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明,賈紅玲,張永臣
(1.山東中醫藥大學,濟南 250355;2.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濟南 250001)
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機制研究進展
王黎明1,賈紅玲2*,張永臣1
(1.山東中醫藥大學,濟南 250355;2.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濟南 250001)
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在改善微循環、鎮痛、解除神經根受壓、抑制炎癥反應、改善脊柱功能等方面臨床作用顯著。查閱2006~2016年有關文獻報道,共綜合了32篇相關文獻的內容,認為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作用機制,主要體現在:調節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肌肉和椎間盤代謝狀況,電針對血漿內啡肽的調節、發揮鎮痛作用,促進受損神經的再生與修復、改善神經傳導速度,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分泌水平、改善免疫系統功能,抑制炎性因子、改善神經根炎癥;調節氧自由基代謝、提高機體代謝能力,調整脊柱平衡、改善脊柱環境等7個方面。
針灸療法;腰椎間盤突出癥;機制研究
腰椎間盤突出癥(LIDP)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它是在椎間盤發生退行性病變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鄰近的神經根、髓核或血管等組織而出現一系列腰腿痛并伴坐骨神經臨床癥狀的一種病變。多見于青壯年,男性多于女性,與勞動強度及外傷有關。本研究旨在體現近10年來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機制研究進展,反映這一專題研究的最新水平,為以后的臨床和科研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啟發,現將近10年來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機制研究報道綜述如下。
蔡國偉等[1]通過使用電針配合偏振光治療LIDP治療后觀察組前后疼痛視覺模擬評分及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均降低,且優于對照組(P <0.05),研究發現疼痛癥狀緩解可能與病變部位血清MMP-3降低有關。楊宗保等[2]對家兔進行病理造模,觀測到電針環跳穴可明顯促進LIDP家兔坐骨神經纖維髓鞘的再生,減輕雪旺氏細胞胞質和線粒體的水腫,改善血液循環,以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增生。
黃國付等[3]觀察電針夾脊穴可提高LIDP患者血漿β-內啡肽活性,使其痛覺過敏狀態減弱,中斷疼痛回路而達到鎮痛作用。馬騁等[4]用電針干預神經病理痛SNI模型大鼠,觀測到大鼠機械抑制痛域下降、抑制脊髓透析液中Glu的異常釋放,從而發揮鎮痛作用。馬騁等[5]電針SNI病理模型大鼠環跳穴、委中穴,發現電針能明顯抑制脊髓背角神經元中樞敏化,改善大鼠疼痛。汪伯毅等[6]電針針刺LIDP患者夾脊穴,采用t檢驗,觀察其鎮痛時效及鎮痛評分改變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劉鳳閣等[7]用針刺夾脊穴觀察其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大鼠運動能力、坐骨神經傳導速度的影響,治療后針刺組和非針刺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針刺LIDP大鼠夾脊穴,可通過神經體液調節改善神經傳導速度、增強運動能力,進而發揮系統治療作用。劉憲彤[8]觀察到電針環跳穴能調節坐骨神經損傷大鼠L4-L5脊髓p-JNK和p-c-jun表達水平,抑制JNK信號轉導通路激活,保護神經元細胞,促進損傷神經再生與功能修復。劉玉麗等[9]深刺坐骨神經損傷大鼠環跳穴,與對照組相比,深刺環跳組神經干動作電位波幅升高明顯,神經傳導速度明顯加快,認為深刺環跳能促進修復損傷神經物質NGF蛋白的表達,加速神經的病理修復。楊宗保等[10]對LIDP家兔進行分組電針治療,結果非穴組雪旺氏細胞水腫壞死或者空泡化,針刺環跳穴組神經纖維髓鞘再生且大多趨于正常,雪旺氏細胞豐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受損坐骨神經的功能恢復。
