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鹽城 224001)
多重耐藥菌指的是病原菌具有3種及以上藥物的耐藥性,與患者機體 免疫力低下、使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劑、長期使用廣譜抗菌藥物、行多種介入性導管治療等的關系密切[1],治療過程中護理措施也較為重要,為探討有效的護理措施,本文進行對比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檢出的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80例,均符合《多重耐藥菌醫藥感染預防與控制中國專家共識201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2]。
將患者平均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常規組男女比例為23 / 17;年齡3個月~92歲,平均年齡(45.19±5.01)歲;菌株類型:鮑曼不動桿菌18例、銅綠假單胞菌15例、肺炎克雷伯菌11例、大腸埃希菌4例、魯斯腸桿菌4例、金黃色葡萄球菌6例、陰溝腸桿菌1例、銀光假單胞菌1例。干預組男女比例為21 / 19;年齡3個月~91歲,平均年齡(45.21±5.08)歲;菌株類型:鮑曼不動桿菌19例、銅綠假單胞菌14例、肺炎克雷伯菌12例、大腸埃希菌5例、魯斯腸桿菌4例、金黃色葡萄球菌5例、陰溝腸桿菌1例、銀光假單胞菌1例。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常規組遵醫囑給予患者常規隔離、消毒等常規護理措施。
干預組給予患者綜合護理干預:(1)用藥護理:嚴格按照醫囑給藥,且要保證藥物劑量、給藥方法、給藥間隔時間、用藥療程的準確性,確保藥物的治療效果。(2)護理防范:約30%的細菌感染是經醫護人員手傳播造成的,因此,需加強醫護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護理前后均嚴格按照“六部洗手法”清洗和消毒雙手,將速干手消毒劑放置于患者床尾,方便醫務人員消毒雙手;為患者選擇合適的吸痰管吸痰,且動作輕柔,避免損傷氣道;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管道的暢通,在觀察和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等時,須佩戴手套,必要時穿隔離衣。(3)消毒隔離:根據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部位及傳播途徑,給予患者針對性的隔離和防護措施,條件允許時,需對患者進行單獨隔離,并定時對病房、周圍環境及醫療器械進行消毒,于患者床尾貼接觸隔離的標識,以提醒醫務人員和家屬;并嚴格按照相關的制度和規定處理患者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4)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屬說明隔離的目的及治療的方法,并囑咐患者通過視頻、電話等方法與患者交流,疏導患者的孤獨、焦慮的心理。
觀察兩組患者的病菌清除時間、住院時間及對護理的滿意度。
應用我院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主要包括護理程序、護理態度、護理技術與能力、健康指導及護理效果5個維度,每個維度的分值為0~10分,得分的高低與患者護理滿意度的高低呈正相關。
將本次所有研究數據準確錄入SPSS18.0軟件中,進行相應的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患者的病菌清除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組(P < 0.05),見表 1。
表1 患者病菌清除時間和住院時間的對比(,d)

表1 患者病菌清除時間和住院時間的對比(,d)
組別 n 病菌清除時間 住院時間常規組 40 8.93±1.82 20.28±5.71干預組 40 6.35±1.56 13.69±4.94 t 6.8072 5.5201 p<0.05 <0.05
干預組患者對護理程序、護理態度、護理技術與能力、健康指導及護理效果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 < 0.05),見表 2。
表2 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評分(,分)

表2 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評分(,分)
組別 n 護理程序 護理態度 護理技術與能力 健康指導 護理效果常規組 40 6.18±2.51 6.23±2.18 6.74±2.06 6.47±2.10 6.85±2.36干預組 40 7.72±1.64 7.85±1.59 8.08±1.96 7.93±2.14 8.10±2.47 t 3.2485 3.7972 2.9805 3.0797 2.3142 p<0.05 <0.05 <0.05 <0.05 <0.05
多重耐藥菌多為條件性致病菌,以革蘭陰性桿菌較為多見,可長期持續存活于無生命物體表面,且其所處的環境和設備無自凈能力,是多重耐藥菌傳播的潛在媒介,導致病菌在人口密度較大的公共場所易發生交叉感染,若干預措施不及時有效,可引起暴發性流行,是目前醫院感染的主要原因。2011年衛生部辦公廳下發的《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中指出,多重耐藥菌感染是醫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上需加強護理干預。袁麗紅[3]的研究顯示,通過強化感染護理干預,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率降低,醫療廢棄物、個人防護用品、手衛生合格率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的患者,說明對重癥監護病房患者實施強化感染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監護室各項衛生標準合格率,從而有效預防患者感染多重耐藥菌。
研究顯示,在常規組基礎上增加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用藥護理和護理防范等綜合護理后,患者的病菌清除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組,護理程序、護理態度、護理技術與能力、健康指導及護理效果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可見,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價值高,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獲得了患者認可,有助于改善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為創建和諧醫院奠定基礎。另外,在綜合護理之后,患者住院時間也顯著縮短,也有助于幫助患者減輕經濟負擔和壓力。
臨床工作中,對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提升患者滿意度,效果顯著。
[1] 溫德良,李智博,溫藝超,等.重癥監護病房腦卒中相關性肺炎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及病原學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13):2178-2181.
[2] 孫丹,焦紅梅,李子芊,等.替加環素注射劑治療多重耐藥菌感染老年危重癥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7,33(14):1291-1294.
[3] 袁麗紅.強化感染護理對重癥監護病房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影響 [J]. 河南醫學研究,2017,26(4):74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