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博瓊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綜合內科,云南昭通 657000)
從本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隨機選取72例進行研究,隨機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齡36~69歲,平均年齡(52.6±1.3)歲;前壁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廣泛性心肌梗死分別為12例、8例、6例、10例。觀察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齡39~64歲,平均年齡(51.5±1.5)歲;前壁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廣泛性心肌梗死分別為11例、10例、7例、8例。對比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服務手段,包括生命體征監測、用藥指導等,同時根據醫囑對患者進行鎮靜、止疼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主要包括:(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用親和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并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負面情緒疏導,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提高患者治療信心。(2)環境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創建良好病房環境,保持病房溫度、濕度適宜,并注重病房消毒,減少強光刺激,維護病房安靜,嚴禁病房內吸煙,減少不良因素的影響。(3)生理護理,急性期絕對臥床12 h以上,如無并發癥24 h后護理人員可引導患者保持良好體位,可以對患者腰背部進行按摩,并鼓勵患者四肢進行輕微運動,根據病情逐漸增加患者活動量,以不出現呼吸困難、呼吸過快、疼痛和眩暈等癥狀為度,促進患者機體血液循環。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干預,由流質飲食過渡到半流質、軟食,引導患者在病情好轉后,多食用蔬菜、水果,進食低脂、低膽固醇、適量蛋白質、豐富維生素、清淡易消化、少產氣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進食不可過飽,少量多餐。在患者進食半小時后,指引進行適當的腹部按摩,促進腸胃蠕動,以防止便秘,避免用力排便。(4)康復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傳,引導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進患者康復,降低疾病發生率。
對比兩組患者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利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調查分析,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越滿意,以當月全院平均分為合格線,得分大于等于合格線為滿意,低于合格線5分以上10分以內為基本滿意,低于合格線10以上為不滿意[3]。
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處理分析數據,計量資料ffffe2,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分別為(2.2±1.6)d、(21.3±2.6)d、(13203.1±152.9) 元,顯 著 低 于 對 照 組 患 者 的(3.9±2.6)d、(32.1±2.9)d、(19806.2±163.1)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4.4%,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3.3%,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例)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內科急癥,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影響。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其在疾病的影響下,會產生恐懼心理,加上較長時間臥床、吸氧管道,會嚴重的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優質護理是一種現代化護理手段,將其應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負面心理,并且能提高患者治療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利于患者康復。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分別為(2.2±1.6)d、(21.3±2.6)d、(13 203.1±152.9)元,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3.9±2.6)d、(32.1±2.9)d、(19 806.2±163.1)元,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4.4%,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3.3%。綜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服務中,采用優質護理手段,可以全面降低患者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 陳漢霞,廖永紅,韋月蘭,等.優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5,2(3):328-329.
[2] 劉晶晶.優質護理與常規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 [J]. 中國當代醫藥,2015,22(36):156-158.
[3] 劉曉靜,吳松鴿,韓露.優質護理和常規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對比[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6):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