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祥

摘要:指出了節能減排已成為全球的熱點問題,交通運輸行業能耗巨大,通過對港口能耗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分別構建了港口能耗影響因素體系,并在對港口用能情況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港口節能減排及綠色發展建議。
關鍵詞:港口;影響因素體系;能耗
1 引言
目前,交通運輸行業已成為我國能耗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港口是交通運輸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且港口地理位置和管理較為統一,實施各類節能措施更為便利,可順利實施各類節能減排措施,港口作業過程是港口生產中的主要耗能環節,建立港口能耗影響因素體系,對港口用能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及時有效地采取相應措施控制能耗,可緩解或解決生產矛盾,提高經營效益。
2 建立影響因素體系的必要性
碼頭能耗控制的主要問題是合理有效地對場地進行規劃,減少作業沖突,提高港區作業效率,減少能源消耗,降低運營成本。但受限于船期安排、各種貿易政策、異常天氣等,均會造成到港船舶及車輛數量的不平衡,從而導致生產作業的不平衡和能耗情況的不穩定。
由此,相關港口及碼頭管理部門有必要對生產作業過程中的效率、安全和能耗等因素建立科學的能耗預警反應機制,以應對生產的不平衡性。據統計,集裝箱碼頭生產淡旺季吞吐量相差15%以上,同一年不同季度或不同月份的集裝箱碼頭的能耗可能存在很大差異,同月不同日期、不同班次、不同時段進出港作業能耗來源和比例也可能差別很大。鑒于此,碼頭管理部門有必要建立能耗預警反應機制,根據條件的變化,科學配置生產資源,合理調整作業方案,實現企業經營效益最大化。
3 國內外研究現狀
葛振鳴等[1]通過篩選得到45項單因素指標,針對不同類型的港區有所分異,整個評價體系分為5個準則層和10個因素層,并采用AHP(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各層次的權重分配。嘗試對上海港7種主要類型(集裝箱、件雜貨/成品、多用途、干散、糧食港區、液散、客運)的15個港區進行了現狀評估.最后,項目還提出了航道淤積、生態風險等非定量生態港評價因子。郭真[2]選取科學的指標,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構建模型并確定指標權重,結合欽州港進行實例分析,并根據實證分析結果給出相應發展對策。歐陽斌等[3]研究構建了一套基于綜合性指標、系統性指標、管理性指標、特色性指標等4大類指標的綠色低碳港口評價指標體系,并提出了相應測評方法及標準。以廣州港為案例,分別對2013年發展現狀水平和2016、2020年規劃水平開展了實證評價。李思曄[4]就綠色低碳港口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與應用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張騄[5]通過對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分析,提出了通過DPSRC模型來建立生態型港口評價體系,并對具體的指標內容進行了列舉說明。
4 評價機制的建立
研究通過對國內各類港口的充分調研,掌握其能耗變化規律,并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在此基礎上,咨詢行業專家,考慮各類應先因素,最終制定港口裝卸設備能耗評價體系見圖1。
評價標準分4類:優(86~100)、良(70~85)、中(50~69)、差(50以下)。根據上述評價標準,分別對42個評價指標(D1-D42)進行加權計算,得到港口綜合得分。
在此基礎上,應重點分析各三級影響因素(C1-C5)的得分情況,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當三級影響因素在75~85之間時,說明港口在該方面稍有欠缺,應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采取一定措施,優化港口用能;當某項評價分數在60~74之間時,說明該方面存在一定問題,應盡快分析原因,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當某項分數小于60分時,說明港口企業在該方面存在嚴重問題,必須立刻采取措施。
港口工作人員根據圖1中的各類二級指標的得分情況,分析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采取相應措施。
5 措施建議
5.1 提高港口服務能力(C1)
加強能源管理制度和標準體系的制定,開展能源消耗的考核考察工作,定額的考核是企業運營管理開展的基礎,也為企業今后的統計分析提供了科學客觀的數據支持。港口定期檢查主要的機械耗能設備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做好能源消耗的統計分析記錄工作,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據。
港口生產調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港口能耗。合理配置裝卸機械,減少待機時間;合理安排工藝流程,縮短運距;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削峰填谷”,這樣便可取得明顯的節能效果。操作技術水平對碼頭環境有較大的影響。如果操作效率低,集卡停留時間長,則不但產生汽車尾氣污染,同時還產生大量的噪聲污染。
積極推廣綠色照明工程,科學、合理地控制照明照度。如采用分段、粉飾控制照明亮度、調整功率、無功補償、高精度穩壓等方式降低電能消耗,減少電能消耗。
5.2 提高港口作業效率(C2)
首先,當港口出現服務人員或服務器械不足的時候對港口的職工、作業機械數量和閘口數量,及時增減;其次,協調港口的泊位數量,合理的增減泊位數量;再者,優化港口的堆場面積,對集裝箱進行合理的布局與堆碼,充分利用堆場的空間,實現高效率的堆場工作;最后,對于在港船舶和即將到港的船舶進行合理的安排與協調,使港口能夠盡可能地降低船舶在港等待時間,及時完成船舶的裝卸工作,提高船政公司的滿意度,降低港口和船舶的能耗。
根據岸橋、場橋的工作情況,協調兩者與集卡之間的工作關系,與以往數據對比當前港口堆場平均堆存期、集卡空載率、場橋利用率、岸橋利用率,及時調整以上因素的異常,確保港口處于一個高效運作、集卡空載率較低、平均堆存期短的狀態。
5.3 完善港口財務制度(C3)
港口需要建立健全監督的體系機構,統一協調,有效的提高港口作業的效率,減少港口作業中產生的能源浪費,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監督監管。
積極開展節能宣傳教育工作,做到港口內部人員自覺遵守。加強港口的降低能耗培訓工作,聘請港外節能減排工作的專家任職,為港口的全面節能提供有力保障。
定期檢查作業機械運行狀態,遇到問題及時維修或更換,以確保港口的能耗成本處于較低的水平。
5.4 降低港口能耗指標(C4)
對于特殊用途的集裝箱,推進新能源提供電力,并劃分特殊存放區域,確保集裝箱能夠快速、便捷地存儲與運輸。
全力促進港口節能技術創新,引進和借鑒國外的新型節能技術和管理理念,廣泛使用新型節能環保材料,結合我國港口實際,全面促進港口節能減排。
參考文獻:
[1]葛振鳴, 周 曉, 程健敏,等. 生態型港口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初探:以上海港為例[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08, 17(3):329~335.
[2]郭 真. 欽州港港口物流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物流科技, 2016(11).
[3]歐陽斌,王 琳, 黃敬東,等. 綠色低碳港口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與應用[J]. 水運工程, 2015(4):73~80.
[4]李思曄. 綠色低碳港口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與應用[J]. 工程技術(文摘版), 2016(6):1777.
[5]張 騄. 論生態型港口評價體系的建立[J]. 企業技術開發, 2014(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