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農委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重要抓手,結合農業結構調整、農村改革和生態建設,因地制宜實施產業扶貧項目,推進“112”產業扶貧工程,建設“村有一品、鄉有一業、縣有兩個以上支柱產業”的扶貧產業體系,利用扶貧資金支持產業化扶貧項目,建設特色種養業基地,帶動貧困人口脫貧。
工作指導上根據區域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因區選定特色產業。東部片區重點建設人參、黑木耳、中藥材、山葡萄等生態特色食品種植基地,加快建設延邊黃牛、長白山野豬、林蛙、鹿、柞蠶等特色養殖基地,探索林下養殖等立體生態種養模式,打造“長白山”系列品牌。西部片區推動發展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突出建設雜糧雜豆、花生、煙葉、向日葵、紅干椒等產業項目,建設以奶牛、肉牛、肉羊、肉鵝為主的草食畜牧業養殖基地。在具體資金項目支持上,按照優先安排、重點投入的原則進行安排和統籌,支持貧困片區、貧困縣農業農村加快發展。
在產業投入上瞄準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扶貧產業體系。一是在貧困地區農區春季開展農田、農舍統一滅鼠工作。2016年共落實459萬畝、45.9萬戶,投入資金550.8萬元,占全省總任務量的23.8%。據調查,農田滅鼠平均防效達到了84.47%,農舍滅鼠防效平均達86.71%,畝均挽回糧食損失25公斤左右。二是測土配方施肥。2016年共落實520萬畝、投入資金260萬元,占全省總任務量的26%。三是農業結構調整試點(耕地輪作制度試點前身)。主要以玉米改種大豆為主,兼顧改種馬鈴薯、飼草、雜糧雜豆、油料等作物,并對改種地塊給予補貼。2016年全省共6個試點,其中對汪清補貼20萬畝,按照每畝補貼150元標準核定補貼資金總額,共計撥付汪清縣3000萬元。四是增施有機肥補貼試點項目(耕地質量提升試點前身)。主要為加快推進全省黑土地保護治理,促進耕地質量提高,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調動農民使用有機肥積極性。2016年共計落實20萬畝,其中落實在雙遼2萬畝,補貼資金100萬元。五是圍繞貧困地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組織實施了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儲藏、保鮮、冷藏、烘干等設施,推廣科學的存儲保鮮技術,大幅度降低了農產品產后損失,提高了品質,增加了農民收入。2016年項目建設覆蓋全省洮南、長嶺、鎮賚、安圖、和龍、龍井和汪清7個貧困縣(市)35個鄉(鎮),投入專項補助資金1814萬元。六是棚膜經濟項目建設。2016年重點扶持了柳河、長白、洮北、大安、鎮賚、長嶺、和龍等貧困縣發展棚膜經濟,落實資金467萬元。七是食用菌項目建設。2016年對長嶺、安圖、汪清、和龍給予了項目資金扶持,落實資金85萬元。
在機制創新上瞄準規?;?,培育發展新的經營機制。一是對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項目進行貼息。2016年對15個貧困縣1041筆貸款業務,貼息1151.86萬元,占全省總下撥資金總數的50.1%。二是對15個貧困縣(市)發展村集體經濟進行補助和貼息。2016年共扶持貧困縣262個行政村,資金總量1310萬元,貼息24個村,資金103.5萬元。三是依托“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2016年我省向15個貧困縣投入培訓資金400萬元,培育貧困村致富帶頭人1005人,為推動我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和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奠定了農村人才基礎,對促進農民脫貧增收致富、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主力軍作用。
在民生改善上瞄準美麗鄉村,加快提升民生保障水平。2016年我省著力在改善貧困地區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民生基本保障方面落實項目、加大資金傾斜力度。一是對貧困地區111個新農村建設重點村、134個民生基礎項目進行重點建設,投入省級專項資金4612萬元。二是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2016年在貧困地區評選創建31個環境整潔、基礎完善、村風正氣的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