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事兒,有時很奇怪。霧霾是壓在絕大多數國人頭上的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直觀的反應,就是呼吸道和眼睛難受,兒童呼吸道疾病增加。至于以后會怎么樣,雖說一時還沒有確切的數據,但從發達國家曾經的遭遇來看,估計好不了。
治理霧霾,是多數國人急切的愿望。霧霾的源頭,也大體上弄明白了。一頭是高能耗的污染企業。不僅是一些沒有安裝治污設備的中小企業,一些大企業也經常不啟用治污設備,有檢查的來了,裝裝樣子,待檢查的人一走,就把設備關掉。為了省點錢,昧著良心干。一頭是越來越多的汽油車柴油車,油品又不合格。這兩個“大頭”如果能控制住,那么,冬季采暖這個小頭,只要逐步采用集中供暖,再采用環保的鍋爐,霧霾的治理是可以期待的。
但是,這個時候,有人說,一邊是霧霾問題,一邊是眾多污染企業工人的飯碗問題。不能為了治理霧霾,砸了工人的飯碗。
這種人憑空架設了一架天平,一頭是工人的飯碗,一頭是空氣污染,讓國人來做選擇,你到底是選擇哪頭呢?言外之意是說:難道為了你們呼吸干凈的空氣,就砸掉眾多工人的飯碗嗎?如果真有這樣一架天平,那么所有的污染問題,都不能解決,空氣如此,水、土壤、海洋都是如此,因為每個污染企業,都關系到這個企業的工人的飯碗。如果為了保住這些人的飯碗,國人就活該讓污染泛濫,呼吸有毒的空氣,飲用毒水,吃有毒的食物,那么這些企業的工人是生活在真空里嗎?還是百毒不侵的鋼鐵俠?
實際上這些高能耗的污染企業,不是這些企業工人的飯碗,而是某些人的搖錢樹,GDP的制造機。這些企業沒建之前,這些地方的人也活著,有自己的飯碗。有了這些企業之后,人們的錢是多掙了點,但污染帶來的代價,即使僅僅對這些企業的工人而言,恐怕也是這點多出來的錢所彌補不了的。
所以,這架所謂的天平,實際上是一個圈套,一個利用所謂弱勢者的飯碗問題,喚起人們同情的圈套。只要有比較多的人進了這個圈套,那些呼吁治理霧霾的人們,好像就有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原罪”——怎么能為了自己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砸掉那么多弱勢者的飯碗呢?如此一來,這些污染企業所面臨的治污壓力,就會無形中小了許多。
其實,治理污染,不僅是為了城鄉從富翁到貧民,從有權人到平民的蕓蕓眾生,而且也包括污染企業的所有人,從管理者到工人,為了他們自己,為了他們的家人和后代能夠健康地生活。工業化不能以污染為代價,早就是這個世界的共識了。只有那些利欲熏心,而且似乎已經找好了退路的某些人,才會無視這些共識。
在治理霧霾的大目標面前,那些貌似有理的聲音背后,一定有一顆被熏黑了的心。
(摘自“張鳴微信公眾號”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