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樊恒輝,楊秀娟,張 路,車雯方,李海濤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 楊凌 712100;2.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水務局,黑龍江 雙鴨山 155600)
渠道工程的主要任務是輸水,水對渠道的穩定性影響非常大,特別是在膨脹土、分散性土、鹽漬土和濕陷性黃土等地區,需要考慮特殊土的物理、化學和力學性質,采取適宜的設計方法和工程措施,才能確保渠道的安全運行[1]。工程實踐發現,黑龍江省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范圍內的渠道工程土體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和膨脹性,由于分散性土和膨脹土具有很強的水敏性,分散性土抵抗水流沖蝕的能力很低,在水流的沖蝕作用下容易分散和流失;膨脹土具有遇水膨脹,失水收縮的工程特性[2,3]。因此,在渠道工程的修建中,如果土體屬于分散性土或膨脹土,則必須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對土體進行處理,確保渠基和渠坡的穩定。目前,工程實踐中這類特殊土的處理方法,常采用石灰、粉煤灰、水泥等進行土性改良,這些無機結合料摻入土體后,通過水解水化反應、陽離子交換反應、碳酸化反應和火山灰反應,有效地改善土體的工程特性[4~6]。石灰是一種最常用的固結土壤的無機結合料,取材容易、工藝簡單、價格低廉,被廣泛使用[7]。王文健[8]等發現南引水庫17號筑壩土料是十分典型的強分散性土,采用摻入4%的石灰配制成的改性土進行包裹,下游段采用細砂做了反濾排水處理。劉杰[9]對均質土壩中的分散性土摻入2%~3%石灰進行改性,同時采用反濾層保護分散性土。高明霞等[10]對南坪水庫筑壩土料進行改性試驗,得出摻入1%消石灰即可有效改善土料分散性。李華鑾等[11]對大屯水庫、嶺落水庫、管路水庫分散性土料進行改性試驗研究,發現石灰劑量達到1.5%時,改性效果最佳。惠會清等[4]研究發現摻加10%的石灰對強膨脹土的處理效果最好,并提出粉煤灰和石灰混合使用比較經濟。陳濤等[12]對廣州繞城高速公路強膨脹土摻入5%的石灰,很好的消除了土體膨脹性。王永衛等[13]對某工程的膨脹土進行研究,發現當摻入6%~7%的石灰的時候效果最好,既改善了土的顆粒組成,物理性質,脹縮特性,又提高了力學強度。周小順等[14]對江蘇省中部某高速公路的弱膨脹土進行研究,發現摻入3%的石灰便可達改性效果。可以看出,膨脹性越強,摻灰量越大,具體工程需具體試驗確定摻量。采用石灰進行土性改良是一種成本低、效果好的措施,可以與其他方法結合達到工程安全運行的要求,具有較強的研究與工程實踐意義。
本文通過室內試驗研究了黑龍江省灌區渠道典型特殊土的物理化學性質、分散性、膨脹性,在野外調研和查閱文獻的基礎上,對渠道分散性土和膨脹土的工程危害和處理方法進行總結,并使用石灰對土樣的分散性和膨脹性進行了改性處理,研究其改性效果,提出適合黑龍江省灌區渠道特殊土的處理方法,為該地區渠道工程治理提供理論依據。

表1 土樣的物理化學性質Tab.1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samples
注:1-蛤蟆通灌區;2-萬北總干渠;3-引湯灌區。
試驗用土取自黑龍江省蛤蟆通灌區、萬北總干渠和引湯灌區,取土深度為地表以下30~50 cm。
