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旭+汪國蓮+楊紅

摘要:淮安紅椒是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在江蘇省淮安市具有較長的栽培歷史。為規范淮安紅椒的種植方法、獲得優質高產的淮安紅椒產品,特編制本技術規程。本技術規程以優質、穩產、安全為目標,根據淮安紅椒的農藝性狀和栽培條件,規定產地環境、栽培季節、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記錄等內容。
關鍵詞:淮安紅椒;生產技術規程;栽培條件;農藝性狀
中圖分類號: S641.3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11-0180-02
本規程規定了淮安紅椒生產的產地環境、栽培季節、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記錄等。且本規程適合江蘇省淮安紅椒的生產。
1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規程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規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規程。
GB 16715.3—1999《瓜菜作物種子 茄果類》;GB 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T 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所有部分);NY 5010《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地環境條件》;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2 產地環境
產地環境條件應符合NY 5010《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地環境條件》的規定,選擇能灌能排的地塊。
3 栽培季節
春提早塑料大棚多層覆蓋栽培,10月上中旬播種,11月下旬定植,4月中旬開始上市。
秋延后塑料大棚栽培,7月上旬播種,8月上旬定植,11月下旬開始上市。
4 育苗
4.1 品種選擇
選擇坐果集中、果實轉色時間短、果肉厚0.35 cm以上、果長13~17 cm的牛角形紅椒品種,要求果實耐貯藏、株高和株幅均60 cm左右、綜合抗性好。春提早栽培應選用早熟品種,秋延后栽培選用中晚熟品種。
4.2 種子質量
種子應符合GB 16715.3—1999《瓜菜作物種子 茄果類》的要求。
4.3 播種量
用種量為750 g/hm2。
4.4 種子處理
4.4.1 溫湯浸種 播種前,將種子置于55 ℃水中浸泡 10 min,并不斷攪拌至水溫25 ℃時,浸泡6~8 h,搓掉種子表面物質,取出種子,瀝干水分,晾曬至種子表面干燥[1]。
4.4.2 高錳酸鉀溶液浸種 若不用溫湯浸種,可使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 30 min,此過程中攪拌3~5次;將種子從高錳酸鉀溶液中取出,并用清水沖洗3次,取出種子,瀝干水分,晾曬至種子表面干燥。
4.5 播種
采用穴盤基質育苗法,在溫室或塑料大棚內育苗。基質均勻拌水,水分含量達到60%左右,即以基質能捏成團但不滴水為準;穴盤裝好基質,壓孔,深度為1.0~1.5 cm,每穴播1粒種子,用蛭石覆蓋,穴盤覆蓋地膜,地膜上再覆蓋遮陽網或1層報紙。冬春季使用72孔穴盤,夏季使用128孔穴盤。
4.6 播種后管理
60%種子出苗后,揭掉地膜及其上層覆蓋物,及時澆水保濕,選擇晴天澆水。幼苗生長過程中,夏季晴天中午用遮陽降溫,白天溫度應控制在35 ℃以內,夜間應加大通風量,保持溫度不高于棚外溫度。秋季育苗白天溫度應控制在30 ℃以內,夜間保持溫度在15~18 ℃。苗出齊后噴施72.2%丙酰胺霜霉威800倍液和15%茚蟲威800倍液,每5~7 d噴1次,預防苗期病蟲害。
5 定植
5.1 定植前準備
定植田提前10~15 d深耕曬垡。施37 500~45 000 kg/hm2 充分腐熟的有機肥、750 kg/hm2復合肥、225~300 kg/hm2尿素作為基肥,肥料使用應符合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的要求。按畦面寬80 cm、畦間溝寬 30 cm 做畦;應選用滴灌,畦面上鋪好滴灌管,春提早茬畦面覆蓋透明地膜,秋延后茬覆蓋銀黑地膜或黑色地膜。
5.2 定植密度
定植52 500株/hm2左右,平均株距34 cm,行距 55 cm。大小行栽培,大行行距65 cm,小行行距45 cm,平均株距 34 cm。
5.3 定植方法
春提早栽培辣椒苗40~45 d,秋延后栽培辣椒苗28~35 d,植株8~10張真葉時定植;春提早茬栽培選擇晴天上午定植,秋延后栽培選擇陰天或晴天15:00后定植。將辣椒苗根系連同基質一起栽入定植穴內,根部覆土高于根系基質團1.0 cm。
6 定植后管理
6.1 溫度管理
春提早栽培采用多層覆蓋,白天溫度應保證在25~28 ℃,夜間13~15 ℃。冬季,根據天氣情況,晴天2層膜和草苫應早揭晚蓋,陰雨雪天2層膜和草苫應晚揭早蓋。次年春天,隨著氣溫上升,白天溫度控制在20 ℃以上,夜間溫度控制在13 ℃以上,促進坐果;中午開棚通風,防止植株徒長[2]。
秋延后栽培,在定植后初期白天加強通風,遇特高溫天氣使用遮陽網覆蓋降溫。開花坐果期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5~30 ℃范圍內,夜間13~15 ℃。植株生長中后期,為了延遲上市,白天溫度控制在18~20 ℃隨著氣溫下降夜間加蓋2層膜和草苫保溫[2]。
6.2 水肥管理
春提早茬,在定植時澆定根水,在植株緩苗后灌1次透水,之后隨著氣溫下降,盡量控制灌水,次年春天隨著氣溫上升,可以增加灌水次數,灌水應在晴天進行。秋延后栽培定植時澆1次定根水,定植后第2天灌1次透水,之后根據土壤墑情適時灌水,水分管理達到見干見濕。前期灌水做到勤灌少灌;后期隨溫度下降應減少灌水次數。
對椒坐果后追肥,追施硫酸鉀肥150 kg/hm2、硝酸鈣肥75 kg/hm2和磷酸二氫鉀15 kg/hm2,肥料通過滴灌追施;15 d以后再重復追肥1次。
6.3 植株調整及疏果
當辣椒側枝長至10 cm左右,及時剝除。在植株生長正常或偏弱的情況下,對椒坐果時摘除門椒;若植株生長過旺,應在對椒長度達3 cm時摘除門椒;及時摘除僵果和病果。
7 病蟲害防治
7.1 防治原則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
7.2 主要病蟲害
7.2.1 主要病害 包括疫病、病毒病、炭疽病、青枯病、瘡痂病、灰霉病等。
7.2.2 主要蟲害 有煙青蟲、地老虎、蠐螬、溫室白粉虱、蚜蟲等。
7.3 防治方法
7.3.1 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適當進行肥水管理,采收后及時清潔田園。
7.3.2 物理防治 用750張/hm2黃板誘殺蚜蟲和白粉虱、750張/hm2藍板誘殺薊馬,誘殺的蟲子布滿誘蟲板時換板。
7.3.3 化學防治 藥劑防治應符合GB 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T 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所有部分)的要求。辣椒病、蟲化學藥劑防治(表1)參照文獻[3]的附錄A。
8 采收
紅椒在完全轉色后果實呈鮮紅色時采收。下午采收,分級包裝,裝入辣椒銷售專用塑料袋。采收結束后,將田園、棚室內的殘枝、病葉、老葉和雜草清理干凈,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
參考文獻:
[1]鄒學校. 中國蔬菜實用新技術大全:南方蔬菜卷[M]. 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2]山東農業大學.蔬菜栽培學各論:北方本[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
[3]呂佩珂,蘇慧蘭,高振江,等. 中國現代蔬菜病蟲原色圖鑒[M]. 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