少三個月一次,對接機制不要停,有需要就對接。
那么,“產業組團、包縣脫貧”扶貧模式進入岑鞏后將如何運行?又能為岑鞏縣乃至黔東南州帶來什么改變?
“我們希望以縣為平臺,以特色鎮為節點,以貧困村為重要基地,點線面一定要有。一方面希望縣委縣政府在點線面上找到好的路徑,使其成為全國亮點。另一方面,希望企業家為貧困戶脫貧致富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扶貧志愿服務促進會副會長王家華表示。
據慧峰集團董事長許曉峰介紹,“產業組團、包縣脫貧”模式,結合慧峰集團平臺特點,就是把特色小鎮加上產業,整合組成包縣脫貧的一種新型模式。該模式下,投資建設和運營全過程合二為一,縣政府整理出扶貧項目的需求,且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由慧峰集團和社會運營方整合出所有問題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扶貧、打造特色小鎮以及發展全域旅游等四方面。
產業聯盟執行秘書長劉永華進一步介紹,多家聯盟企業抱團入駐岑鞏縣的特色小鎮,物理上是在多個地點,邏輯上則是一個整體,包括總部基地、孵化器基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產業設施等的項目建設。這些項目以產業鏈協同方式,通過PPP、FEPC或者BLT模式跟縣政府合作投資、建設和運營全域旅游產業扶貧項目。

岑鞏古稱“思州”,在史學界素有“先有思州后有貴州”的說法,距今有1300多年歷史。加之“古、美、奇、特”的自然風光,多民族雜居的特色風情,旅游資源十分豐富。
岑鞏縣委書記楊偉曾多次強調岑鞏縣的戰略定位:“打好文化牌、繪好山水畫,做靚‘一城、一府、一寨、一峽谷四張旅游名片,唱響‘先游思州、再游貴州品牌,打造國內外知名山地康養休閑旅游目的地。”因此,依托自身旅游資源打造文旅小鎮是岑鞏縣的必然之舉。
在定位和規劃上,岑鞏試圖抓住大眾旅游時代到來的契機,推動旅游業的井噴式增長。在岑鞏縣縣長吳昌盛看來,這既是岑鞏的長板,也是短板,一直以來岑鞏苦于“有很多資源,但沒有很多產品”。
如今,產業扶貧聯盟攜帶文旅小鎮項目落地,將解決這個問題。據悉,該項目總投資額26.93億元,2017年開工第一期項目6.4億元。通過整體的文化包裝、歷史建筑恢復、現代建筑風貌的創意提升,將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和產業設施項目相結合,建立全域旅游景區。
按照產業扶貧聯盟的操作思路,在旅游產業方面,通過建設和運營項目形成的資產進行景區(點)帶村脫貧,在三年內通過“產業組團包縣脫貧”模式,解決貧困縣和本州其他貧困縣共15萬貧困人口(對應450億元投資)整體脫貧問題。
而在農業產業扶貧方面,湘露農業集團總裁李威良介紹,農業產業扶貧聯盟會積極響應國務院扶貧辦政策,對接國家貧困縣,貧困戶,用“公司+基地+貧困村(戶)”的方式,在每個貧困村建合作社,貧困戶提供勞動力和閑置的農地,公司提供技術、肥料以及包收購。
缺什么補什么。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資源無法充分利用一直是諸多貧困縣的短板。岑鞏縣為此進行了大量投入,營造好的投資環境、提高招商與開放水平。據相關人士透露,岑鞏今年開工的基礎設施建設達140億。此外,黔東南州正在籌備建設兩個機場,加之不久前粵桂黔高鐵開通,交通網絡的逐漸覆蓋將成為岑鞏發展的重要支撐。
可以預期,從長遠來看“產業組團,包縣脫貧”模式將促成多方共贏格局:政府得資金、招商、產業、就業、稅收和扶貧等政績,企業得上市、扶貧和資產等業績,貧困人口得資產收益、就業收益、公益收益和兜底收益等實惠,優秀上市企業獲得產業好、業績好、社會責任高的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