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進展及對城區教育改革的啟示

2017-03-22 17:10:48駱增翼
江蘇教育研究 2016年34期

駱增翼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呈現出教育行政管理權不斷下移、學校辦學自主權不斷擴大的特點,還存在權力分工關系不清、運行缺少法律保障、評價體系不夠合理等問題。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呈現權力分配趨向均權、行動方式更加民主、管理主體日益專業等發展趨勢。我國城區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要確定市、區級兩級政府之間的權限,理順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之間的關系,完善學校內部管理機制,提升管理主體的教育與管理水平。

關鍵詞:教育管理體制;教育改革;基礎教育;城區

中圖分類號:G40-0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12A-0003-06

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是破解教育改革難題、構筑現代基礎教育管理體制的基本路徑,是改革與完善基礎教育管理制度的必然選擇,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保證。尤其是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及基礎教育管理權限下移到以縣(區)為主的背景下,城市新區建設、跨縣(區)教育集團的組建等,都給原有的教育管理體制帶來了巨大挑戰。

一、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歷程及特點

教育管理體制是指各級教育領導的隸屬關系、工作關系、工作范圍、職責、權限、管理方式以及實施措施。[1]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是教育管理體制重要組成部分,具體應包括教育行政體制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兩大方面。教育行政體制主要涉及的是教育管理權在不同層級政府之間、同一層級政府不同部門之間以及主管教育的政府行政部門與學校之間的分配與協調,所解決的是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教育責任分擔問題以及政府與學校的關系問題,關注的重點是地方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學校。學校內部管理體制主要涉及學校內部決策、執行、咨詢、監督以及反饋等機制運作的形式與方式,所解決的是學校內部運作及其各種關系的協調與處理問題,關注的重點是如何提升學校自主辦學的能力。本文側重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發生的變化。

(一)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探索的歷程可以通過梳理黨和政府頒布的一些重大政策得以明晰。

1985年,中共中央發布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實行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除大政方針和宏觀規劃由中央決定外,具體政策、制度、計劃的制訂和實施,以及對學校的領導、管理和檢查,責任和權力都交給地方。”這次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指導思想是放權,即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權,地方政府向學校放權。通過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確了地方政府的權力和責任,調動了地方各級政府,尤其是縣、鄉兩級政府對基礎教育管理的熱情。這次體制改革具有開創性意義,為我國后續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確定了基調,對我國基礎教育體制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了使政策上升到法律層面,1986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事業,在國務院領導下,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至此,基礎教育領域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責任與權力劃分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確定,考慮到全國具體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在涉及面較廣的方面,強調中央政府的管理權,比如,教學大綱的制訂、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安排、教科書的編撰與審定等由國務院來統籌。但是,《義務教育法》對地方政府職責權限表述相對籠統,實踐中缺乏操作性。為了增強可操作性,1992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地方負責、分級管理”這一原則。中央政府過度集權、大包大攬的辦學格局得以改變,地方政府的辦學積極性得以調動。然而,地方不同層級政府(省、市、縣區、鄉鎮)的權限和責任還缺乏明確的劃分。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深化中等以下教育體制改革,繼續完善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體制。”進一步厘清了地方政府之間的責任與權力劃分,解決了行政管理中地方政府缺位、越位、錯位問題,進一步明確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擴大了地方政府尤其是市、縣區兩級政府的辦學自主權,激發和調動了地方政府辦學的積極性。但是,由于缺乏一些跟進和配套措施,地方政府在辦學體制、機制改革以及經費投入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不到位,有時連基本的辦公經費、教師工資都拖欠。1999年,中央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根據各地實際,加大縣級對教育經費、教師管理和校長任免等方面的統籌權。”

受我國自上而下管理體制的傳統與慣性以及基礎教育涉及面的復雜性等因素的影響,分級管理的體制在權力、責任、義務等方面仍存在脫節的問題。針對此,2001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要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制。”分級管理由原來的省、地、縣、鄉四級管理改為省、地、縣三級管理,特別強調和明確了縣級政府對本地農村義務教育負有主要責任。至此,我國基本上形成了權利配置相對合理、權責劃分基本相稱以及統籌協調相對有力的教育管理體制。[2]