丁建江等[11]采用前后對比法觀察腰三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血液中IgG、IgM的變化,結果顯示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液IgG、IgM水平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證實腰三針可調節機體免疫系統,降低免疫球蛋白的分泌水平。張峻峰等[12]采用免疫組化方法進行檢測溫和灸對腰神經根受壓模型大鼠受壓神經根局部炎癥因子IL-1和IL-6的調節作用,結果發現溫和灸比西藥組更能有效抑制神經根局部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6分泌,故而減慢或阻斷了炎性細胞因子的致炎效應。馬桂芝等[13]對80例腰突患者分2組進行不同頻率電針治療,治療后2組患者均血清IL-6濃度降低,治療前后檢測結果2組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莊子齊等[14]對LIDP模型大鼠進行針刺郄穴、夾脊穴治療,檢測結果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相比,針刺治療可降低大鼠因神經根炎引起的血漿NO、IL6含量升高,及改善鞘膜積液細胞變性。宓軼群等[15]采用溫針灸對腰神經根壓迫模型大鼠進行分組治療,結果顯示溫針組壓迫區神經根組織內一氧化氮合酶(NOS)、降鈣素相關基因肽(CGRP)的含量降低優于模型組,認為溫針療法可以有效抑制炎癥介質NOS、CGRP的釋放。
黃國付等[3]觀察電針夾脊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對氧自由基代謝的影響,治療組治療后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較治療前顯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較治療前升高;組間比較,治療組在降低NO、MDA水平和提高SOD方面優于對照組。張彩虹等[16]對腰神經根壓迫癥模型大鼠進行分組治療,電針30天后觀察組壓迫局部組織內脂質過氧化物(LPO)含量明顯下降,與模型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0.01);電針30天后觀察組壓迫神經根局部組織內SOD活性明顯高于模型組,且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 <0.01)。黃國付等[17]等采用隨機對照方法觀察夾脊平衡電針治療LIDP對SOD、MDA、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的影響,結果顯示電針夾脊穴可提高LIDP患者血漿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減輕自由基的損害。
朱嬌生[18]采用針灸推拿配合牽引治療LIDP患者,治療后組間比較,觀察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認為針灸推拿療法可改善患者的軟組織損傷、韌帶彈性和脊柱小關節紊亂狀態,調節血液循環,增強肌力。朱德軍等[19]采用功能獨立性評測量表(FIM)觀察針灸推拿治療18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效果得出,針灸推拿配合牽引治療組的總有效率和FIM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認為綜合療法能調整神經活動,放松后縱韌帶、改善韌帶彈性,緩解肌肉緊張,調整脊柱小關節紊亂,調整內外平衡,緩解臨床癥狀。史建偉[20]觀察針灸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治療后患者腰部肌肉松弛、韌帶緊張得到緩解,脊柱活動度好轉。
綜上所述,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機制多樣且復雜,因此在治療上應考慮其靶點多方面的影響。其不足方面主要體現在:1)動物實驗較少,治療手段僅局限于電針、針灸;臨床上針灸配合推拿、貼敷、拔罐、中頻等綜合療法的試驗較少。2)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文獻中有關針灸手法、電針刺激參數報道過少。3)關于細胞內信號轉導方面的機制研究較少。 4)中醫辨證分型不規范,難以做出有效的比較。
目前,動物實驗是研究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機理和各種治療方法有效性的一種較為客觀的方法。因此,有必要規范統一的診斷標準、療效判定標準;建立以臨床促進實驗、從實驗改善臨床這樣一個雙向的實驗研究反饋途徑,從而驗證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篩選出公認的最佳治療方法或方法組合。為進一步研究本病,臨床應制定統一的中醫辨證分型標準,應用循證醫學的方法進行合理的科研設計,以提高文獻科學性和可靠性,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優勢。
[1]蔡國偉, 李靜, 李鵬飛, 等. 電針結合偏振光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腿疼痛及血清MMP-3的影響[J]. 中國康復, 2015, 30(5): 358-360.
[2]楊宗保, 吳翔, 謝宇鋒, 等. 電針“環跳”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家兔坐骨神經超微結構的影響[J]. 針刺研究, 2013, 38(3): 214-219.
[3]黃國付, 張紅星, 張唐法, 等. 電針夾脊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鎮痛時效及對血漿相關因子的干預[J]. 中國臨床康復, 2006, 10(43): 1-6.
[4]馬騁, 李翠賢, 余黎. 電針對大鼠神經病理痛SNI模型脊髓背角傳入神經末梢Glu的影響[J].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0, 26(5): 379-382, Ⅺ.
