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邦俊
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頒布了《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準》,真正意義的現代學科教學開始正式實施。從那時算,已經走完百年之旅。一百年來,現代教育吸收西方教育的成功經驗,經過長期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形成以“課程—教材—課堂”為主體、“講授—練習—考試”為主線的現代教學體制,完成了與世界教育的接軌。但自現代教育產生以后,語文學科教學代替了傳統的國學教育,似乎就背離了培德育才、教賢養士的傳統,喪失了塑造國民精神的大用,逐步走上一條缺少人的教育的工具化教學之路,造成空前的人本之殤。
新中國成立以來,語文界一直在尋求自身的變革。但由于對語文教育本質認識不清, 雖然出現了許多語文教學方面的改革,但這些改革幾乎都屬于語文學科內部的教學技術變革,沒有真正著眼于培養人的教育實驗,沒有進行真正的人本教育改革,不可能有本質的突破。改來改去又回到原來的起點,因此,語文教學亟須進行一場著眼于人的教育的深刻變革。
一
1982年8月21日,因師范學校畢業分配,我只身來到湖北宜都西南山區一個名叫 “石門坎”的村校。學校門前正對著一座大山,當地人叫獨柱山。接待我的是一位王姓民辦教師。他從家中拿來兩捆稻草,把我引進正對著獨柱山的一間土屋,幫我鋪好床,說:“今晚,就你在學校住。”生平第一次,我單獨一個人,在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度過了難忘的一夜。
轉眼到了秋收季節,與學校只有一橋之隔的王老師家正在收割晚稻。學校也放了農忙假,我就到他家幫忙。晚上,留在了他家吃飯。我們喝了一點山里人用龍王洞的泉水釀制的美酒。三杯下肚,酒勁上來了,王老師的話也多了起來。
“小楊啊,我家有許多古書呢,你看不看!”說著,他拿出一本王氏宗譜說,“我太公的太公,也就是宜山公,叫王永彬,是前清敕授的修職郎,大文學家,著有《圍爐夜話》等多部傳世奇書,教了很多有名的學生。”
帶著幾分好奇,走進他家的閣樓,我驚呆了:一口陳舊的清式漆木書櫥里,放著《易經》《詩經》《論語》《孟子》《綱鑒易知錄》等的殘本。
第一次,我看到這么多的古書,很是驚訝,一次次地撫摸這些刻本,兩眼放出貪婪的光芒。王老師見我不肯離去,拿了又放,放了又拿,很慷慨地送給我6本蓋有王永彬長子“王海琴”印簽的《綱鑒易知錄》。我小心地翻開書頁,書中還夾雜著幾根半截子稻草,滿是歲月沉積的味道。
印有王海琴印簽和王氏讀批的《綱鑒易知錄》殘本
從此,農忙時我幫王老師家干活,他則把祖傳的古籍借給我看,讓我有機會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讀到一批十三經的殘本。
石門坎,一待就是4年。白天教書,早晚游山,夜里讀書,幾乎斷絕了和外界的一切聯系,過著一種妙契自然的隱讀生活。歲月如梭,從那時算起,如今已有30多年。對鏡自照,雖已兩鬢斑白,但度過了一個讀書人最值得追懷的30年。
30年里,我每天早晨六點起床,用一小時讀書,走到哪里,讀到哪里,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十三部經書,翻檢了一遍,廣泛閱讀了大量的經史子集。
二
長期的傳統文化閱讀,讓我對中國古代教育有了深刻的認識,開始思考作為母語課程的語文教學究竟如何做,這孕育了我最初的人本教育研究意向。
恰在此時,我有幸讀到當代著名文藝理論家劉再復先生的《性格組合論》(1986年,上海文藝出版社),興奮不已,第一次從理論上思考作為人的教育的本質。后來,我又接觸到李澤厚先生的“主體性實踐哲學”和“情本體”論,更加堅定人本教育信念。從那時開始,我訂閱了30年的《文藝理論研究》《哲學研究》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長期關注前沿學術研究成果,系統探索人本教育理論,相繼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或專業期刊上公開發表《人本教育論》《生態課程論》《閱讀互動論》等系列論文,為語文人本教學實踐打下較為堅實的理論基礎。