2005年的《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2006年修訂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政策、法律的出臺,以及2007年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的教育公平戰略,使得“教育均衡與公平”成為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主題,其重點是建設有利于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公平與發展的教育管理體制。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地方政府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創新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成為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資源的有效配置離不開高效運行的教育管理體制保駕護航,這對各級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學校的自主辦學都是嚴峻的考驗。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呈現出教育行政管理權不斷下移、學校辦學自主權不斷擴大的特點,還存在權力分工關系不清、運行缺少法律保障、評價體系不夠合理等問題。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呈現權力分配趨向均權、行動方式更加民主、管理主體日益專業等發展趨勢。我國城區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要確定市、區級兩級政府之間的權限,理順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之間的關系,完善學校內部管理機制,提升管理主體的教育與管理水平。

關鍵詞:教育管理體制;教育改革;基礎教育;城區

中圖分類號:G40-0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12A-0003-06

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是破解教育改革難題、構筑現代基礎教育管理體制的基本路徑,是改革與完善基礎教育管理制度的必然選擇,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保證。尤其是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及基礎教育管理權限下移到以縣(區)為主的背景下,城市新區建設、跨縣(區)教育集團的組建等,都給原有的教育管理體制帶來了巨大挑戰。

一、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歷程及特點

教育管理體制是指各級教育領導的隸屬關系、工作關系、工作范圍、職責、權限、管理方式以及實施措施。[1]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是教育管理體制重要組成部分,具體應包括教育行政體制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兩大方面。教育行政體制主要涉及的是教育管理權在不同層級政府之間、同一層級政府不同部門之間以及主管教育的政府行政部門與學校之間的分配與協調,所解決的是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教育責任分擔問題以及政府與學校的關系問題,關注的重點是地方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學校。學校內部管理體制主要涉及學校內部決策、執行、咨詢、監督以及反饋等機制運作的形式與方式,所解決的是學校內部運作及其各種關系的協調與處理問題,關注的重點是如何提升學校自主辦學的能力。本文側重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發生的變化。

(一)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探索的歷程可以通過梳理黨和政府頒布的一些重大政策得以明晰。

1985年,中共中央發布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實行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除大政方針和宏觀規劃由中央決定外,具體政策、制度、計劃的制訂和實施,以及對學校的領導、管理和檢查,責任和權力都交給地方。”這次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指導思想是放權,即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權,地方政府向學校放權。通過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確了地方政府的權力和責任,調動了地方各級政府,尤其是縣、鄉兩級政府對基礎教育管理的熱情。這次體制改革具有開創性意義,為我國后續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確定了基調,對我國基礎教育體制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了使政策上升到法律層面,1986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事業,在國務院領導下,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至此,基礎教育領域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責任與權力劃分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確定,考慮到全國具體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在涉及面較廣的方面,強調中央政府的管理權,比如,教學大綱的制訂、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安排、教科書的編撰與審定等由國務院來統籌。但是,《義務教育法》對地方政府職責權限表述相對籠統,實踐中缺乏操作性。為了增強可操作性,1992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地方負責、分級管理”這一原則。中央政府過度集權、大包大攬的辦學格局得以改變,地方政府的辦學積極性得以調動。然而,地方不同層級政府(省、市、縣區、鄉鎮)的權限和責任還缺乏明確的劃分。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深化中等以下教育體制改革,繼續完善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體制。”進一步厘清了地方政府之間的責任與權力劃分,解決了行政管理中地方政府缺位、越位、錯位問題,進一步明確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擴大了地方政府尤其是市、縣區兩級政府的辦學自主權,激發和調動了地方政府辦學的積極性。但是,由于缺乏一些跟進和配套措施,地方政府在辦學體制、機制改革以及經費投入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不到位,有時連基本的辦公經費、教師工資都拖欠。1999年,中央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根據各地實際,加大縣級對教育經費、教師管理和校長任免等方面的統籌權。”

受我國自上而下管理體制的傳統與慣性以及基礎教育涉及面的復雜性等因素的影響,分級管理的體制在權力、責任、義務等方面仍存在脫節的問題。針對此,2001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要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制。”分級管理由原來的省、地、縣、鄉四級管理改為省、地、縣三級管理,特別強調和明確了縣級政府對本地農村義務教育負有主要責任。至此,我國基本上形成了權利配置相對合理、權責劃分基本相稱以及統籌協調相對有力的教育管理體制。[2]

2005年的《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2006年修訂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政策、法律的出臺,以及2007年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的教育公平戰略,使得“教育均衡與公平”成為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主題,其重點是建設有利于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公平與發展的教育管理體制。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地方政府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創新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成為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資源的有效配置離不開高效運行的教育管理體制保駕護航,這對各級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學校的自主辦學都是嚴峻的考驗。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呈現出教育行政管理權不斷下移、學校辦學自主權不斷擴大的特點,還存在權力分工關系不清、運行缺少法律保障、評價體系不夠合理等問題。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呈現權力分配趨向均權、行動方式更加民主、管理主體日益專業等發展趨勢。我國城區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要確定市、區級兩級政府之間的權限,理順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之間的關系,完善學校內部管理機制,提升管理主體的教育與管理水平。

