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瀟
【摘要】當今社會需要實用、高效、全方位的人才,如何讓學校教育跟上社會需求的步伐是一直以來值得探索研究的問題。因此,基于現有的專業課程資源進行了教學模式的探討,望能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用。
【關鍵詞】專業課程資源 酒店管理課程 教學模式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獨立應變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而課程教學是學生在校獲取知識最主要的途徑。因而,針對學校現今的酒店專業課程,結合新時期酒店行業發展趨勢,以培養技能型、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型專業人才為目標,整合現有校企合作的課程資源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
一、改革研究的創新意義
改革酒店專業課程設計,望能實時跟蹤業態發展前沿,符合人才成長的規律,使學生能夠“零適應期”實習就業。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從教學內容、形式和考核等展開系統的、具體的改革措施,環環相扣,全面把關,讓學生學有所用。職業素養訓練融入專業課程環節,潛移默化地養成讓學生修煉自己、塑造自我的職業理想與使命感,能快速入選企業后備干部梯隊。企業化、活動化、任務化課程教學,讓學生樂在學中,形成良性循環。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挖掘更廣、更有效的資源,優化專業課程教學,形成系統、完善的教學模式。
二、現狀與問題
(一)教師教學角度看問題
教學大綱培養目標完成力度不夠,教學內容更多的局限于專業知識的灌輸,缺乏人文素養的傳輸。教學環境固有化,方式單一,步驟固定,完全都在學生掌握之中,缺少新鮮感。
(二)學生學習角度看問題
教學過程學生參與的低效性和功利性明顯,更多的參與者是為了課程考核。學習主動性缺乏,努力程度下降,無論在課內還是課外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較差,普遍存在臨時抱佛腳、欺騙與作弊現象。
(三)企業需求角度看問題
學生對行業自豪感不強,對企業所提供的機會缺少一種感恩。學生就業穩定性差,眼光短淺,對自身的職業定位較低甚至錯誤。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素養達不到企業的要求,培養和需求脫節。
三、基于現狀的改革措施
(一)教學計劃遵循行業的成長軌跡
由入職新人到熟練員工到技術能手,再到管理后備,最后到專業人才層層遞進。課程內容配合這個軌跡也進行一個由淺到深、由基礎到管理的遞增排列。
(二)課程設計體現實際操作性、整合性、前瞻性和國際性
把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轉化成通俗易懂的外在實際操作,也省去中間轉化的過程,增加學習的實用性。將企業已經形成體系的管理培訓課程整合進入學生在校學習課程,取長補短,進行選擇性的整合。教學體現未來十年行業發展的趨勢,拓寬視野,立足世界。
(三)教學內容體現綜合素養
植入職業生涯規劃,尋找行業榜樣,提升職業自豪感;植入職業形象禮儀,在學習過程中做到行業的禮儀標準;植入素質拓展,培養良好的團隊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植入行業實踐,讓學生學有所用、尋找差距、學會舉一反三;植入青年志愿服務,把專業學習融入學校團委活動,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
(四)教學環境安排要有靈活性
把課堂企業化,讓學生成立自己的虛擬公司,創造自己的品牌與團隊,對自己的構思與創新都會有自豪感,提升學習的主動性。上課地點的多源化,選擇學校、企業、社會公共場合等室內室外進行實景學習。課堂布置打破傳統課堂格局,靈活隨意的課桌變化,以滿足不同授課形式。
(五)教學形式選擇要多變化
把儀式活動融入課堂,學生邊游邊學。到企業參觀、到社會公共設施區域進行考察,在游中潛移默化地學習。課堂上學生演繹案例,自行評價和監督,自我調整與學習。校企合作單位的技術員工進行技術指導,管理人員進行點評,讓所學知識更為實用,貼近企業需求。在課堂教學中設立流動紅旗和競賽欄,以競賽促學習。
(六)課程考核全方位
考核方式多樣化,可選擇報告、成果、技能、競賽、考證等。考核人員多類型,可選擇企業人員、授課教師、同學以及授課和考核過程中涉及的其他人員。增加考核次數,有團隊考核、個人考核,始終把握考核真實性、準確性的準則。
四、教學模式改革的成效
教學改革選擇了“酒店前廳與客房管理”和“酒店餐飲與服務管理”兩門課程,經過了兩屆學生的改革嘗試,從多方面證實了改革的有效性。首先,通過學校教務處的教學評價系統,顯示學生對課程和教師的評價相當滿意,都達到了優秀。其次,學生綜合職訓和頂崗實習中,專業對口率達到95%,企業滿意度高。最后,學科競賽中,學生成績突出,在省級和全國旅游類學生的技能競賽中多次榮獲二、三等獎。整體來說,基于原有校企合作等教學資源,教學模式的改革還是較為成功的,對于其他專業課程的改革與普及具有一定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海詠.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5(4).
[2]徐君宣.《酒店英語》課程考試模式改革探索與思考[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9).
[3]李湘蘇.淺談“鑲入式”校企合作辦學的資源整合[J].職業,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