有了前面的準備,從1997年開始,我把人本教育理論系統地運用于語文教學,用6年的時間在初中和高中階段完成一輪完整的實驗。2000年,我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上發表了《語文教育人本論》,正式提出語文人本教育的主張,后又對語文人本教學進行全面介紹。從那以后,我多次在全國中語會組織的大型活動中,在湖北省新課程培訓和浙江、湖南、貴州、福建等省的國培項目中,執教語文人本教學的示范課,不少課例,如《中國石拱橋》《胡同文化》《漫話清高》等入選全國新課程培訓精品教材,創造了大量經典人本教育案例。
歷經30年的理論準備、20年的實踐探索、10年的充實完善,我完成了《語文人本教育》研究專著,形成系統的人本教育教學研究成果。著名語文教育家劉國正先生題詞“百年語文,趨歸人本”,顧振彪先生作序,該專著于2012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先后獲湖北省第六屆教育科研學術論著二等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專業委員會、中國寫作學會學術論著一等獎,“語文人本教學”獲2014年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三
1.形成人本教育理論
2003年,我向全國中語會第八屆年會提交《人本教育論》,正式闡明人本教育主張,被大會評為一等獎,入選全國中語會編輯的《新時期語文課程理念和實踐》,2005年由開明出版社出版。這一理論認為,中國現代教育是在傳統學堂和書院式教育的基礎上,吸收西方教育的成功經驗發展起來的,就其過程而言,大致經歷了“原生時代”“物本時代”兩個階段;就其發展趨勢看,必將走向以人為中心的“人本時代”。“人本”的“本”是根本、中心的意思,所謂人本,即一切以人為中心,以人的成長、發展為根本,以立人、幫助人獲得成功為準則。基于這一認識,我提出“把人當人、讓人像人”的人本教育理念,主張通過“關懷人性,發展人性;順天而教,適性而育;人文固本,立德立人”來實現真正的人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核心理念。
(1)以人的生存和發展為根本的教育觀。人本教育把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自己的最高目標,力求通過有效的教育讓學生的潛在資質得到充分發揮,個性不斷得到豐富和完善,形成健全的人格,并以此作為學生未來立命、立人、立業的基礎,以實現人生價值。
(2)遵循人的生命成長規律的教學觀。人本教育以人的生存和個性發展的需要為依據來規劃和安排教育內容,確定教育方式和方法,充分地把人當人,并努力地讓人進入人的狀態,自立自為,不斷地實現人的自我構建和完善。在這里,一切物化的手段都是為人的發展服務的。以往那種不分對象差異一刀切,一統的教材、教法體系被打破,一個模式的大班級式教育轉向因人所需、因人而異的個體性教育。
(3)以促進人的成功為基礎的課程觀。課程的終極目標是育人,任何學科教學都應為人的成才、成長、成功服務。每個人都有自己借以立命、賴以生存和發展、享用終身的“本領”。就人的終身發展看,只有有利于他這個“本領”形成和發展的教育,最終對其才是有效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借以立人、賴以成為自己的特點和與之相聯系的“成才之道”,因而每個人也就應該享受完全屬于自己的教育服務,走上這個“成才之道”。人本教育課程正是順應人的這種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終極關懷。從理論上講,它是針對個人需要的完全個性化的教育,人本性、個性化、有效性為其顯著特點。
2.創立語文人本教學
把語文人本教育理論運用于語文學科教學,我創立了一種著眼于人的培養和發展的全新的語文人本教學,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這種教學以人類學、成功學和教育學的基本原理為理論基礎,形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人本教育特色。