蛤蟆通灌區位于黑龍江省寶清縣境內,灌區東以蛤蟆通河為界與八五三農場相接,西以大索倫排干為界,南以富饒公路為界,北以小撓力河與蛤蟆通河匯合處為界。總面積2.99 萬hm2,設計灌溉面積2.08 萬hm2。截止目前已完成渠道防滲及護砌總長度50.47 km;總干渠采用雙坡面混凝土板護砌,部分工程已完建渠道均出現不同程度坡面凍脹變形,其中渠道混凝土護砌段發生凍脹長度2.4 km,坡面出現大面積滲漏點0.4 km。蛤蟆通灌區原設計采用單一的混凝土防滲材料,其雖然有一定的防滲性能,又能適應高流速,但通過多年的運行實踐表明,其很難達到預期的防滲效果和耐久性,工程難以發揮應有效益。
萬北總干渠屬于龍頭橋灌區的分灌區,龍頭橋灌區位于三江平原腹地、撓力河中上游地區。灌區總面積4.46 萬hm2,設計灌溉面積2.87 萬hm2,是黑龍江省20個重點大型灌區之一。已建設的骨干渠道全部采用土工膜防滲形式,從多年運行情況來看,渠道防滲效果較好,但是渠道凍脹破壞也較為嚴重。破壞主要發生在常年地下水位線處,一般在渠道坡腳以下3~4排處凍脹破壞最為嚴重,嚴重處在春季融化期發生護坡板脫落,上層護坡板向下位移。目前渠道防凍脹技術應用段主要采用預制混凝土板結構,從近幾年運行情況看,防凍脹效果并不好,護坡板向渠道臨空面鼓起約5~6 cm,與常規護坡板護砌形式比較,效果差不多。
引湯灌區在松花江下游左岸,湯原縣境內,位于湯旺河以東、東河以西、階地以南、松花江以北的平原區。灌區總面積3.77 萬hm2,設計灌溉面積2.68 萬hm2。渠道防滲形式主要采用預制混凝土板和模袋混凝土護坡,并結合下鋪砂墊層和復合土工膜等措施。灌區襯砌渠道凍脹破壞現象表現主要為凍脹破壞,襯砌的混凝土板的鼓脹、裂縫、隆起、滑塌等,未襯砌渠段出現大面積沖溝和孔洞現象,破壞程度十分嚴重。
按照《土工試驗規程》[15]的規定測定3組土樣的物理化學性質,試驗結果見表1。從表1中可知,3組土樣的顆粒相對密度在2.66~2.71之間,液限在49.9%~61.9%之間,塑限在26.5%~37.4%之間,塑性指數在23.1~24.5之間。顆粒組成中砂粒含量在0.1%~0.7%之間,粉粒含量在38.3%~52.1%之間,黏粒含量在47.8%~61.0%之間。最大干密度在1.48~1.57 g/cm之間,最優含水率在24.5%~26.9%之間。按塑性圖分類,土樣1、2均屬于高液限粉土(MH),土樣3屬于低液限黏土(CL)。3組土樣的易溶鹽含量在0.1~0.2 g/kg之間,中溶鹽含量在0.6~0.8 g/kg之間,難溶鹽含量在0.1~0.8 g/kg之間,有機質含量在3.8~14.7 g/kg之間,pH值在6.63~7.75之間。
按照《分散性土研究》[16]中介紹的土樣分散性試驗方法及判別標準,采用雙比重計試驗、針孔試驗、碎塊試驗、孔隙水可溶性陽離子試驗和交換性鈉離子百分比試驗等5種試驗,綜合判別土樣的分散性。
土樣分散性試驗結果見表2,針孔試驗和碎塊試驗照片見圖1。雙比重計試驗結果表明,土樣1的分散度為63.0%,屬于分散性土;土樣2分散度為22.6%,屬于非分散性土;土樣3的分散度為36.6%,屬于過渡性土。針孔試驗結果表明,土樣1在50 mm水頭作下持續10 min,水流渾濁且最終孔徑大于2 mm,屬于分散性土;土樣2、3在1 020 mm水頭作下持續5 min,水流清澈且孔徑無變化,屬于非分散性土。碎塊試驗結果表明,土樣1、3在水中反應嚴重,屬于分散性土;土樣2在水中沒有反應,屬于非分散性土。孔隙水可溶性陽離子試驗結果表明,3組土樣PS均小于40%,均屬于非分散性土。交換性鈉離子百分比試驗結果表明,3組土樣的ESP均小于7%,均屬于非分散性土。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對于土樣2,5種試驗方法結果一致,均為非分散性土。但對于土樣1、3,5種試驗方法結果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一般情況下采用單一的試驗結果不能正確的鑒定土樣的分散性,所以采用分散性土綜合判別準則[17]以得出更可靠的判別結果。土樣分散性鑒定及綜合判別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通過計算土樣的分散性、過渡性、非分散性權重,發現土樣1的分散性權重為80%,屬于分散性土。土樣2、3的分散性權重小于50%,且“分散性+過渡性”的權重小于50%,屬于非分散性土。

