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峰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中國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世界為之震驚,量子也隨之進入大眾的視野。
量子是什么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創造了經典力學,它可以測定一個物體的運動速度和運動軌跡。比如知道一個物體受到了哪些作用力,把這些力值代入牛頓研究出的計算公式,就能算出這個物體將以多快的速度沿著什么樣的路線運動。
經典力學的計算公式可以計算宏觀物體的速度和軌跡,比如一個皮球、一輛汽車,甚至是冥王星等,但這個公式卻無法計算微觀世界里微粒的運動速度和軌跡。一個物理量如果有最小的單元而不可連續地分割,就說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的單元稱為量子。簡單地說,就是把某物質不停地分,分到不能再分,那個最小的微粒就是量子。當然,可以分的東西不僅是有形的物質,還包括有能量的非物質。比如光是非物質,但它有能量,也可以不斷地分,分到不能再分的那個光微粒就是光量子。
以量子的角度來理解,物質的變化其實就是能量的變化,即是量子在變化,能量就潛伏在很多微小的物質中,那么量子也可理解成最小的能量微粒,這可以說是“量子級的世界觀”。
量子命運多(chuǎn)
經典力學理論在量子世界遭到挫折之后,一群打破習慣思維、大膽想象的年輕科學家開始尋找能解釋量子運動變化規律的新理論,于1925年確定了量子科學這一領域。他們是時年25歲的泡利、24歲的海森堡、24歲的費米各、23歲的狄拉克,及年齡最大的36歲的薛定諤。
起初人們都不能理解量子理論,就連物理學界領袖愛因斯坦對量子的存在也持半信半疑的態度。愛因斯坦關注了量子理論十年后,最終選擇了回避。還有一些科學家對量子科學持完全否定的態度,他們認為量子科學是神學,說做量子研究的年輕人是騙子。量子科學家被誤解,關鍵是因為量子的一些表現實在是太驚人了。能有多驚人,我們一一道來。
量子讓意識不滅
生命不會永存,必將走向衰亡,這是常識。可是量子偏偏要挑戰常識,它告訴人們:人的意識可以不滅,從而得到某種意義上的長生。
量子科學家認為靈魂其實就是由帶有能量的量子組成的,人的意識就是量子的集合體。人活著時,量子組成的意識就駐存在大腦里,去世時量子就散失在外界空間里,等于離開了人體。因此,人的生死和意識的有無,被看作是量子的聚與散。量子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種方法,試圖把意識量子鎖定在大腦里,讓它們永遠無法向外界空間散失,意識量子永遠存在,則人就不會“逝去”。
但大腦終究是肉體,人類目前掌握的科技,尚不能讓肉體永遠保鮮。那么可以把意識從衰老的大腦轉移到鮮活的大腦,讓意識長存。思識長存。這個情節我們在科幻電影里似曾相識。
也許你會質疑,科學家竟然說出這種“神話”來,其實關于量子與靈魂的研究并不是神話,而是嚴肅的科學。用量子解釋靈魂,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怪異問題似乎就能找到答案。比如說“靈魂出竅”,一個人感覺到自己的意識離開了自己的肉體,在自己的肉體之外活動,量子科學認為這是意識量子集體“出游”的現象。雖然這一理論尚未得到證實,但卻給人類開啟了認識生命的新窗口。
量子很調皮
量子組成靈魂似乎不太靠譜,嚇到你了吧。接下來,我們說些靠譜的事,來壓壓驚,定定神。
我們常見小孩子互相模仿:一個做鬼臉,另一個也學著做鬼臉;一個假裝哭,另一個也跟著假裝哭。像調皮的孩子一樣,量子也很“調皮”。一個量子發出“你好”的信息,另一個量子也立馬復制出“你好”這個信息;一個量子有“一加一等于二”的信息,另一個量子身上也會出現“一加一等于二”的信息。
