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輝,呂國勝,朱立國,劉鳳霞,張艷輝,魏子揚,彭齊國
QHD32-6油田深部液流轉向效果影響因素分析
吳清輝1,呂國勝2,朱立國1,劉鳳霞1,張艷輝1,魏子揚1,彭齊國1
(1. 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天津 300450; 2.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秦皇島32-6/渤中作業公司,天津 300450)
為分析深部液流轉向在QHD32-6油田的適應性,本文應用關聯分析法從地質油藏、生產動態、調堵藥劑體系、施工工藝四個方面對現場應用的深部液流轉向井進行效果影響因素分析,總結出深部液流轉向效果主要影響因素有油藏地質因素井組受益油井厚度、水井滲透率級差;生產動態因素產量(調前產液、累計產液);施工因素爬坡壓力等因素是影響深部液流轉向效果主要因素,為措施選井提供必要的數據參考和現場實施指導。
深部液流轉向;秦皇島32-6油田;影響因素
調剖作為油田中后期一種成熟的主要穩油控水技術,已研制出了許多高性能的堵劑[1-7]及措施決策與效果評價方法[8-10]。因每個油田油藏條件、儲層物性的差異性,措施效果不盡相同[11-12]。為觀察深部液流轉向技術在QHD32-6油田的適應性,利用關聯分析法從地質油藏、生產動態、調堵體系、施工參數四個方面對油田近5年深部液流轉向措施效果進行分析,得出各種影響因素對效果的影響程度,為措施選井提供必要的數據參考和現場實施指導。
主要是利用多種堵劑體系的協同效應(ZXT-01依靠控制工藝參數,優先進入高滲透層深部,在孔喉、裂縫形成不可流動的高強度三維網狀體,實現對高滲透層帶的有效封堵,迫使后續工作液轉向。同時ZXT-02具有良好的蠕動作用,進入中低滲透層,能實現“暫堵-變形通過-暫堵-變形通過”把中低滲透未波及到的參與油驅替出來,很好的實現同步調驅目的-堵劑和水“分工合作”),采用多段塞交叉注入工藝技術,實現擴大波及體積與驅油效率目的,提高措施效果。
QHD32-6油田從2012年6月開始進行深部液流轉向礦場應用,截止至2015年12月底,共應用8井次,增油降水效果明顯,截止到2015年12月底,措施累計增油87 574 m3,降水149 714 m3,應用效果統計見表1。

表1 應用效果統計表
為研究深部液流轉向措施效果應用因素,以增油量為評價指標,采用關聯多因素法從地質油藏、生產動態、堵劑體系、施工工藝等四個方面對QHD32-6油田應用的深部液流轉向井進行效果分析。
地質油藏因素為不可控因素。主要從注入井厚度、注入井目標層段滲透率及級差、受益油井厚度、水驅控制程度進行影響因素分析,分析結果見表2。
結果表明,水井滲透率級差和井組受益油井厚度對措施效果影響明顯;水井總厚度、水井處理厚度和水驅控制程度與措施效果沒有明顯的關聯性。水井滲透率級差≥4和井組受益油井厚度≥100 m的井組效果好。滲透率級差越大,堵劑容易進高滲透層,對水流優勢通道進行有效封堵,迫使后續注入水流向中低滲透層,改善層間層內矛盾;同時油層厚度大的井組,剩余油飽和度相對較高,表現為措施效果好。

表2 地質油藏因素影響結果統計表
生產動態因素主要從井網完善程度、產能(產液和產油)、注水量、注入壓力等方面進行分析,結果見表3。
結果表明,井組受益油井數、產能(調前產液和累計產液)與措施效果關聯性明顯,為主要生產動態影響因素;井組日產油、水井注水量和注入壓力與措施效果未有明顯關聯性,井組受益油井數≥7口、調前產液≥1 000 m3/d、累計產液≥200×104m3的井組措施效果好。主要是因為井網完善和產能高的井組,注入水水驅控制范圍相對高,地層能量相對充足,后續水驅波及范圍廣,表現為水驅效果好所致。

