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幫林+李培+張貴俠
摘要:隨著氣象預報工作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對氣象預報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由于氣象工作的條件一般都比較惡劣,各種各樣的故障也頻出,這些疑難故障嚴重影響了天氣預報工作的數據分析,給氣象預報的準確性、安全性帶來不確定因素。文章通過對氣象預警大喇叭容易出現的故障進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大喇叭的工作原理,提出常見故障在維修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為氣象預警喇叭的維護工作提出一些建議,從而實現氣象預警大喇叭的正常工作運轉。
關鍵詞:氣象預警;大喇叭;常見問題;日常維護
中圖分類號: P45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5.048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氣象工作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氣象預報數據精準性提升,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同樣也為各項相關工作提供了基礎支持。隨著環境不斷惡化,全球氣候變暖,各種極端天氣頻發,氣象預警大喇叭經常出現故障,對氣象站的預報工作十分不利。因此,要加強對氣象預警大喇叭的檢修維護,提高對天氣災害的預測監控能力,保證對天氣狀況的準確分析,安全收集提供數據支持。本文重點介紹了預警喇叭容易發生的故障,對預警喇叭的維護提出建議,旨在降低故障的發生頻率以及發生的危險系數,提高氣象預報工作的準確性以及氣象資料收集的完整性。
1 氣象預警大喇叭的結構
氣象預警大喇叭的工作系統主要包括互聯網通信、客戶端軟件、服務器以及信息的終端接收器、外置喇叭擴音器等幾部分?,F在還有一種比較常用的預警機可以通過接收無線短信,并通過大喇叭將氣象信息廣播出去的方式,叫做GPRS預警機。這種預警機可以保證天氣預警信息在第一時間發送出去,再加上短信接收警報的技術,實現氣象預警的雙向快速傳遞。目前,這種GPRS氣象預警機已經在氣象災害多發區得到有效的推廣和使用。
在氣象大喇叭的運作結構中,客戶端的軟件主要負責對氣象設備統一管理、對氣象信息的科學化管理;服務器的主要作用是負責對接收的氣象數據進行整合、交換,最終實現保存,在此期間需要用到互聯網通信技術實現數據的傳輸功能,最終傳輸到大喇叭預警機,將信息接受端接收的信息廣播出去。在氣象預警喇叭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整體系統的合作,如果在設備正常供電的情況下,網絡鏈接不上,就需要考慮設備的主板是否出現了問題。在整個操作運行中保證編碼設置規范,保證操作人員經過統一訓練,避免由于人工操作不當帶來不必要麻煩。
2 氣象大喇叭的作用
目前,氣象大喇叭在農村使用最為廣泛,由于我國的農民在人口中占較大比例,總體經濟水平不高,發展程度相對較慢,在一些自然災害面前,農村最容易受到沖擊。由于農村網絡及信息資源有限,對最新氣象信息的接受比較滯后,如果即將發生災害,農民的準備相對不夠充分,加上農村的建筑以及農田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破壞,因此在農村安裝氣象預警大喇叭會帶來很大的便利,一方面大喇叭價格適宜,另一方面村里一般用一個就可以整村播報天氣預報情況,便于所有人及時得到最新消息,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氣象災害,降低農民損失,為農民生活帶來諸多便利。
3 氣象大喇叭的常見故障和維護措施
3.1 常見故障維修
供電出現問題。這種情況一般比較容易檢查出來。首先要考慮是不是大喇叭的電源接通出現故障;其次檢查保險絲是否出現問題;最后檢查是否是預警喇叭的交流電問題。通過排除檢查,找出問題并通過設備儀表的更換完成維修工作。
通訊出現問題。具體表現為客戶端沒有顯示設備在線,個別喇叭從來不顯示在線或者在線不穩定、在線但是收不到信號燈等。遇到這些情況一般先檢查軟件是否出現問題,服務器是否存在死機、軟件是否授權、IP地址是否有誤等;其次要檢查出現事故的喇叭附近線路是否不通、天線接收不好、信號差等原因,如果排除這些故障原因就需要將大喇叭拆下,送廠分析。
播放出現問題。主要原因是揚聲器出現問題,需要檢查喇叭的播放線路是否受損,與設備的音頻輸出端鏈接是否有問題。
3.2 日常維護措施
在氣象預警大喇叭的日常維護中需要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完善設備以及設備配件的采購及驗收的規章制度,在驗收時管理人員應對喇叭相關設備進行嚴格的監管;其次,在使用過程中應該有計劃的維護和保養,并且及時做好記錄,建立數據收集的完整檔案信息,保證臺賬記錄的準確性,以便查閱以及設備檢修工作的順利進行。
如果設備出現問題,需要根據設備的損壞程度制定出相應的維修方案,對損壞程度小,維修后不影響使用效果的予以保留,對維修后可能存在使用質量的一定予以置換。為了降低這種新、舊設備之間的距離,可以采用對舊設備維修的方式,實現設備的最大使用價值。其次,維修技術人員應不斷學習以增加自身的維修技術水平以及對設備的熟悉情況,保證大喇叭的正常運行。
4結語
隨著我國農業等相關行業的迅速發展,對氣象預報的準確性要求越來越高,氣象工作在此推動下也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加強氣象預警大喇叭的故障維修和日常維護工作,目的是降低事故的發生幾率,保證氣象工作的進一步推廣,減少由于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
作者簡介:陳幫林,大專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氣象信息與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