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寬宏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民國時著名大律師,錢鍾書的老丈人。他有句名言,有了“財產”,“從此多事矣”。
他到蘇州工作時,開始只是租房安身,因此他夫人抱怨說:“我家歷年付的房租,足以自己蓋一所房子了。你做律師,也得有個自己的事務所才是。”于是,他用他的一筆人壽保險費,買了一所破舊的大房子。那是明朝時的房子,都快倒塌了。他買下這座沒人要的破房子后,修葺了一部分,拆掉了一部分,才算有了自己的窩。不過卻常戲說:“從此多事矣。”
楊蔭杭反對置房產的原因是,對本人來說,買房經營,費錢費力,一不小心還會成為房奴;對子女來說,遺產是個“大害”。他常舉例說,某家少爺假如祖上沒有留下房產等財物,就沒有現成的可“吃”,就會窮則思變,奮發圖強,也可能就會有所作為了。現在他躺在祖上留下的遺產這個安樂窩里,就使他不圖上進,成了廢物了。所以他明明白白地說:“我的子女沒有遺產,我只教育他們能夠自立。”
不過新中國成立后,楊絳曾深有感觸地說:靠了家產不圖上進的大少爺即使還有,也不多了,可是捧著鐵飯碗吃大鍋飯而不求上進的卻又那么多。
“從此多事矣”!楊蔭杭的擔憂令人警醒,楊絳的感慨同樣叫人深思。
(摘自《雜文月刊》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