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地下85米,世界最大的地下城市
土耳其的世界遺產卡帕多西亞,被稱為精靈煙囪,因奇石和神秘的地下城市而聞名全球。該地的奇石群本是大自然的產物,并無秘密可言,但這座地下城市卻布滿謎團,是誰建造了這座城市,又是在什么時期建造的呢?這些問題至今都沒有明確的答案。
卡帕多西亞一帶的地下約有250余個巨大的聚居點遺跡,基本都是2-3個家族共同使用。而深達地下3層以上、稱得上地下城市的大規模構造物也多達40余個。
其中規模最大的當屬德林庫尤地下城。整座城市占地約4平方公里,8層的建筑深至地下85米。負責地下城市主要挖掘工作的考古學家、詩人烏邁魯·德米路在其著作《地下的卡帕多西亞》一書中寫道:德林庫尤地下城能夠容納2千個家族共計1萬人居住。
不過在2014年底,一座更大的地下城市被發現了。這座至今沒有被命名的地下城市位于德林庫尤城以北29公里處,即卡帕多西亞縣政府所在地內夫謝希爾市。
據內夫謝希爾大學研究人員通過物理探查推斷,這座無名城市的深度達到了113米,比德林庫尤城還要深出30%,的確稱得上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城市。
傳承自太古時期的地下避難所
德林庫尤地下城深入地下8層之多,游客在參觀時需要隨時歇歇腳才行。
從入口進入地下,等待大家的是一個昏暗的世界。地下1層和地下2層涵蓋了禮拜堂、廚房、舉行洗禮的地方、食品庫、臥室、食堂、酒窖,甚至還有畜養動物的地方等等。地下3層和地下4層應該是避難場所,還設有武器庫。
眾所周知,地下城市一般是各個民族的避難場所。前往地下3層的路上有一個圓形的轉門,這道僅能從內部開啟的大門直徑150~180厘米,厚40~50厘米,重達500公斤左右。
考慮到石料材質堅硬,與周圍環境存在差異性,推測這道圓形轉門是從外面搬運進來的。
雖然建造這樣規模巨大的地下城市是一件大工程,但是開鑿巖石的工作并沒有想象的那么艱難。這附近的基巖是由火山灰堆積形成的凝灰巖,挖掘時質地偏軟,在與空氣接觸后會逐漸變得堅硬。
但是在地下建造這樣一座能夠居住1萬人的城市并不是某些人偶然間的想法,肯定有什么強烈的動機。這些如蟻穴般復雜的建筑物,也并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
那么,這座地下城池究竟修建于什么時期呢?
有關卡帕多西亞地下城市的記錄最早可以追溯到基督誕生之前的公元前400年,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在《長征記》中曾有如下記述:
村民的住家都建在地下。進入住家的入口都像井口一般十分狹小,但是地下的房間十分寬敞。地下還飼養著家畜,有綿羊、山羊、雞鴨、牛等等,家畜們通過密道進出地下。密道的入口十分隱蔽,不易被發現,村民們用梯子進入飼養家畜的房間。
也就是說,在公元前400年時,地下城市就已經存在了。而且它的功能不是避難所,而是日常生活的地方。遺憾的是我們依然無法確切知曉它誕生的時間。
不過目前考古學家們對此已有一些普遍性觀點。
據考古學分析,地下城市應該建于公元前7~8世紀。當時居住在卡帕多西亞的弗里吉亞人將這里作為儲藏所或躲避襲擊的藏身之地。
羅馬時期居住在這一區域的則是講希臘語的基督教徒。可以確定他們將地下的洞窟進行了大幅度的擴建,將其中幾個房間作為禮拜堂,并以希臘文字進行了雕刻。在8世紀到12世紀的拜占庭時代,東羅馬帝國同已經崛起的伊斯蘭化阿拉伯人展開交戰,故而地下城市再次成為避難所。14世紀蒙古人入侵時這里也發揮了同樣的作用。
后來希臘的基督教徒們利用這種地下城市躲避了伊斯蘭教領導者的迫害,直到20世紀的1923年,希臘和土耳其?;?,并進行人口交換后,這里才沒有繼續被使用。
基于以下原因,土耳其考古學家烏邁魯·德米路認為,德林庫尤建筑或許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
首先,地下城市的上層部分(舊)和下層部分(新)風格迥異。
其次,上層部分巖石工具切割的痕跡已經完全消失了,但是下層部分的痕跡還清晰可見。鑿子的痕跡需要歷經多年才會消失,這就說明建筑最頂層和最底層的建造年代相隔久遠。
不管怎么說,這40多個巨大的地下城市,有著能夠容納2千個家族居住的空間,其建造目的遠不止作為暫時的避難所之用,這背后必然有什么長期性的、更為強烈的建造動機。
1.28萬年前的“毀滅之冬”
由英國作家葛瑞姆·漢卡克所著的《神之魔術》,在2015年9月一經出版面世,就一躍成為暢銷書。
有關卡帕多西亞的地下城市,漢卡克在書中提及:
毫無疑問,考古學家們認為是弗里吉亞人最早建造的這些地下城市。但是他們只是眾多利用這座地下城市的文明之一。這奇異的地下建筑物出現時間很有可能遠遠早于弗里吉亞人,也許可以追溯到“毀滅之冬”時期,即始于1.28萬年前的新仙女末期。
何為新仙女末期呢?末次冰期最寒冷的階段是距今2萬年前的極頂期,從那時起地球開始逐漸變暖,1.28萬年前的氣候甚至比現在的地球還要溫暖,因此地球上的冰帽開始融化。然而就在此時,突然進入了比2萬年前的極頂期還要寒冷的極冷時期,其成因不詳,不過近年有理論認為是彗星墜落導致的。極冷時期突然開始,又在1200年后突然結束,突然結束的原因依然不詳,而厚度達3000米的冰帽融化后導致地球的海平面上升了200米。
葛瑞姆·漢卡克認為,當時的人們可能是為了躲避“毀滅之冬”才建造了地下城市,并搬入其中生活的。而世界上的確有一些神話傳說曾出現過“毀滅之冬”。
《神之魔術》一書中,瑣羅亞斯德教的宗教故事中也出現過地下城市。網上也有民間傳說講到,一個名叫伊瑪的人得到神明指示,建造了一座名為“巴魯”的地下建筑物。地下城市巴魯“有多層地下室、長3公里、寬3公里,有道路、有房屋,能夠容納2千居住,有人工照明,最后伊瑪通過金指環將其關閉”。這些描述與卡帕多西亞的地下城市極其相似。
如果伊瑪建造巴魯城的目的是為了躲避“毀滅之冬”,那么也不能排除建造卡帕多西亞地下城的目的也有可能是為了躲避天地異變這一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