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蔭
英國人有點笨。
這是按現如今相當一些中國人的思維邏輯做的跨國推理。何謂“笨”?腦子不活絡,放著錢不會賺,是謂“笨”,且為“大笨”。
以此現實而實惠的邏輯觀察,英國人確實有點笨,竟不懂得世上萬物皆可生錢,只看你如何運作,或按時下中國的標準語言“如何炒作”。
報載:英國劍橋大學至今仍保留著當年牛頓就學時住的宿舍,推窗可見一棵蘋果樹,據說就是砸在牛頓頭上那個著名蘋果繁衍的后代。牛頓住過的宿舍,現在仍舊是學生宿舍,唯一不同的是能住進去的都是最優秀的學生。設施陳舊,可學生們都以能入住為榮耀。這也是每年剛入校的新生和許多游客們必來瞻仰之地。
看來牛頓母校的后人真的笨,竟放著這樣的“寶屋”“寶樹”,免費供人參觀,無異于把財寶拒之門外。
假若牛頓故居在中國,那一定會成為一個大“賣點”,因“賣點”而炒作,因炒作而“金光閃閃”;宿舍是一定要騰空的,游客挨個進去,挨個收錢;蘋果樹一定成了搖錢樹,它會成為圖片、徽章、各式各樣的工藝品,帶動多少相關產業;故居也一定是風水寶地,人杰地靈,凡欲成名成家,必經此地。
然而牛頓故居位于英國,遠離銅錢,清者自清。
相比之下,我們中國人更聰明些。有一年初夏有幸去井岡山開會,有半天時間可游覽、瞻仰革命圣地,看了景區說明書,我毫不猶豫地選了黃洋界哨位,遙想當年紅軍戰士,在那峻嶺險惡之地,持槍守立,該是何等的“壯懷激烈”,一路走一路想,靈魂似乎也升華了些。誰料想,黃洋界哨位就是一個土壕溝,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這倒也罷了。更狠的是哨位早在百米見外處就被圈了起來,堂而皇之地掛出了門票50元的價牌,新設了收錢的哨位,讓你從紅軍年代一下子回到商品時代,腦子清醒了許多。
其實,這種情景在中國也太多了:一個會議室,照例地放著桌椅,因為開過一次著名的會議,后人若沒有50、100的錢,休想進得去;因名人遺跡可就地生財,常有兩個地區之間為爭奪名人歸屬而傷了和氣,這情景頗有點像菜市場里的小販爭奪攤位;更讓人拍案驚奇的是,連掘墓挖出的女尸,也剝光了衣服讓人看,人頭擠動之中,看的與被看的都沒了尊嚴。當然,門票錢是絕對要付的。
這些林林總總的事例,還都是一景一點的事,無非是收點門票,狠狠地賺些錢而已。再往大的說,挖空心思地賺錢,已經蔚然成風,革命圣地、名人故居、史跡史料、甚至列祖列宗的風情軼事,都被當作了“賣點”,而在各種媒體上“包裝”“炒作”,為了錢,什么都顧不上了。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若是把精神、尊嚴都變賣換錢,那就是“無道”了。梁啟超曾說:“凡一國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國民獨具之特質,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風俗習慣文學美術,皆有一種獨立之精神,祖父傳之,子孫繼之,然后群乃結,國乃成?!敝袊粢⒂谑澜纾庥匈嶅X之道還不行,而不擇手段地賺錢更為不齒。堂堂中華民族,于今而言,最最需要的是“獨具之特質”、“獨立之精神”,萬萬不要除了錢,什么都沒有。
假若牛頓故居在中國——這其實是不可能的,是一個偽命題。其真實的含義,還是借此學學人家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一片苦心,別無他意。
(摘自《浙江經濟》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