一個中心,是指語文教學必須堅持以育人為中心,培養和發展人,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關懷人性,發展人性。人性是人之為人的根本,是一個人生存和立命的基礎。人性中有許多善端和惡端,一般會通過生活中的現象表現出來。一個實施人本教育的優秀教師,一定善于巧妙地捕捉時機,采用語文的方式,將它們定格,指導學生觀照,發現其中的善惡美丑,引導學生去惡向善,發展美好的人性。(2)開啟智慧,完善人格。人格和智慧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根本。人本教育的意義在于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的價值。從人的成功基礎看,健全的人格和智慧是人建功立業的根本。語文教材和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凸顯國民人格特征的典型案例,教師可采用語文的形式,把它們定格下來,引導學生反思其中的是非曲直,自然明白做人的基本原則。長期接受這種教育,學生就能舍去劣根性,完善人格,走向智慧人生。(3)凸出人本,張揚個性。學習的本質是為了完善和發展自我,語文教學要堅持以育人為中心,重視人的教育,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長和發展需要。因此,語文人本教學提倡因人而教,因材施教,努力促進學生個體的健康、快速成長,并力求使現實的教育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能夠產生長遠影響。
兩個基本點是指,語文人本教育必須堅持語文的學科性和課程資源的多維性這兩個基本點。(1)學科性。語文人本教學有人本教育的創意,但必須采用語文教學應有的方法,充滿語文的情趣。如果偏離這個原則,就失去了語文教學固有的屬性,就不是語文教學了。簡言之,只有采用語文方法進行的人本教育,才是語文人本教育。(2)多維性。語文人本教學走出以往“唯教材是語文”的狹隘圈子,確立了“人本”的崇高理想之后,語文教材和現實生活幾乎都可以按照人的教育的需要去深度開發,采用語文教學的方法來教學,產生令人震撼的育人效果。語文人本教學需要利用多維的教育資源,進行綜合的做人教育,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利用語文教材進行人本教學。現代語文教學,主要是在課堂環境下的語文教材教學。在人本教育的視野里,教材仍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好課文仍是人本教學最重要的任務,但人本教學的方法與一般的語文教學方式有較大的區別。首先,教師要站在人的終身發展的高度確定課堂教學立意,教學活動應以培養人、發展人為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其次,課堂教學中的一切活動,必須尊重人的學習規律,運用人本學習理論,采用語文學習固有的方式進行,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教學和育人的效果。
二是利用傳統文化進行人本教學。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優良的文化傳統,它們是人本教育最寶貴的資源。在綜合考慮學生精神文化需求、閱讀理解能力和個人成長所應接受教育的基礎上,要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深度開發,確立教學目標,精選經典文本,提供相關研究資料,將人本教育的方法用于語文學科教學,回歸語文教學的本原。
三是利用社會生活進行語文人本教學。要站在人本教育的高度,以學校、家庭、社會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情境、重要活動、重大事件為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語文學習,不但豐富語文教學內容,而且能大大提高語文教育效率,改善語文教學狀態,為人本教育實踐提供許多經驗。
四是利用地域文化進行人本教學。地域文化記載著一定地域內人們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蘊含著本地區的民俗民風和鄉土精神,沉古淀今,溝通未來,潛藏著巨大的教育能量。人本教育將其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用以塑造學生的民族精神、鄉梓情結、家國情懷,激發學生的人生理想、進取精神、拼搏意識,訓練他們的語言風格、語用能力和語文素養。
語文人本教學是對基礎教育階段語文教學的一場深刻變革,旨在引導現代語文教學回歸真實、平靜、陶然、沉醉、趨近自然的境界,對學生進行真正的人的教育。目前,我已經在上海、浙江、福建、江西、貴州、湖南、湖北等多省市介紹了語文人本教育的理論和教學方法,歡迎廣大同仁參與語文人本教學的研究和實踐,讓我們共同開創現代語文教育新的百年輝煌。
責任編輯:孫建輝
sunjh@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