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
貨幣政策不僅可以幫助民眾定義個人財富的價值、衡量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它甚至能夠在國際關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某種意義上,我們仍舊活在思想大師的影響之下,不過影響或明或暗。其中,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勛爵是無法擺脫的人物。比如2016年對于中國經濟重要的事件之一,那就是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這一機制的原型其實也部分源自凱恩斯多年前的天才構想。
凱恩斯之所以如此著名,離不開他與羅斯福在羅斯福新政中的觀念“結盟”。《貨幣大師》一書對于這段歷史進行了深入梳理,對羅斯福新政尤其貨幣政策的作用,提出了不少新的認識。該書英文標題是The money makers,可以直接翻譯為造錢者(甚至如同拙著名字《印鈔者》),副標題則更為明確點出全書的主題:羅斯福和凱恩斯如何結束大蕭條、打敗法西斯、實現持久的和平。將凱恩斯與羅斯福并列為貨幣大師,看似意外,其實體現了作者埃里克·羅威(Eric Rauchway)的洞見。
首先,在今天,就凱恩斯而言,往往被視為宏觀經濟學鼻祖。事實上,他畢生鉆研貨幣理論,對于貨幣的重視遠遠甚于今天的宏觀經濟學大家,將他稱為貨幣大師也在情理之中。倒是將羅斯福視為“貨幣大師”有些意外,甚至將貨幣政策列舉為羅斯福新政重要步驟,看起來頗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但這恰恰正是《貨幣大師》的特別之處。
羅斯福總統應該不應該被看作貨幣大師?作為歷史學家的埃里克·羅威從繁雜材料中把握住往昔歷史的主線,他不僅敏銳地意識到凱恩斯與羅斯福兩人對于經濟理解的默契,而且將貨幣政策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貨幣政策不僅是美國走出大蕭條贏得二戰勝利的保證,對國家和社會還意味著更多。“貨幣政策不僅可以幫助民眾定義個人財富的價值、衡量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它甚至能夠在國際關系中發揮重要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不僅凱恩斯是當之無愧的貨幣大師,羅斯福打破金本位,提升貨幣供應,重建銀行系統等舉措,也不辜負貨幣大師的稱號。羅威這一認識其實比很多經濟學家更有洞察力。
埃里克·羅威任職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他的研究領域就是進步主義時期與羅斯福新政的美國政經情況。2011年春天,作者在牛津大學基督圣體學院進行訪學,接觸不少和凱恩斯有關的檔案與文獻,他開始對羅斯福總統任期貨幣政策以及其與凱恩斯貨幣理論關系進行思考。對比2008年金融危機與1929年大蕭條的狀況,很難不讓他有種昨日重現的感受,他認為倘若2008年金融危機初露端倪就采用類似方法,尤其羅斯福總統對貨幣政策工具的充分運用,那么經濟復蘇的步伐也許會加快。
埃里克·羅威對于凱恩斯與羅斯福都評價甚高,但是歷史學背景使得他并不僅僅流于為表揚而表揚,全書不僅敘述嚴謹,而且書中不少生動細節都有詳實出處。比如,雖然羅斯福新政從一開始往往被認為帶有不少凱恩斯主義的特色,但是凱恩斯本人在1934年5月28日才第一次見到羅斯福本人。這一歷史性見面不無偶然之處,這一事件的促成者,是哈佛大學教授、羅斯福的非正式顧問費利克斯·弗蘭克福特(Felix Frankfurter)。弗蘭克福特和凱恩斯當時剛好在1933年12月的劍橋晚宴上見面,杯盞之后,二者相談甚歡,前者立勸凱恩斯給羅斯福寫信,而這封信后來也公開發表在《紐約時報》之上。正是在這封著名的公開信中,凱恩斯不僅贊揚了羅斯福為尋求經濟復蘇的努力,并且對美國經濟需求以及貨幣政策、投資等方面給出具體建議,更是高調表示羅斯福新政關乎世界經濟復蘇。
著名經濟學家、《金色的羈絆:黃金本位和大蕭條》作者巴里·埃森格林 ( Barry Eichengreen )也推薦了這本書。他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羅斯福與凱恩斯二人的力挽狂瀾, 那么20世紀30年代的歷史又將是一番怎樣的面貌?這一問題的答案令人不寒而栗,中央銀行家的貨幣政策失誤導致了大蕭條,而美國走出大蕭條也依賴于貨幣大師,這對于今天負利率時代又有什么啟發呢?
︻貨幣大師︼
作者:[美]埃里克·羅威
譯者:余瀟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價: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