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事美
美國傳教士明恩溥1872年來華,直到清朝滅亡他一直在中國。他以自己的視角觀察著晚清中國,并記錄在自己的書中。此時,中國官員的超負荷工作量讓他非常驚訝。一位內(nèi)閣大臣曾向他抱怨日常工作的繁雜,說每天周轉(zhuǎn)于各個衙門,有堆積如山的公文要處理。平時連吃飯、喝水的時間都很緊張,也難睡個踏實覺。每天搞得精疲力竭,暈頭轉(zhuǎn)向。
這位內(nèi)閣大臣每天的工作日程表是這樣的。身兼多職的他要凌晨2點多出門,3點到6點在皇宮值班。6點到9點,要在軍機處上班。9點到11點,在兵部處理公務(wù)。12點到下午2點,還要在刑部辦公。同時,作為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的高級官員,下午2點到6點,還要待在總理衙門。他說,這還只是日常工作,平時還有各種臨時指派的工作,如一些特別委員會的任職。如此一來,每天回到家基本都是晚上8點左右了。
如果按每天晚8點到家,凌晨2點出門算,這位高級官員的睡眠時間每天都達不到6小時,更別提哄老婆、逗孩子了。這絕對是過勞死的前奏啊,果不其然,半年后,這個官員就掛了。
當時,這個美國人非常震驚,他想不明白,大清帝國的官員為何要這樣拼。因為在他的國家,工會都在提倡每天8小時工作制。
事實上,工作如此繁忙的不止那一個官員,連清朝的皇帝都是如此。明恩溥感慨,當歐洲各個宮廷里的人還在酣睡做夢時,中國的皇帝與大臣們已經(jīng)開始討論國家大事了。這便是早朝。
清朝各期早朝時間也有很大區(qū)別,關(guān)鍵看皇帝懶不懶,勤快不勤快。據(jù)《天咫偶聞》記載,清順治、康熙年間,早朝時間一般在卯初,也就是凌晨5點。嘉慶時,改為6點。到了兩宮太后掌政的時候,又改為7點到9點。原因很簡單,慈安與慈禧那時30歲左右,年輕人愛睡懶覺。等慈禧成了老女人,又把時間改為5點,甚至變態(tài)到3點。據(jù)說也是為了磨煉光緒小皇帝。
皇帝都能起大早,大臣們就更別提了。夏季還好,5點早朝天已大亮。冬季可就慘了,每天都要摸黑趕路上班。每天起床時睡眼惺忪,隨便在家吃兩口,或在路邊買個燒餅、煎餅就要趕著去上班。變態(tài)的是,紫禁城內(nèi)根本沒有路燈,本來明代時還有路燈,結(jié)果讓魏忠賢給廢了。黑燈瞎火的紫禁城內(nèi),一群人快步趕路,誰也看不清誰,弄不好還會撞上。
要說最拼的還是清朝皇帝。比如康熙,法國傳教士張誠向自己國家領(lǐng)導匯報,說康熙太拼了,每天凌晨4點就開始學習,學幾何學物理,學了物理又學天文,學了天文又學軍事,有時連飯都忘了吃。我每天陪著都很辛苦。
雍正更拼了。每天親批奏折,寫字寫到手軟。有人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雍正最少批閱了4.2萬件奏折。也就是說,他在位13年,平均每天要批閱近10件奏折。每件奏折上還要寫上批示意見,少則一個“覽”字,多的則達千字。如果加上雍正撰寫的其他文章,大概總計有1500萬字,平均每天要寫3000多字。雍正有句話常掛在嘴邊,那就是,我要勤勉為民,為公為天下。
你被大清國的皇帝感動了沒?
(摘自“今日頭條” 圖/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