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任彥 ●本報駐德國、美國特約記者 青木 丁玎 ●柳玉鵬

“美國新總統要改造北約的危險正在加劇。”特朗普在選舉期間曾把北約這一冷戰遺產看成是“過時的”,在他成為“德國鐵娘子”默克爾總理任期內打交道的第三位美國總統后,美德圍繞分攤北約經費的爭吵開始升級。對特朗普發推特稱德國欠北約和美國的錢,“默克爾接班人”德國女防長馮德萊恩19日直接反駁。20日默克爾也不認可“欠債”指責,德國輿論還齊聲討伐特朗普。信口開河的特朗普被形容為“不穩定的打蛋器”,連美國一些行家都說他錯了。“跨大西洋的爭吵”也表明,北約28個成員國都想在這張保護傘下乘涼,但又各有所圖。
德國群起反擊特朗普
“德國欠北約一大筆錢,美國向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非常昂貴的防務,也應得到支付。”特朗普18日在推特上的這番討債言論惹來德國的不快。默克爾20日在與來訪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新聞發布會上回擊了特朗普的“欠債”言論,并講述了德國發揮的國際作用。德國防長馮德萊恩19日表示,德國既不欠北約的錢,也不欠美國的錢,雖然北約要求成員國的國防預算在2024年前達到各國GDP的2%,但僅局限成員國的國防支出上,德國國防預算還用在聯合國維和部隊、駐歐洲部隊以及打擊“伊斯蘭國”上。
馮德萊恩是德國首位女國防部長,被看成是默克爾的接班人。德國《世界報》形容女防長在總理默克爾訪白宮36小時后做出的強硬回應是“第一個跨大西洋的爭吵”。報道說,馮德萊恩直接用“錯誤的”來反擊特朗普,并強調默克爾并沒有說過欠北約或美國錢,她只是向特朗普承諾,按照北約2014年在英國威爾士峰會上設定的目標,德國2024年前將國防預算提升到本國GDP的2%,卻被特朗普誤解成德國現在欠錢。目前德國用在國防上的預算約為GDP的1.2%,如果提高到2%,將從每年300多億歐元增加到600多億歐元。更讓馮德萊恩氣憤的是,她今年2月剛宣布德國的擴軍計劃——總兵力2024年前達到19.8萬人。根據該計劃,德國2024年起每年還需要額外增加9.55億歐元(約合70億元人民幣)軍費開支,目的是加大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力度和在波羅的海沿岸保持北約強大的軍事存在。
德新社20日援引外長加布里爾的話說,“增加支出不能以社會支出的費用作為代價。德國應把更多的錢用在發展援助上,而不是軍費上”。加布里爾還在接受《萊茵-內卡日報》采訪時表示:“負責任的安全政策不應只是購買坦克、將軍費開支增至瘋狂的高度,然后加劇軍備競賽。”在上周日舉行的社民黨黨代會上,剛當選黨主席的舒爾茨也間接對美國提出批評,并稱“德國總理對美國的政策可以采取明確的反對立場”。
德國輿論20日對特朗普的口誅筆伐頗為有趣。《柏林日報》認為特朗普唱響“不和諧音符”并改變歷史,歐美現在不再需要對方,甚至連握手也不用了。該報認為,這次訪問標志著德美新時代開始,“默克爾任期內的第三個美國總統是如此不同,很難用語言來表達,特朗普唯一可靠的特點是——不可預測性”。《石荷州新聞報》刊文形容特朗普是一個“不穩定的打蛋器”,出爾反爾還透著無知。文章說,北約是一個安全聯盟,美國也有自身的安全利益,并不是歐洲出錢讓美國保護。世界現在已經很清楚,西方價值觀聯盟已經不復存在。《萊茵郵報》抱怨說,特朗普就會說“美國第一”。《威斯特法倫新聞報》諷刺特朗普是一個失敗者,在成人默克爾面前就像一個頭腦發熱、死不悔改的小毛孩,他身上缺少令人信服的政治家特質。“德國之聲”認為美國新總統瘋狂、無能。
柏林工程師馬庫斯20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默克爾在許多國家受到尊敬,但這次卻在美國遭到特朗普的“侮辱”。他認為,特朗普說德國欠錢是對德國及歐洲的不尊重,顯示出他在外交領域的不成熟。在法蘭克福一家銀行工作的艾娃認為,特朗普或許在釋放危險信號,他和默克爾根本沒有共同點,未來美國可能會在德國出口領域施加報復。在特朗普指責德國欠北約“一大筆錢”后,美國彭博社20日報道說,默克爾尋求建立反特朗普聯盟,德國正和日本推動達成貿易協議。
美國人也說“總統先生錯了”
特朗普信口開河,讓一些美國媒體和學者也看不下去了。美國知名網絡雜志《每日野獸》19日直言不諱地說:“特朗普錯了:德國不欠北約‘一大筆錢。特朗普還說美國必須因“為德國提供的防務”而“被支付更多錢”,但這兩種說法都是錯誤的。”北約的數據顯示,目前僅有5個國家達到威爾士峰會設定的標準:美國、希臘、愛沙尼亞、波蘭和英國。從21世紀初至今,美國軍費占GDP的比重一直介于3%至5%之間。北約第二大軍費支出國不是英法德,而是希臘,其軍費支出接近GDP的2.5%,法國為1.8%,德國為1.2%。北約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015年軍費支出約6500億美元,超過其他27個北約成員國的支出總和,而這27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總和要高于美國。