表2 土樣分散性試驗判別結果Tab.2 Results of dispersive property tests of soil samples
注:判斷標準:①雙比重計試驗:分散度<30%,非分散性土;30%≤分散度≤50%,過渡性土;50% <分散度,分散性土。②針孔試驗:380~1 020 mm水頭下水流清澈且針孔不擴大,非分散性土;180~380 mm水頭下水流稍渾濁且孔徑緩慢擴大到原孔徑的1.5倍以上,過渡性土; 50 mm水頭下水流渾濁且針孔迅速擴大到原孔徑的1.5倍以上,分散性土。③碎塊試驗:土塊崩解后不出現渾濁(稍混濁后很快變清)且以細顆粒狀平堆在燒杯底部,非分散性土;土塊崩解后四周有微量渾濁且擴散范圍小,過渡性土;土塊崩解產生大量霧狀渾濁且擴散到整個燒杯底部,分散性土。④孔隙水可溶性陽離子試驗:TDS >1的情況下,PS < 40%,非分散性土;40 %≤PS≤60 %,過渡性土;60 % 表3 土樣分散性鑒定及綜合判別結果Tab.3 Comprehensive results of dispersive property tests of soil samples 注:綜合判別準則:①雙比重計試驗的權重值取20%,針孔試驗的權重值取40%,碎塊試驗的權重值取20%,孔隙水可溶性陽離子試驗的權重值取10%,交換性鈉離子百分比試驗的權重值取10%。②分散性權重<50%的情況下,“分散性+過渡性”權重≥50%,過渡性土;“分散性+過渡性”權重<50%,非分散性土。分散性權重=50%的情況下,過渡性權重≥20%,分散性土;過渡性權重<20%,過渡性土;分散性權重>50%,分散性土。 圖1 針孔試驗和碎塊試驗照片Fig.1 Photos of the pinhole test and the crumb test 土體的膨脹性應根據土樣的自由膨脹率、場地的工程地質特征和建筑物的破壞形態綜合判別。本研究根據實際情況,采用《膨脹土地區建筑技術規范》[18]制定的自由膨脹率試驗測定土樣的自由膨脹率,評價土樣的膨脹性。土樣的自由膨脹率試驗結果見表4。從表4中可看出,土樣1、3的自由膨脹率40≤δef<65,屬于弱膨脹土;土樣2的自由膨脹率90≤δef,所以屬于強膨脹土。這3組土樣都具有一定的膨脹潛勢,屬于膨脹性土。 表4 土樣的自由膨脹率試驗結果Tab.4 Results of free swelling ratio test of soil samples 注:40≤δef<65,土體膨脹潛勢弱;65≤δef<90,土體膨脹潛勢中;90≤δef,土體膨脹潛勢強。 從滲透破壞和抗水沖蝕的角度出發,將黏性土分為非分散性土、過渡性土和分散性土。分散性土在低含鹽量水中(或純凈水中)細顆粒之間的黏聚力大部分甚至全部消失,呈團聚體存在的顆粒體自行分散成原級的黏土顆粒[6]。因此,分散性土的抗水蝕性能很低,危害性很大(見圖2)。 圖2 分散性土渠道工程病害圖Fig.2 Photos of diseases of dispersive clay canal 分散性土渠道破壞形式主要有沖蝕破壞、滲透破壞兩種形式。沖蝕破壞是指分散性土遇到鹽濃度比較低的水,細顆粒之間的黏聚力大部分甚至全部喪失,土體表面土粒逐漸依次脫落,形成懸液;如果遇到流動的水,分散性土的土粒即被帶走,沖蝕現象甚至比細砂或粉土還嚴重,在土體表面形成孔洞或者沖溝[19]。滲透破壞即在滲流作用下,分散性土土體表面的微裂縫內部土顆粒在遇水情況下黏聚力幾乎完全喪失,裂縫內部表面土顆粒逐漸脫落,隨著土顆粒的依次脫落裂縫不斷發展延伸,從而導致土體形成貫通的滲流通道,造成土體的管涌破壞。