[5]馬騁, 馮克輝, 閆麗萍. 電針對神經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經元突觸傳遞長時程增強的抑制作用[J]. 針刺研究, 2009, 34(5): 324-328.
[6]汪伯毅, 黃國付. 電針夾脊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鎮痛作用的臨床觀察[J]. 湖北中醫雜志, 2013, 35(11): 68-69.
[7]劉鳳閣, 吳曦, 董軍立, 等. 針刺夾脊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大鼠運動能力,坐骨神經傳導速度影響的實驗研究[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 14(12): 21-22.
[8]劉憲彤, 陶星, 馬鐵明, 等. 電針“環跳”穴不同組織對坐骨神經損傷大鼠脊髓JNK、c-jun磷酸化表達的影響[J].針刺研究, 2015, 40(5): 373-377.
[9]劉玉麗, 李野, 任路, 等. 深刺“環跳”穴對大鼠損傷坐骨神經的修復作用[J]. 針刺研究, 2014, 39(2): 93-99.
[10]楊宗保,易受鄉,封迎帥, 等. 電針環跳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坐骨神經損傷修復的實驗研究[J].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2, 27(1): 199-201.
[11]丁建江, 凌桂娣, 周志添. 腰三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血液中IgG,IgM變化觀察[J]. 新中醫, 2015, 47(2): 185-186.
[12]張峻峰, 吳耀持. 腰神經根受壓模型大鼠神經根局部炎癥因子對溫和灸的反應[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07, 11(45): 9129-9132.
[13]馬桂芝, 張奕, 陳雷. 不同頻率電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觀察及其對患者血清白介素-6的影響[J]. 浙江中醫雜志, 2012, 47(11): 787-789.
[14]莊子齊, 王敦建, 唐方根,等. 針刺對神經根炎模型大鼠神經功能、血液流變學和炎癥因子的影響[J].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6, 23(6): 513-517.
[15]宓軼群, 吳耀持, 陳一. 溫針灸對大鼠腰神經根受壓模型炎性介質NOS和CGRP調節作用的研究[J]. 中國針灸, 2009, 29(1): 48-52.
[16]張彩紅, 吳耀持, 萬超, 等. 電針對腰神經根壓迫癥大鼠受壓神經根組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脂質過氧化物的影響[J]. 針刺研究, 2006, 31(2): 100-102, 118.
[17]黃國付, 張紅星, 張唐法. 夾脊平衡電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8, 28(1): 70-72.
[18]朱嬌生. 中醫針灸推拿配合牽引治療對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15(95): 152-153.
[19]朱德軍, 彭興甫, 袁婉麗, 等. 中醫針灸推拿配合牽引治療對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3, 13(23): 4506-4509.
[20]史建偉. 針灸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 亞太傳統醫藥, 2014, 10(7): 58-59.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ANG Lim ing1, JIA Hongling2*, ZHANG Yongchen1
(1.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 China; 2. The Second A ffi 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01, China)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l umbar disc herniation canimprove m icrocirculation, analgesia, relieve nerve root compression, inhibiting infl ammatory reaction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 spine clinical effe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a report in the literatures from 2006 to 2016, a total of the content of the related paper combines 32, from regulating blood circulation, improve local muscle and metabolism of intervertebral disc; Electricity is used to regulate the production of endorphins in the plasma; Improving the regeneration and repair of damaged nerves and improving the speed of nerve conduction; Regulate the secretion level of immunoglobulin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Suppress infl ammatory cytokines and improve the infl ammation of the nerve root; Regulate oxygen free radical metabolism, improve the body’ s metabolic capacity; To adjust the spine balance, improve the spine environment in seven aspect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lumbar disc disease; mechanism
R681.5
A
2095-6258(2017)03-0511-03
2016-10-22)
10.13463/j.cnki.cczyy.2017.03.057
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項目“局部和遠道取穴相結合腧穴配伍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2013ZDZK-06);山東省自然基金“針刺對頸椎間盤退變大鼠VEGF-Dll4/Notch信號通路的影響及機制研究”(ZR2014HM 068)。
王黎明(1992-),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針灸學基礎和臨床應用研究。
*通信作者:賈紅玲,女,教授,電子信箱-jiahongling2008@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