這次為德國說話的美國人并不少。據《今日美國報》報道,美國駐北約前大使達爾德認為特朗普似乎不知道北約如何運行,他發推文稱:“美國確實為北約提供重要軍事承諾,但這并不是照顧歐洲。這對我們本身的安全至關重要。所有北約成員國,包括德國在內,都已承諾在2024年前將其2%的GDP用于防務。對不起,總統先生,北約并不那么運行。美國自行決定將多少開支用于保護北約。”美國《福布斯》雜志刊文稱,盡管美國正在承擔北約內部的防務重任,但這并不意味著德國欠美國錢。有自由派傾向的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防務和外交政策研究項目副主任普雷波表示:“美國自行決定其軍費支出水平,所有其他北約成員國也有權這么做。盟國中相對較低的軍費支出完全合理。”
美德吵嘴引來不少美國網民的留言,他們說“既然多花錢并不等于安全。我們為何還要花更多?”“若北約垮臺,誰將受益?一定是俄羅斯吧。”至于俄羅斯,則是冷眼旁觀。“坦克還是黃油:特朗普向默克爾發出最后通牒”,俄羅斯“今日經濟”網以此為題目分析美德間的裂痕。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專家別洛夫稱,美國要求其他北約國家承擔更大的負擔,但在德國看來,這一要求完全是民粹主義的體現,特朗普此舉實際上是表達對與德國貿易逆差的不滿。美國新政府無時無刻不在喊“美國優先”,已讓北約伙伴反感。
北約“過時”了嗎?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總是強調它為北約貢獻了70%以上的費用,這讓歐洲不太高興,因為美國軍費開支沒有都用在歐洲和北約,特別是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讓很多資源向亞太轉移,增加了歐洲的失落感。崔洪建認為,特朗普向德國討債是在刺激歐洲,但美國不會真有勇氣撤出北約。默克爾訪美原本也是想施加影響,讓美國盡快回到美歐體系的老路上。經過這番不愉快的交往,德國等歐洲國家今后還會加強自主性,避免受美國的絕對影響。
在歐洲盟國當中,東歐國家在承擔會費問題上表現得要比西歐國家更為積極,增幅在9%至20%不等,因為這些國家對安全威脅的感知更加迫切,寧可犧牲一些民生計劃,也希望北約能給自己提供安全保護傘。在分攤經費的問題上,部分北約成員國不買美國的賬,是對北約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心存疑慮,擔心自己交的會費被美國用于稱霸世界的用途當中。德國電視二臺20日詳解了防長公開對抗特朗普指責的四個理由:各國的錢并不直接支付給北約或美國,成員國有自己的指導意見;美國發起的一些軍事行動已得到德國支持;德國有美軍基地,這也是美國的利益所在;特朗普言論難以服眾。
美德就北約會費吵得不可開交,北約總部卻保持沉默。在北約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一名國際問題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不出來表態有些不可思議,但默不作聲就是明確態度。來自挪威的斯托爾滕貝格對特朗普選舉中的過激言論也持反對態度,但在特朗普當選后他也要求北約成員國增加軍費支出。據悉,特朗普曾以不出席將在今年5月召開的北約峰會來威脅成員國“補齊會費”,后來與斯托爾滕貝格溝通后同意出席峰會,但條件是在峰會上重點談會費拖欠問題。
德國柏林美國問題專家托比亞斯·格萊奈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華盛頓和柏林之間“北約分攤費用”的爭吵讓歐洲政治家憂慮。特朗普在上任前就說過北約是“過時的”機構,并抨擊歐洲盟國為北約出資太少、反恐不力,現在他內心仍這樣認為。真正改變的是德國等歐洲國家,它們對特朗普感到更加絕望。不過,他也強調,今年的北約峰會和G20峰會,歐洲各國仍會努力挽救出現裂縫的跨大西洋聯盟關系。
俄新社20日援引俄羅斯常駐北約代表格魯什科的話說,“目前談論特朗普改變對北約的立場還為時尚早”,“而且北約沿俄羅斯邊界的動作與日俱增成為新的現實,有可能導致新一輪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