關鍵詞:教育管理體制;教育改革;基礎教育;城區

中圖分類號:G40-0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12A-0003-06

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是破解教育改革難題、構筑現代基礎教育管理體制的基本路徑,是改革與完善基礎教育管理制度的必然選擇,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保證。尤其是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及基礎教育管理權限下移到以縣(區)為主的背景下,城市新區建設、跨縣(區)教育集團的組建等,都給原有的教育管理體制帶來了巨大挑戰。

一、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歷程及特點

教育管理體制是指各級教育領導的隸屬關系、工作關系、工作范圍、職責、權限、管理方式以及實施措施。[1]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是教育管理體制重要組成部分,具體應包括教育行政體制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兩大方面。教育行政體制主要涉及的是教育管理權在不同層級政府之間、同一層級政府不同部門之間以及主管教育的政府行政部門與學校之間的分配與協調,所解決的是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教育責任分擔問題以及政府與學校的關系問題,關注的重點是地方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學校。學校內部管理體制主要涉及學校內部決策、執行、咨詢、監督以及反饋等機制運作的形式與方式,所解決的是學校內部運作及其各種關系的協調與處理問題,關注的重點是如何提升學校自主辦學的能力。本文側重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發生的變化。

(一)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探索的歷程可以通過梳理黨和政府頒布的一些重大政策得以明晰。

1985年,中共中央發布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實行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除大政方針和宏觀規劃由中央決定外,具體政策、制度、計劃的制訂和實施,以及對學校的領導、管理和檢查,責任和權力都交給地方。”這次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指導思想是放權,即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權,地方政府向學校放權。通過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確了地方政府的權力和責任,調動了地方各級政府,尤其是縣、鄉兩級政府對基礎教育管理的熱情。這次體制改革具有開創性意義,為我國后續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確定了基調,對我國基礎教育體制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了使政策上升到法律層面,1986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事業,在國務院領導下,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至此,基礎教育領域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責任與權力劃分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確定,考慮到全國具體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在涉及面較廣的方面,強調中央政府的管理權,比如,教學大綱的制訂、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安排、教科書的編撰與審定等由國務院來統籌。但是,《義務教育法》對地方政府職責權限表述相對籠統,實踐中缺乏操作性。為了增強可操作性,1992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地方負責、分級管理”這一原則。中央政府過度集權、大包大攬的辦學格局得以改變,地方政府的辦學積極性得以調動。然而,地方不同層級政府(省、市、縣區、鄉鎮)的權限和責任還缺乏明確的劃分。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深化中等以下教育體制改革,繼續完善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體制。”進一步厘清了地方政府之間的責任與權力劃分,解決了行政管理中地方政府缺位、越位、錯位問題,進一步明確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擴大了地方政府尤其是市、縣區兩級政府的辦學自主權,激發和調動了地方政府辦學的積極性。但是,由于缺乏一些跟進和配套措施,地方政府在辦學體制、機制改革以及經費投入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不到位,有時連基本的辦公經費、教師工資都拖欠。1999年,中央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根據各地實際,加大縣級對教育經費、教師管理和校長任免等方面的統籌權。”

受我國自上而下管理體制的傳統與慣性以及基礎教育涉及面的復雜性等因素的影響,分級管理的體制在權力、責任、義務等方面仍存在脫節的問題。針對此,2001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要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制。”分級管理由原來的省、地、縣、鄉四級管理改為省、地、縣三級管理,特別強調和明確了縣級政府對本地農村義務教育負有主要責任。至此,我國基本上形成了權利配置相對合理、權責劃分基本相稱以及統籌協調相對有力的教育管理體制。[2]

2005年的《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2006年修訂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政策、法律的出臺,以及2007年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的教育公平戰略,使得“教育均衡與公平”成為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主題,其重點是建設有利于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公平與發展的教育管理體制。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地方政府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創新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成為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資源的有效配置離不開高效運行的教育管理體制保駕護航,這對各級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學校的自主辦學都是嚴峻的考驗。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呈現出教育行政管理權不斷下移、學校辦學自主權不斷擴大的特點,還存在權力分工關系不清、運行缺少法律保障、評價體系不夠合理等問題。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呈現權力分配趨向均權、行動方式更加民主、管理主體日益專業等發展趨勢。我國城區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要確定市、區級兩級政府之間的權限,理順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之間的關系,完善學校內部管理機制,提升管理主體的教育與管理水平。

