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洮南市處于農牧交錯區及普通玉米調減區。在玉米價格下滑的情況下,種好玉米總的原則是降低成本,科學管理,提高產量,創造效益,最終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關鍵詞:玉米種植;價格下滑;科學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3.7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5.011
洮南市處于農牧交錯區,又是普通玉米調減區,隨著國際玉米價格的下滑,吉林省的玉米價格由2016年1月風干籽粒每公斤1.7元到2017年1月的風干籽粒每公斤1.0元。據在洮南市黑水鎮黑水村調查,2016年外包地,承包費每公頃為6500元,種子、農藥、化肥、灌溉等費用需要5500元,共計每公頃投資12000元。玉米產量7500公斤,按當前每公斤1.0元計算,每公頃收入7500元/公頃,這樣每公頃虧損4500元。而且從消息看玉米未來價格沒有上行趨勢,因此要想繼續種植玉米必須采取以下對策:總的原則是降低成本,科學管理,提高產量,創造效益,最終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1地塊選擇
1.1要有水源保障
因為玉米是需水較多的作物,只有保證充足的水源,才能保證玉米在需水關鍵時期獲得足夠的水分。
1.2地勢平坦,土層深厚
地平便于灌溉和機械化作業,土層深厚有利于根系發育,吸收營養,壯大植株,合成更多的有機物,為形成籽實產量奠定基礎。
2品種選擇
選擇高抗倒伏耐密高產的品種,可選用農華101及其他類似品種,每公頃保苗必須達到7.5萬株以上。
3種子處理
3.1曬種
曬種可以打破種子休眠,提高種子體內酶的活性,增強種子發芽率,出苗率可提高13%~28%。同時日光中的紫外線還可以殺滅種子表面病菌,防止一些病害的發生。曬種方法:在陽光充足的時候選擇向陽背風的地方把種子攤開,厚度為3厘米左右為宜,每隔3小時翻動1次,連續曬種2~3天即可播種。注意不要放在水泥地上或金屬器皿里曬種,防止灼傷種子。
3.2藥劑拌種
防治絲黑穗病和苗期病害:用15%三唑醇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4%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可采用50%辛硫磷按種子重的0.2%拌種,具體做法:100克乳油對5公斤水均勻噴撒在50公斤種子上,悶2~3小時后攤開蔭干后播種。
3.3種子包衣
采用人工或機械用種衣劑包衣種子,是防治苗期地下害蟲、苗期病害,提供肥源,預防絲黑穗病的有效措施。種衣劑是由殺蟲劑、殺菌劑、復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長調節劑、緩釋劑、成膜劑等加工制成。可防治地下害蟲和苗期病害,防除種子帶菌,促進生長發育。可按一定的藥種比(一般2%)處理種子,種衣劑在種子表面3~5秒迅速固化成一層藥膜,好像給種子穿上“防彈衣”。對絲黑穗病常年發生的地塊,宜選擇含戊唑醇的種衣劑,同時正確使用含烯唑醇成分的種衣劑(播種深度超過3厘米產生藥害)。對叢生苗較多的地塊,宜選用含有克百威含量7%以上的種衣劑,可有效防治玉米苗期地下害蟲和絲黑穗病等土傳病害,使苗齊苗健,為高產打下基礎。
4田間管理
4.1整地
秋翻春耙,旋耕打壟深施肥,使耕層土壤細碎,通透性好。這樣才能保證抓全苗,抓齊苗。
4.2播種
一般年份可在4月下旬~5月初,5厘米土層溫度穩定通過10℃以上,即可播種。適宜深度3~5厘米。最好采取機械精量播種。
4.3水肥管理
通過水肥一體化實現植株需水時給水,需肥時給肥,不亂給、盲給,避免浪費,這樣作物能夠在需要養分時及時供給,使作物生長發育處于最佳狀態,均衡發展,形成群體豐產相。一般在7月上旬,如果無有效降雨或降雨小量必須補充水分,最好結合灌水追一次肥料,玉米灌漿期必須灌一次透水,這對籽實發育很有幫助。
4.4保證種植密度
每公頃保苗必須7.5萬株以上,單株粒重0.175公斤以上,才能保證每公頃產量在1.3萬公斤以上,這是保證產量的基礎。
4.5病蟲、草害防治
堅持統防統治,預防為主的原則。統防統治既經濟又有效,在病蟲害發生初期結合測報數據,當作物達到防治指標時及時防治,效果好,省時、省力。
4.5.1除草 地膜覆蓋的應在播種后覆膜前每公頃噴施包收(山東勝邦綠野有限公司生產,總有效含量42%其中甲草胺10%,乙草胺14%莠祛津18%),每瓶1公斤,4瓶/公頃。裸種的在播后苗前使用包收6瓶/公頃。
4.5.2防蟲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7月10日左右用0.1%~0.2%辛硫磷顆粒劑防治玉米螟。
4.5.3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7月上旬如果發現有零星發生大斑病時及時防治。每公頃用25%咪鮮胺1公斤,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一般防治1~2次即可。
5收獲
收獲的標準是苞葉變白干枯,同時籽粒基部出現黑層、籽粒乳線消失,這個時期收獲玉米的籽粒產量最高。最好使用機械收獲,經濟、迅速、便捷。
6結語
如果按照以上步驟操作,除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外,每公頃產量可望達到1.3萬公斤以上,按每公斤1.0元計算,每公頃收入1.3萬元。每公頃投資為承包費4000元,其他費用5500元,共計9500元,每公頃收入3500元。玉米面臨國際、國內價格下滑,國內庫存積壓、難以轉化的情況下,要科學種植,不宜盲目擴大再種植面積,造成有產量無效益,甚至賠錢。最好和企業簽好訂單,然后在合理安排生產。
作者簡介:王慶革,正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