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嵐 袁利杰 夏 聰
(太倉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太倉 2154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也是中老年人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嚴重者會導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喪失,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主要是為了緩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1]。目前本院主要應用的手術方式是經皮椎間孔鏡腰椎間盤切除術,為了探究其的近期療效,進行了此次對比性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30例為研究對象,經腰椎正側位及腰椎過伸過屈位X線,腰椎間盤CT,腰椎MRI確診,必要時行肌電圖進一步明確診斷,并排除了合并心肝肺腎等功能嚴重障礙、腰椎間盤炎、腰椎間盤結核、多節段腰椎間盤突出及精神障礙的患者。
30例患者男女比例為19/11;年齡35~73歲,平均年齡(58.62±4.53)歲;病程4個月~10年,平均病程(4.31±1.65)年;病變部位:L3-4椎間隙4例、L4-5椎間隙15例、L5-S1椎間隙11例;合并癥:高血壓15例、糖尿病12例、其他10例。
囑患者取俯臥位,將手術床和體位調整至腰椎前屈位,于C形臂X線透視機的透視下標記手術間隙,給予患者局部浸潤麻醉和相應的鎮痛藥物后,由穿點點刺入穿刺針,應用2~3 mL的1%利多卡因對患者的皮膚、髂脊上方筋膜和關節突尖部腹側緣進行局部浸潤麻醉。輕輕彎曲穿刺針,使其針尖和針尾均彎向腹側,并將穿刺針推至透視正位于棘突和椎弓內側緣間,側位位于下位椎體后上緣,之后置入導絲,將穿刺針退出,并沿穿刺部位做一長約0.8 cm的切口,應用擴張管、導棒和環鋸將上關節突尖部少量磨除,以擴大外側椎間孔,置入手術通道,透視下沿通道刺入穿刺針,并應用1 : 9的亞甲藍:碘海醇進行椎間盤造影,若椎管內無造影劑滲出,在內鏡下行摘除突出椎間盤、神經根減壓、纖維環成形和止血等操作。應用神經探鉤和水壓探查神經根的松弛程度,完成減壓后,將手術通道拔出,對手術切口進行縫合和包扎。
觀察患者術前與術后3個月的疼痛情況(視覺模擬評分法,0~10分)、活動能力(起立-行走計時測試,時間越長活動能力越低[2])、腰椎功能障礙(日本骨科協會JOA下腰痛評分系統,分值為0~29分,越高越好[3])及日常生活能力(Oewestry功能障礙指數,越高生活能力越低[4])。

表1 患者術前與術后3個月疼痛情況、活動能力、腰椎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對比(x±s)
患者術后3個月的VAS評分、TUG和ODI評分低于術前,JOA評分高于術前(p<0.05),見表1。
正常的椎管為硬膜和神經根的正常活動提供了充分的間隙,當椎間盤發生變形和髓核突出后,會引起椎管容量的減少,破壞了纖維環,壓迫馬尾神經和神經根而產生的一種綜合征,臨床上稱為腰椎間盤突出癥。
后路開窗減壓術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最常見的外科干預,但手術創傷較大,多會破壞椎體骨性結構,影響脊柱的穩定性。經皮椎間孔鏡手術是在局部麻醉下,經腰椎側后方入路,于直視狀態下將髓核組織摘除,緩解了病變對神經根的壓迫,既不會損傷腰椎后方的肌肉和其周圍重要的骨關節韌帶結構,又可減少患者術后腰骶部疼痛[5],本研究中,患者行經皮椎間孔鏡手術治療后,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患者的疼痛和腰椎功能障礙,近期效果顯著。
[1] 徐昆,郝佳穎,杜元良,等.臀上、臀中皮神經松解聯合神經妥樂平封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殘余神經痛的效果[J].廣東醫學,2017,38(18):2858-2861.
[2] 譚海濤,孟志斌,李俊,等.經皮椎間孔鏡TESSYS技術治療老年游離型腰椎間盤突出合并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7,9(8):55-58.
[3] 葉超群,王崇偉,趙廣民,等.綜合康復干預與手術治療反復發作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療效對比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7,39(7):524-528.
[4] 湯鋒武,符鋒,蔣顯鋒,等.經皮椎間孔鏡單側入路雙側減壓治療椎間盤突出致腰椎管狹窄癥[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6,32(12):1234-1238.
[5] 行勇剛,田偉,何達,等.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神經根孔狹窄的短期療效觀察 [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6,16(5):445-448,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