小孩子調皮模仿,需要信息傳輸的過程,至少他們之間需要相互看得到。量子之間的相互模仿則不需要實際的傳輸過程,不用相互看見,全靠“心靈感應”。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感應還沒有被科學證實和解釋,可是量子之間的心靈感應是實實在在的自然現象,被稱為“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讓量子之間可以傳送信息,且信息在量子之間的傳輸不需要任何“線路”,信息的送達不需要“時間”。利用“量子糾纏”而開發出來的新一代量子通信技術已經變成了現實,我國發射的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就應用了量子通信技術。中國的科學家們計劃,未來要讓每個人都能使用到量子通訊。
量子的小脾氣
自古以來,密碼編制者和密碼破譯者不斷進行著加密與解密的較量。在計算機時代,密碼編制者失敗的次數增多了,我們常聽說無線網絡密碼被破解、銀行卡密碼泄露的案例。曾經有位數學家設計過一個超級復雜的密碼,然后信心滿滿地對外宣稱,要破解他的密碼,需要數億年。一群密碼破譯愛好者表示不服,組織了600人,使用了數百臺計算機,耗時6個月,超強密碼就被破譯了。
那有沒有牢不可破的密碼呢?答案是肯定的,量子密碼就無法破譯。什么叫量子密碼?簡單地說就是以量子的當下狀態作為密碼。比如約定量子的“站立狀態”是密碼,然后雙方就使用量子的“站立狀態”保持通訊。如果竊密者想知道量子作密碼時的“狀態”,他就得“偷窺”量子的狀態是什么樣。結果這一窺干擾了量子,后果很嚴重。量子是有脾氣的,它被打擾后很生氣,從“站立狀態”立即變成“蹲著”或“躺下”的狀態,相當于密碼“自毀”了。這時候發信息者就會發現信息無法傳輸或是信息傳輸出現錯誤,從而推斷出有人在竊取量子密碼,趕緊采取保護措施。
量子的這個小脾氣,在科學上叫做“量子不可復制性”,這種特性是量子密碼安全的根本原因。竊密者如果想攔截量子密碼,就要對其進行測量,結果量子密碼立即改變狀態,這就保障了量子密碼不可竊取和不可復制,甚至你都不能“看”它一眼。
量子的分身術
同學們都知道孫悟空的分身術吧,只聽得孫悟空大喊一聲“變”,一個孫悟空立刻變化出無數個孫悟空。如果誰與孫悟空比賽摘桃子速度,真的比不上。你一個人摘,孫悟空分身出無數個自己來一起摘,真是天壤之別啊。
量子也有分身術,一個量子在某個空間內可以在任意位置出現,和分身術有相似的效果。量子的分身術稱為“量子疊加態”,具有疊加性質的量子最典型的應用就是用來制造計算機。利用量子技術制造成的計算機,稱為“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與現在我們使用的普通計算機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運算速度不同。普通計算機一億年才能完成的計算量,量子計算機不出一秒鐘就能輕松搞定。量子計算機的驚人速度就是利用了量子的分身術,在運行過程中無限疊加,相當于由無數臺計算機在同時計算,真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啊。量子計算機的計算速度甚至超過了光速,上文提到的用數百臺計算機歷經6個月破除密碼,如果用量子計算機攻破傳統密碼,將瞬間可破。
如今計算機早已應用在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想象一下,有了超光速的量子計算機,人類的生活就將進入“量子時代”,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都可能會改變。速度的飛躍同時伴隨著質的提升,量子計算機的智能程度也將無可限量,很多科幻電影中的故事也許就能變成現實。
量子旅行
近年來火星旅行的概念非常熱門,隨著航天科技的發展,遨游太展,趙游太空已不再是夢想。但宇宙廣闊,什么樣的飛行器才能載人到數億光年以外的星球上去呢?量子飛行器給我們提供了長途太空旅行的可能。
量子理論認為萬物都由量子積聚而成,人體內也存在著量子,但人體量子沒有“相干性”,也就是說人體量子雖為“鄰居”,但相互不認識,不來往。量子不相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