表3 生產動態因素影響結果統計表
堵劑體系是可控因素。研究表明,堵劑與地層匹配與否,直接影響堵劑進入地層深度、地層滯留及長期穩定,制約措施效果。從堵劑用量、處理半徑、成膠時間與強度、強度組合、段塞組合進行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堵劑體系因素影響結果統計表
結果表明,堵劑體系因素與措施效果未有明顯的主次制約關系,但成膠時間長、中低強度占比大的井措施效果稍好。認為主要是措施前期的大量研究,選用的深部液流轉向體系具有很好的深部運移性和封堵性,兼具洗油功能,與QHD32-6油田油藏配伍性較好。
施工工藝是可控因素,施工參數能有效控制堵劑進入地層位置。從注入壓力、爬坡壓力和注入排量進行分析,結果見表5。
結果表明,總體上施工過程爬升壓力相對施工排量影響更大。認為施工爬坡壓力控制合適,堵劑更易向地層深部運移,封堵高滲透層,爬坡壓力過高,則對非目的層段易造成傷害,爬坡壓力過低,難于有效封堵高滲透層,施工爬坡壓力在1~3 MPa范圍內,井組效果好。

表5 施工工藝因素影響結果統計表
(1)水井滲透率級差和井組受益油井厚度、井網完善程度、產能因素與措施效果關聯性強嗎,為深部液流轉向效果的主要影響因素。水井總厚度、水井處理厚度、水驅控制程度、水井注水量和注入壓力與措施效果未有明顯關聯性。
(2)深部液流轉向選井主要參數:水井滲透率級差(≥4)、井組受益油井厚度(≥100 m)、受益油井數(≥7口)、調前產液(≥1 000 m3/d)、累計產液(≥200×104m3)。
(3)應用的堵劑體系與油藏匹配性整體上較適合,還需在成膠時間/強度、強度組合方面優化,進一步提高措施效果。
(4)施工爬坡壓力控制在1~3 MPa,能夠有效提高深部液流轉向效果。
[1]殷艷玲,張貴才.化學堵水調剖劑綜述[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3,10(6):64-66.
[2]劉翔鶚.我國油田堵水調剖技術的發展與思考[J].石油科技論壇,2004,23 ( 1) : 41-47.
[3]趙曉非,楊明全,章磊,等.油田深部調剖技術的研究進展[J]. 化工科技,2015, 23(5):75-79.
[4]何佳,賈碧霞,徐海濤,等.調剖堵水技術最新進展及發展趨勢[J].青海石油,2011, 29(3):59-63.
[5]趙娟,康曉東,張健.國內油田調剖技術研究進展[J].金屬材料與冶金工程,2012, 40(10):66-71.
[6]許姍姍,李虹,王天助,等.高溫高礦化度油藏可動凝膠的研制及性能評價[J].重慶科技學院報(自然科學版),2012, 14(2):112-114 .
[7]唐孝芬,楊立民,劉玉章,等. 新型無機凝膠涂層深部液流轉向劑[J]. 石油勘探與開發,2012, 39(1):76-81.
[8] 李宜坤,趙福麟,劉一江.區塊整體調剖的壓力指數決策技術[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21(2):39-42.
[9]馮其紅,陳月明,姜漢橋,等. 模糊數學在區塊整體調剖選井中的應用[J]. 石油勘探與開發,1998,25 (3):76-79.
[10]劉英才,彭蘇萍,鄭家朋,等. 邊水驅油藏調剖技術[J]. 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7(3):61-63.
[11]汪洪,喬方,于春濤. 影響調剖效果因素的分析[J]. 鉆采工藝,2008,Z, 31:65-67.
[12]周元龍,姜漢橋,劉曉英,王川,李光明. 大港油田不同類型油藏調剖效果主控因素分析[J]. 鉆采工藝,2013(5):38-41.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Deep Fluid Diversion in QHD32-6 Oilfield
1,2,1,1,1,1,1
(1. CNOOC Ener Tech-Drilling&Production Co.,Ltd., Tianjin 300450, China;2. CNOOC China Limited QHD 32-6 Operating Company,Tianjin 300450, China)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adaptability of deep fluid diversion in QHD32-6 Oilfiel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deep fluid steering wells from four aspects: geological reservoir, production dynamics, chemical control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were summed up,such as well group benefit well thickness, injection wells permeability differenc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slope climbing pressure, which could provide necessary data reference and on-site guidance for selection of measures.
deep fluid flow steering; Qinhuangdao 32-6 oil field; influence factors
TE 39
A
1004-0935(2017)09-0897-03
2017-06-16
吳清輝(1979-),男,工程師,江西撫州人,2002年畢業天津科技大學工業分析專業,研究方向:從事三次采油、增產措施技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