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蔓蔓
(江蘇省射陽縣耦耕衛生院,江蘇射陽 224300)
隨著護理理念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延續性護理就此誕生,臨床研究證實,其在多種疾病的護理中,有著滿意效果[1]。患者治療依從性直接關乎于治療結果。為了分析延續護理對腦梗塞出院患者治療依從性影響情況,本文選擇2014年12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腦梗塞病患為研究對象,并對部分患者在出院后進行了延續性護理,結果如下。
選取2014年12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腦梗塞病患為研究對象。經診斷,病患符合WHO組織最新頒布的腦梗塞臨床診斷標準。受試者知曉實驗過程,自愿接受實驗調查,簽署知情同意書[2]。
患者中有男25例,女15例。年齡52~71歲,平均年齡(65.18±2.17)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6.03±1.28)年。現按照護理方案不同,將病患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20例。兩組病患基線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出院之前,兩組病患均接受常規化健康宣教以及臨床指導。以此為基礎,觀察組病患出院后接受延續性護理。詳細為:
(1)電話/微信回訪:自出院之后3日起,為病患開展電話/微信隨訪,后保持1周/次。指派溝通能力強,業務水準高的護士組成護理小組,按計劃開展隨訪,隨訪要點包含:肌肉力量、肢體關節訓練。定期對病患開展健康指導和個性化健康教育。20~30 min/次。每次回訪均應詳細記錄。總結記錄中的相關內容,方便了解病患個體情況。針對性開展院外護理指導[3]。
(2)延續護理開展步驟:
①心理干預。腦梗塞病患常常合并語言障礙、肢體功能異常以及口眼歪斜情況,容易在內心積壓不良心理。對于這種情況,醫護人員應當學會同情病患,熟練運用心理學技巧,與患者進行溝通。針對病患不良心理,開展針對性干預,全面緩解內心壓力。
②飲食干預。腦梗塞病患應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進餐,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飽,適當飲茶,戒除煙酒。減少氯化鈉以及糖攝入量,可適當攝入富含硫氨基酸的豆制品,降低卒中發生率避免血壓波動。
③體能訓練。指導病患擺放患肢良好的體位,鼓勵病患進行功能平衡、站立、坐位以及步行方式。同時鍛煉患側肢體,指導病患適時進行肌肉群訓練和穿脫衣訓練。告訴病患保持充足睡眠的重要性,堅持早睡早起,養成合理作息習慣。

表1 兩組病患依從性情況[例(%)]
分析兩組病患服藥依從性,飲食依從性,運動康復依從性以及定期復診依從性情況。
本實驗使用SPSS20.0專業統計學軟件,對數據中的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n,%)表示。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腦血管疾病為臨床常見神經內科疾病。腦梗塞為主要疾病類型之一。該疾病的發生主要因腦部血液循環異常,引起腦部病變,致使組織缺氧以及壞死。罹患腦梗死后,病患會出現偏癱、失語等臨床癥狀。倘若沒有在第一時間對患者開展治療以及臨床護理,則會嚴重影響病患生存質量,增加病死率。由此可見,對于腦梗塞病患,開展治療的同時,配合行之有效的臨床護理,有著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出院之后,對病患開展延續性護理,能全面幫助病患了解恢復期關鍵點,同時也側重了家屬在病患康復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4]。
病患因長期接受治療,在出院之后,會受到持續性病痛影響,運動毅力下降,缺少家屬支持和經濟條件不佳等影響,進而增加了腦梗塞的復發率。延續性護理為病患院內護理工作的延伸形式,其能夠穩定出院后患者的情緒,并有助于對病患開展健康指導。護士結合病患自身情況,調整護理內容,提升病患認知水平。全面提升疾病治療依從性以及治療積極性,進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用藥習慣,加速患者機體康復速度。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在服藥依從性,飲食依從性,運動康復依從性以及定期復診依從性方面明顯較高,p<0.05。由此能夠看出,對于出院后腦梗塞病患,開展延續性護理,能提升患者治療疾病的依從性,有助于疾病控制,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高璐璐,陳云. 中醫護理技術在腦梗死恢復期延續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J]. 江蘇中醫藥,2016,48(4):63-64.
[2] 凌妍妍. 延續護理對腦梗塞出院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12):2011-2013.
[3] 戈娜,蔣紅,劉華華,等.出院計劃列表應用于急性腦梗死患者延續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11(21):2535-2538.
[4] 關冰心,薛靜,胡潔. 持續性健康教育對腦梗死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1):1586-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