關鍵詞:教育管理體制;教育改革;基礎教育;城區

中圖分類號:G40-0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12A-0003-06

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是破解教育改革難題、構筑現代基礎教育管理體制的基本路徑,是改革與完善基礎教育管理制度的必然選擇,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保證。尤其是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及基礎教育管理權限下移到以縣(區)為主的背景下,城市新區建設、跨縣(區)教育集團的組建等,都給原有的教育管理體制帶來了巨大挑戰。

一、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歷程及特點

教育管理體制是指各級教育領導的隸屬關系、工作關系、工作范圍、職責、權限、管理方式以及實施措施。[1]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是教育管理體制重要組成部分,具體應包括教育行政體制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兩大方面。教育行政體制主要涉及的是教育管理權在不同層級政府之間、同一層級政府不同部門之間以及主管教育的政府行政部門與學校之間的分配與協調,所解決的是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教育責任分擔問題以及政府與學校的關系問題,關注的重點是地方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學校。學校內部管理體制主要涉及學校內部決策、執行、咨詢、監督以及反饋等機制運作的形式與方式,所解決的是學校內部運作及其各種關系的協調與處理問題,關注的重點是如何提升學校自主辦學的能力。本文側重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發生的變化。

(一)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探索的歷程可以通過梳理黨和政府頒布的一些重大政策得以明晰。

1985年,中共中央發布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實行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除大政方針和宏觀規劃由中央決定外,具體政策、制度、計劃的制訂和實施,以及對學校的領導、管理和檢查,責任和權力都交給地方。”這次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指導思想是放權,即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權,地方政府向學校放權。通過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確了地方政府的權力和責任,調動了地方各級政府,尤其是縣、鄉兩級政府對基礎教育管理的熱情。這次體制改革具有開創性意義,為我國后續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確定了基調,對我國基礎教育體制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了使政策上升到法律層面,1986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事業,在國務院領導下,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至此,基礎教育領域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責任與權力劃分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確定,考慮到全國具體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在涉及面較廣的方面,強調中央政府的管理權,比如,教學大綱的制訂、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安排、教科書的編撰與審定等由國務院來統籌。但是,《義務教育法》對地方政府職責權限表述相對籠統,實踐中缺乏操作性。為了增強可操作性,1992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地方負責、分級管理”這一原則。中央政府過度集權、大包大攬的辦學格局得以改變,地方政府的辦學積極性得以調動。然而,地方不同層級政府(省、市、縣區、鄉鎮)的權限和責任還缺乏明確的劃分。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深化中等以下教育體制改革,繼續完善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體制。”進一步厘清了地方政府之間的責任與權力劃分,解決了行政管理中地方政府缺位、越位、錯位問題,進一步明確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擴大了地方政府尤其是市、縣區兩級政府的辦學自主權,激發和調動了地方政府辦學的積極性。但是,由于缺乏一些跟進和配套措施,地方政府在辦學體制、機制改革以及經費投入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不到位,有時連基本的辦公經費、教師工資都拖欠。1999年,中央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根據各地實際,加大縣級對教育經費、教師管理和校長任免等方面的統籌權。”

受我國自上而下管理體制的傳統與慣性以及基礎教育涉及面的復雜性等因素的影響,分級管理的體制在權力、責任、義務等方面仍存在脫節的問題。針對此,2001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要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制。”分級管理由原來的省、地、縣、鄉四級管理改為省、地、縣三級管理,特別強調和明確了縣級政府對本地農村義務教育負有主要責任。至此,我國基本上形成了權利配置相對合理、權責劃分基本相稱以及統籌協調相對有力的教育管理體制。[2]

2005年的《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2006年修訂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政策、法律的出臺,以及2007年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的教育公平戰略,使得“教育均衡與公平”成為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主題,其重點是建設有利于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公平與發展的教育管理體制。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地方政府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創新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成為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資源的有效配置離不開高效運行的教育管理體制保駕護航,這對各級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學校的自主辦學都是嚴峻的考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熟女AV|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婷五月综合|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91视频日本|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欧美在线天堂|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 午夜日b视频|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亚洲天堂首页| 97se亚洲综合不卡|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欧美在线黄| 69av在线|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国产精品视频a| 欧美一道本|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亚洲综合片|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午夜爽爽视频| 亚洲天堂久久新|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亚洲伊人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www|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黄色|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99er精品视频|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人妖无码第一页| 国产99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青青操国产|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久久国产毛片|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91在线日韩在线播放|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色在线|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欧美日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