如果分散性土渠道處理不當,將對渠基與渠坡的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 分散性土渠道的處理措施主要如下。 (1)土性改良措施。采用石灰、水泥等無機結合料改變土體性質,消除其分散性。 (2)防滲措施。使用土工膜防止水滲入土體,從而避免分散性土被水沖蝕。 (3)反濾層措施。采用反濾砂或土工布作為反濾保護措施,防止分散性土土顆粒被滲流水攜帶流失。 (4)坡面保護措施。選擇草皮或者格柵(土工格柵、混凝土格柵),防止坡面產生沖溝和表層土流失[20]。 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這些措施可單獨采用,也可綜合采用。例如,黑龍江省大慶地區的雙陽河水庫土料是分散性土,處理措施為:上游坡和壩頂用土工防滲膜包起來,下游坡用草皮護坡保護。上游坡壩身的土面上先鋪土工布防滲膜,膜上面是土工織物墊層,墊層上鋪混凝土板護坡[19]。黑龍江省南部引嫩工程16、17號壩的筑壩土料經試驗后被確認是十分典型的強分散性土,16號壩主要以反濾料保護法為主,上游采用土工布包裹,外鋪混凝土預制板,下游壩坡在出逸高度下,用土工布做反濾層保護出逸段以下壩段不發生管涌;17號壩采用了摻入4%的石灰配制成改性土進行包裹,下游逸出段采用細砂做反濾排水處理,并種植草皮護坡。美國密西西比州分散性土大壩同樣以石灰改良土包裹為主,去除表層土后用2%石灰土鋪蓋壓實,攤鋪表土后種植草皮[16]。 膨脹土是由膨脹性黏土礦物蒙脫石、伊利石等組成的,具有脹縮性、超固結性、多裂隙性以及強度衰減特性的一類特殊黏性土[21]。膨脹土地區修建的渠道常常發生渠基和邊坡破壞,工程界常稱之為災害性土(見圖3)。 圖3 膨脹土渠道工程病害圖Fig.3 Photos of diseases of expansive clay canal 膨脹土渠道易發生渠堤滑坡,且挖方渠坡面滑坡規模一般比填方渠大;渠堤堤肩易發生坍塌,沿渠線方向分布的坍塌體長度不等;堤腰或坡腳處易發生溜坍,既可能出現單個溜坍體,也可能數個溜坍體沿堤線方向相互重疊形成溜坍裙;在坡腰或接近坡腰處,土體膨脹容易引起局部外脹現象;邊坡坡面受雨水沖刷容易形成沖溝,沖淘程度嚴重且形成速度快;由于邊坡表層土體性質、干縮濕脹循環、雨水沖刷等綜合作用,坡面容易發生松散、剝落和泥流。這些破壞直接影響渠道的安全運行,其造成的損失及危害性也是巨大的[22]。 膨脹土渠道的主要處理措施如下。 (1)換填措施。將膨脹土置換為非膨脹黏性土或粗粒土。 (2)結構改造措施。采用合理的結構措施來適應地基土的變形,如選擇合適的斷面形狀、設置擋土墻等措施。 (3)土性改良措施。采用石灰、水泥等無機結合料改變土體性質,消除土的膨脹性。 (4)坡面保護措施。選擇草皮或者格柵(土工格柵、混凝土格柵),防止坡面表層土流失和坍滑。 (5)排水措施。渠坡布置豎井結合水平孔排滲或輻射井排滲設施,從而降低膨脹土的含水率,減少土體的干濕變形。 (6)加筋措施。采用土工格柵加筋補強渠坡,可吸收土體干縮變形產生的收縮應力,并且提高土體的整體性和抗剪強度[20]。 工程上一般采用一種或者多種措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處理。例如,廣西上思那板北干渠部分渠段膨脹土摻石灰并在表面鋪蓋水泥砂漿的方法,針對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石灰摻量和覆土厚度,處理30多年來正常運行[1]。黑龍江省北引工程土質為弱膨脹土、局部中等膨脹土,處理方案主要是從坡面防護、加固處理兩個方面考慮,對于弱膨脹土考慮防滲為主,保護層材料采用“復合土工膜+混凝土護面”;對于中(局部強)膨脹土,采用換填的辦法,換填材料采用“EPS 顆粒改良土”;對于破壞嚴重的地段,采用“防排水綜合處理”或“加筋膨脹土”結構[23]。