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治軍
整個北京分為三大區域:宮城、皇城和京城。
宮城就是“宮”所在地,這個在現代稱作“故宮”的地方是為皇帝建的居住辦公之所,當然它還有一個著名的名字叫紫禁城。它首先是“禁城”,而“紫”就是天上的紫微星(北極星的另外一個名號),所謂天上的星星參北斗,紫微星象征天帝的君臨,因而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叫紫宮。作為天的兒子,皇帝的禁城自然也是紫宮的一部分,于是它就叫“紫禁城”了。
環繞在紫禁城外面的是皇城。因為解決了皇帝的住房問題,就不能不解決皇親國戚的住房問題,皇城就是這些皇家親戚的居住區域,建筑風格一般是大型連體別墅。別墅小區周圍是圍墻圍起來的,總共有四道門,平常王爺們就從這門里出入小區。
皇城圍墻之外是京城。這里才是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區域。但京城又分為兩部分,中間也用圍墻相隔,靠內的叫內城,內城之外是外城,由于內城是給滿人居住的,所以它又叫滿城(西方人稱滿人為韃靼人,所以它又叫韃靼城),相應地,外城也可以稱作漢城,因為它是給漢人居住的。
內外城之間的圍墻是我們最熟悉的一道城墻,上有九門,城墻外還有條護城河,比如專走兵車的德勝門,專走囚車的宣武門(出門就是菜市口),專走水車的西直門(運玉泉山的水)等等,大家都耳熟能詳。而外城也是有圍墻的,從西邊的廣安門到東邊的東便門,共有七道。
如果不算皇宮,北京城里里外外共有3道城墻,20道城門(內九外七皇城四)。這些城墻雄偉壯麗,最高達10米,頂部最厚達16米,可以并排走好幾駕馬車。
城墻修得如此高大堅固,自然不只是為了氣派。從軍事的角度來看,它們是防衛北京的3道環形連體碉堡,因為高,所以你很難爬上去,因為厚,所以你炸不開。之所以說它是連體碉堡,因為每道城門的兩側都分布著箭樓,箭樓的每一層樓都分布著密密麻麻的射擊孔,形成交叉火力俯射門下的敵人,而在沒有城門的地方,城墻上的城垛也能完成此功能。
(摘自《大清滅亡啟示錄2 》花城出版社 圖/游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