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效斐
(勝利油田中心醫院口腔科,山東東營 257000)
種植牙是臨床口腔科在修復缺失牙的常用治療方法,其周圍附著的牙齦具有保護牙周組織、降低咀嚼刺激、穩定牙齦緣、預防牙菌斑等作用,能有效維持種植牙的健康和美觀。反之,種植牙周圍附著齦缺失則會增加周圍黏膜炎癥幾率,導致牙菌斑滋生附著,使得種植牙體頸部吸附牙槽骨的能力喪失[1]。因此,在口腔種植修復中附著齦重建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通過增加角化黏膜寬度,可有效保護種植牙。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口腔種植修復中附著齦重建的效果,結果如下。
將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口腔科采用口腔種植修復治療的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齡24~63歲,平均年齡(41.6±14.8)歲;對照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齡22~66歲,平均年齡(43.5±15.6)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種植修復術手術標準,無口腔急慢性炎癥,存在附著齦不足癥狀;排除牙周炎、急性牙齦病損;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口腔狀況、種植修復方法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兩組術前均測量相鄰牙齦溝的連線、唇溝和膜齦聯合處,確定角化黏膜寬度。對照組采用常規牙齦縫合,在牙種植區正中切口剝離黏膜和骨膜,常規縫合牙齦。觀察組采用附著齦重建,于種植部位頰側保留齦乳頭后作梯形切口,保留牙齦乳頭,采取滑行調節式逐步將黏膜瓣調節至牙齒缺失處的前庭溝部位,使其與牙齒缺失部位的前庭溝方向一致,用可吸收縫線對骨膜進行縫合固定,然后縫合近遠中部位的附加切口,最后消毒手術部位,結束手術[2]。術后2周復診取印摸,術后4周給予烤瓷冠修復術治療。
術后隨訪6個月,測量角化牙齦寬度,判斷種植牙及周圍牙齦健康情況。顯效:附著齦較治療前增加2~3 mm,與周圍牙齦相比形態較好,無明顯差異;有效:治療后附著齦增加1~2 mm,與周圍牙齦相比較為協調;無效:治療后附著齦無明顯增加或增加不足1 mm,與周圍牙齦有明顯差異[3]。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有效角化黏膜寬度比較(x±s,mm)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牙周健康情況比較(x±s)
治療前及治療后6個月分別測量有效角化黏膜寬度;治療后評價牙周健康情況,包括探診深度、改良菌斑指數、出血指數。
兩組間數據分析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P < 0.05),見表 1。
對比治療6個月后有效角化黏膜寬度,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治療后探診深度、改良菌斑指數、出血指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附著齦對維持牙齒及牙周組織健康有重要作用,其組織結構中內含豐富的纖維結締組織,通過附著在牙槽骨骨膜上,形成角化上皮覆蓋,不僅能低于咀嚼產生的機械刺激,還能阻止牙菌斑對牙齒及周圍組織的危害。患者在接受種植體修復時,周圍牙齦的附著能力明顯減弱,對牙周的保護能力隨之下降,使得發生炎癥的幾率明顯上升[4]。因此,在進行口腔種植修復時給予附著齦重建具有重要的作用。
常規采用牙齦縫合的方法對附著齦的增寬作用一般,其寬度雖不會影響種植牙,但種植牙表面容易滯留菌斑,此時附著齦的保護作用減弱,會增加牙周炎癥的幾率[5]。因此,常規牙齦縫合無法有效不足附著齦。而附著齦重建,增加附著齦的寬度,提高對牙周的保護能力,是保持牙周健康的關鍵。要想保證附著齦重建術成功,需準確把握附著點位置及附著齦和相鄰牙齒牙槽的協調度,對牙冠部位進行修復,以便有效增加附著齦,促進種植體周圍角化黏膜的生長,從而改善牙周組織,防止菌斑滯留。同時,附著齦重建術充分利用了高纖維結締材料,應用斜向或平行走勢向牙骨內插入種植體及其結締組織周圍纖維束,能夠促進周圍角化黏膜力度,增加對牙周的保護效果[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p<0.05);對比治療6個月后有效角化黏膜寬度,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探診深度、改良菌斑指數、出血指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明了口腔種植修復中附著齦重建的效果確切,優勢明顯。第一,有效防止了黏膜退縮,為黏膜穩定創造了有利條件;第二,提升手術治療的有效性,有效降低了二次手術的幾率,降低了手術風險;第三,操作簡便,利于獲得較為美觀的外觀效果,符合患者審美的需求;第四,大大降低了牙周疾病的發生率,為患者的康復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綜上所述,口腔種植修復中附著齦重建的效果確切,有效提升了對種植牙和牙周組織的保護作用,且外形美觀,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1] 孫瑾.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美容醫學,2014,23(16):1369-1371.
[2] 葛潤.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研究[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2015,2(3):101-102.
[3] 陳晨.附著齦重建術在口腔種植修復中應用效果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24):101-102.
[4] 王興華.口腔種植修復中應用附著齦重建臨床效果評價[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2016,3(19):24-25.
[5] 彭沖,項琳怡.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患者牙齒種植周附著齦寬度、牙齦邊緣外形及美觀度改善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6,21(4):169-172
[6] 葉小明.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21):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