南水北調中線引江濟漢工程采用弱膨脹土渠段不予處理、中等及弱偏中膨脹土的渠段進行換土回填的方法,并結合草皮護坡、排水溝等措施處理渠道膨脹土[24]。 鑒于石灰對渠道分散性土和膨脹土的處理均有過成功案例,且石灰的造價較低,所以使用分析純生石灰(CaO≥98%)對3種土樣進行改性,摻量分別為1%、3%、5%;采用針孔試驗、碎塊試驗和自由膨脹率試驗鑒定石灰改性土的分散性和膨脹性。由于石灰摻量較少,所以改性試驗中土體的含水率和密度仍采用素土的最優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由于土樣1綜合判別結果為分散性土,土樣2、3綜合判別結果為非分散性土,但土樣3碎塊試驗表現為分散性土,所以只對土樣1、3摻入石灰進行分散性改性,土樣改性后進行針孔試驗和碎塊試驗。試驗結果見表5,試驗照片見圖4。從表5中可以看出,土樣中加入石灰后,在1%、3%、5%三個摻量下經過3 d的養護齡期,2組土樣針孔試驗和碎塊試驗均表現為非分散性土的特征。由此可見,石灰對土樣的分散性具有良好的改性效果。 圖4 土樣摻加3%石灰后針孔試驗和碎塊試驗照片Fig.4 Photos of the pinhole test and the crumb test of the soil sample added lime 表5 摻加石灰的土樣針孔、碎塊試驗結果Tab.5 Results of pinhole test and crumb test of soil samples added lime 由于3組土樣均具有膨脹性,所以對3組土樣摻入石灰進行膨脹性改性試驗,并測定3d齡期時不同石灰摻量下改性土的自由膨脹率。試驗結果見表6,試驗照片見圖5。從表6中可以看出,隨著石灰劑量按照1%、3%、5%依次增大,土樣的自由膨脹率降低,其中土樣1在1%石灰摻量下仍然具有膨脹性,在3%、5%摻量下即表現為非膨脹土;土樣2在1%、3%石灰摻量下仍然具有膨脹性,5%摻量下則無膨脹性;土樣3在3個石灰摻量下均無膨脹性。所以,石灰對于膨脹土具有良好的改性效果,可以降低其膨脹性。 (1)黑龍江省灌區渠道特殊土具有分散性或膨脹性,甚至既具有分散性又具有膨脹性。其中,萬北總干渠土樣、引湯灌區土樣分別具有強膨脹性、弱膨脹性,但無分散性;蛤蟆通灌區土樣具有強分散性和弱膨脹性。 (2)石灰對該地區特殊土的分散性和膨脹性具有較好的改性效果。對于蛤蟆通灌區土,石灰摻量在1%時即可消除其分散性,摻量在3%時即可消除其膨脹性;萬北總干渠土由于具有強膨脹性,石灰摻量需達到5%才能消除其膨脹性;引湯灌區土在石灰摻量1%時即無膨脹性。 表6 摻加石灰的土樣自由膨脹率試驗結果Tab.6 Results of free swelling ratio test of soil samples added lime 圖5 土樣2摻加石灰后自由膨脹率試驗照片Fig.5 Photo of free swelling ratio test of the soil sample #2 when it was mixed lime (3)考慮到施工實際情況,三個灌區的渠道在維修中對于分散性土和膨脹土破壞渠段均采用3%~6%的石灰對渠基土進行了改良,以消除土體分散性和膨脹性造成的破壞。目前渠道工程整體運行狀況良好。 □ [1] 何武全, 劉昌群, 邢義川, 等. 渠道襯砌與防滲工程技術手冊[M].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5:147-171. [2] 樊恒輝, 孔令偉, 郭敏霞, 等. 文家溝水庫筑壩土料分散性和抗滲性能試驗[J]. 巖土工程學報, 2009,31(3):458-463. [3] 胡 鋼, 劉 巍, 高 漢. 南水北調中線膨脹土渠道施工應注意的環節[J]. 人民長江, 2014,45(23):57-59. [4] 惠會清, 胡同康, 王新東. 