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紅+侯新+徐義萍
摘要:指出了目前我國城市河道普遍存在污染較為嚴重、水體水質較差、河水流動性差等問題。在系統分析了城市河道水環境問題根源的基礎上,提出了貫徹落實“河長制”、加強污染源控制、堅持生態理念、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宣傳教育等治理途徑。以期建設功能豐富的良性城區河道生態體系,有力支撐區域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城市河道;水污染;生態治理
1 城市河道生態治理概況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態,它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和基礎保障[1]。2013年7月31日,水利部正式下發了《關于加快開展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水資源函〔2013〕233號),將全國45個城市列為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生態是未來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山水是城市發展的特色和靈魂。為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文件要求,進一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鞏固城區河道綜合整治成果,深化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城市形象及群眾生活品質,真正構建“綠水青山、碧水藍天、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諧共生的城市生活環境,急需探索切實可行的城市河道生態治理模式。
2 城區河道存在問題
自古以來,人們就有著濃厚的“水情結”,特別是對于常年生活在“水泥森林”的都市居民來講,河道成為一個城市最富有靈性的自然景觀,擁有一個優美和諧的水環境更是一種強烈的渴望。河道整治在生態城市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河道整治應從美化景觀、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等方向出發,進行綜合整治,從而保持城市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建設人與水和諧的生態城市。目前我國城市河道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污染較為嚴重、水體水質較差、河水流動性差[2,3]。具體問題如下。
(1)市政管網不完善,截污不徹底。城區尤其是老城區排污系統問題嚴重,部分區域未配套排污管網,雨污管道混接嚴重,大量區域二三級管網缺失,老城區基本未實行雨污分流,致使部分污水經雨水管道直排河道,同時由于雨水大量進入污水管道,導致部分污水管道破裂。沿河截污管道建設不到位,破損導致大量污水入河,且多為污水直排[4]。
(2)城區河道水源匱乏。受城市建設和防洪考量,城區河道斷面往往受到限制且河岸硬化,除汛期外,河道水量較少,有些河道長期處于死水狀態。
(3)城區污水直排問題突出。造成污水直排問題主要是由于部分居民小區給排水設計不規范,企業單位、商戶等監管處罰力度不大,導致污水直排現象嚴重。
(4)城區各類垃圾造成水體污染。造成此問題的原因主要是企業單位、商戶和市民不良行為較多,污物隨意亂排亂傾倒現象普遍。尤其是河道兩岸有多處菜市場、攤位(夜攤)、餐飲店及門市,人為亂搭亂接雨污管道、生活垃圾和污水隨意傾倒,甚至直接傾倒入河等不良行為較為嚴重,城區河道上游徑流還存在農家排放污染。
(5)城區河道自凈能力差。城區河道通常天然性窄小,大部分屬季節性河流,因遠離大江大河、無其他大型水源補給,特別是在枯水季節較為缺水,河道自身生態納污能力較低。
(6)城郊農業污染不容忽視。農戶施用化肥、農藥不科學,不合理,污染物隨降雨徑流進入水體,導致水體污染。
(7)水產、畜禽養殖不規范。水產養殖有肥水養殖現象,養殖廢水隨降雨或清塘時換水進入河道,對水體水質產生一定的影響;畜禽養殖仍處于無序發展狀態,養殖戶根據市場需求,可以短時間內在房前屋后建設廠房,導致部分區域產生的污染超過土壤及外部環境消納能力,多余污染物甚至直排河道,造成水體污染。
3 城區河道生態治理的建議
城區河道生態治理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點多、面廣、戰線長,需要既抓好任務分工、責任分解,又注重部門聯動配合、社會廣泛參與??傮w治理思路:采用“截污+補水+生態治理”的治理模式,同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著力讓城區河道實現“在污染源頭上可控、在生態需水上能補”,并形成一個功能豐富的良性生態體系,有力支撐全區經濟社會發展[5,6],具體建議如下。
(1)積極探索落實城區河道“河長制”。201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目的是由黨政領導擔任河長,依法依規落實地方主體責任,協調整合各方力量,有力促進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等工作。“河長制”由黨政領導牽頭,各職能部門分段包干,職責明確,從而為河道生態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強污染源控制。進入城區河道的污染源種類多樣,且點多、面廣。首先,要對城區河道污染源進行詳細的調查,摸清每一種污染源的分布、數量及輸入的途徑;其次,針對不同污染源及其輸入途徑制定合理的阻斷措施,基本思路是對污染源執行“污染源頭控制+過程阻斷+終端調控”的模式。只有對城區河道污染源實施了有效控制,使進入河道的污染源小于水體的納污能力,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城市河道水體的水質。
(3)補水工程和河湖連通要貫徹落實生態發展理念。為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和城區河道生態需水問題,一些城市提出了“河湖連通和對城區河道進行生態補水”的方案。在河道補水和河湖連通工程中,要貫徹落實生態發展理念。河流不僅僅是過水的渠道,而是一個以水為載體,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周邊環境組成的一個完整的、復雜的生態系統,天然的河流生態系統具有對外界干擾的自我修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特征。因此,在河湖連通過程中,要將河流作為一個完整的生命體來對待,而非簡單的行洪通道,否則就無法營造出人水和諧的水生態環境,還有可能引起新的生態環境問題。
(4)完善城區河道管理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城區河道的生態治理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其中的工程措施有一定的工期,但是工程措施完工以后,后期的管理、監督、執法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要制定完善河道管理制度,形成長效治理機制。
(5)加強宣傳教育,吸引廣大民眾參與。城區河道的生態治理與廣大的市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打造“綠水青山、碧水藍天、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和諧共生的城市生活環境,是所有市民的共同理想。因此要加強河道生態治理的宣傳力度,告訴人們:什么是河道生態治理,人們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動會導致水體污染,怎樣做可以避免水體污染。培養廣大市民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大家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營造人人“懂水、節水、親水、護水”的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趙 鴻,劉 媛,李 婧.基于河道治理的城市河流生態修復[J].西北水電,2015(1):12~15.
[2]楊 玲,鄧卓智,周志華.北京市城市河流生態治理小結及建議[J]. 水利規劃與設計, 2014(8):6~9.
[3]蔣慶云,王素梅,姜思華.北京市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山西建筑, 2011, 37(14):204~205.
[4]江 軍.城市河道綜合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山西建筑, 2007, 33(20):361~362.
[5]季樹凱. 天津市城市河道污染原因及治理對策分析[J].海河水利,2015(8):16~17.
[6]張軍紅,王文鑫,徐義萍,等.我國城市雨洪資源化利用前景分析[J].考試周刊,2015(53):192~193.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Ecological Improvement of Urban Rivers
Zhang Junhong, Hou Xin, Xu Yiping
(Chongqing Hydraulic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College,Chongqing 402160,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there is widespreadproblemslike serious pollution,poor water quality, poor water mobility in Chinas urban rivers.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d the root causes of urban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problemssystematically, then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tosolve the problems,including implementing the “Hezhang system”(party chiefs at all levels as “people in charge”, responsible for river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area), strengthening the control of pollution sources, persisting in ecological concepts, establishing long-term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and educationetc.We hoped to set up anonmalignantecological systemofurban rivers withrich functions to strongl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Key words: urban river; water pollution; ecological impr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