石灰、粉煤灰改良膨脹土性質機理[J]. 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26(2):34-37. [5] 吳新明, 巫錫勇, 周明波. 水泥改良膨脹土試驗研究[J]. 路基工程, 2007,22(2):94-95. [6] 樊恒輝, 孔令偉, 李洪良,等. 馬家樹水庫大壩防滲土料分散性判別和改性試驗[J]. 巖土力學, 2010,31(1):193-198. [7] 高國瑞. 灰土增強機理探討[J]. 巖土工程學報, 1982,4(1):111-115. [8] 王文健, 張 野, 王立文. 南引水庫用分散性黏土筑壩的實踐與經驗[J]. 黑龍江水利科技, 2002,30(2):43-45. [9] 劉 杰. 土石壩滲流控制理論基礎及工程經驗教訓[M].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6:35-40. [10] 高明霞, 李 鵬, 王國棟,等. 南坪水庫筑壩土料分散機理及原因分析[J]. 巖土工程學報, 2009,31(8):1 303-1 308. [11] 李華鑾, 高培法, 穆乃敏, 等. 分散性土的鑒別及改性試驗[J].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0,40(4):92-95. [12] 陳 濤, 顧強康, 郭院成. 石灰、水泥、粉煤灰改良膨脹土對比試驗[J]. 公路, 2008,6(6):164-167. [13] 王永衛, 王群偉, 杜 杰. 石灰處理膨脹土的機理研究[J]. 山西建筑, 2009,35(26):102-103. [14] 周小順, 王 崗, 覃 朗. 石灰改性膨脹土機理及施工質量關鍵點研究[J]. 科學之友, 2012,32(2):69-71. [15] SL237-1999, 土工試驗規程[S]. [16] 樊恒輝, 孔令偉. 分散性土研究[M].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2:103-156. [17] 樊恒輝, 趙高文, 路立娜, 等. 分散性土的綜合判別準則與針孔試驗方法的改進[J]. 水力發電學報, 2013,32(1):248-253. [18] GB50112-2013, 膨脹土地區建筑技術規范[S]. [19] 王觀平, 張來文, 閻仰中, 等. 分散性黏土與水利工程[M].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9:22-31. [20] GB/T50600-2010, 渠道防滲工程技術規范[S]. [21] 包承剛. 非飽和土的性狀及膨脹土邊坡穩定問題[J]. 巖土工程學報, 2004,26(1):1-15. [22] 張展羽, 吳玉柏. 渠系改造[M].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4:292-295. [23] 徐麗麗, 劉麗佳, 徐昭巍, 等. 季節凍土區膨脹土邊坡凍害防護綜合技術[J]. 巖土工程學報, 2016,38(S1):216-220. [24] 王 旗. 膨脹土特性及其處理措施-以南水北調中線引江濟漢工程為例[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15,56(4):159-166.

1.4 土樣的膨脹性試驗

2 渠道特殊土的工程危害及處理方法
2.1 渠道分散性土工程危害及處理方法

2.2 渠道膨脹土的工程危害及處理方法

3 特殊土的石灰改性試驗
3.1 分散性改性試驗


3.2 膨脹性改性試驗
4 結 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