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清
(杭州市余杭區五常中心小學,浙江 杭州 310000)
“原本性音樂”在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節奏感中的應用
王 清
(杭州市余杭區五常中心小學,浙江 杭州 310000)
奧爾夫教學法中的精髓是 “原本性音樂”,本文從“原本性音樂”的理念闡述、小學低段學生的音樂學習特點及“原本性音樂”在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節奏感中的應用三個部分,結合教學實例從語言、動作、打擊樂器上對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節奏感的運用分別進行闡述,旨在為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提供關于原本性音樂在小學低段學生節奏感的培養上進行啟示,從而在教學中更好的運用“原本性音樂”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的節奏感。
原本性音樂;小學低段學生;節奏感
奧爾夫曾說過:“原本的音樂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樂不只是單純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密切結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原本性音樂強調的是原本,即最初的、最原始的東西。
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原本的樂器、原本的節奏、原本的語言和動作,“原本性音樂”使得學生作為演奏者、表演者直接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主動地學習,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習并掌握音樂知識。這樣的教育理念非常適合小學低段音樂教學。
小學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小學低段是指一、二年級的學生,小學中段是指三、四年級的學生,高段是指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戈爾頓曾說過:“從嬰乳時起直到9歲,比9歲以后進行認真的音樂教育效果要大得多。”小學低段的學生,年齡大多在6-9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同時感知節奏和和聲,是培養節奏感的重要時期。
小學低段的學生無論從身體還是心理上都帶有幼兒的特征。注意力不集中,控制能力差,其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于他們來說,音樂學習更像是一種體驗音樂活動的過程,在音樂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全過程。小學低段的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常常有好玩、好奇、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喜歡在唱歌時隨著音樂自由舞動、喜歡生動形象的事物、歡快活潑的歌曲、多種多樣的音樂游戲。
(一)節奏與節奏感
什么是節奏? 節奏似乎是很難下定義的,我翻看了李重光編著的《基本樂理》一書中關于節奏的定義:節奏分為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在音樂中節奏也可以理解為整個音樂作品中段落的比例平衡關系。狹義講:就是用強弱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系。而節奏感,也就是人對于節奏的感覺,良好的節奏感使得人們能夠準確表現音樂的節奏、節拍、速度、時值等音樂基本要素。小學低段的學生,是一個人接受學校音樂教育的關鍵期,運用“原本性音樂”培養良好的節奏感,對于培養一個人擁有良好的節奏感是至關重要的。
(二)語言在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節奏感中的應用
語言是人們平時交流時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最原本的,這正切合了奧爾夫“原本性音樂”的理念。語言在小學低段學生音樂課教學中運用頗多,尤其是按節奏朗讀歌詞的形式。
例如:小學一年級的第一課中《你的名字叫什么?》這個課例,在教學中通過音樂游戲,老師演唱歌曲前兩句問學生的名字,學生介紹自己的名字,初步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時值。


(三)動作在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節奏感中的應用
結合動作的音樂教學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在這里主要以聲勢和舞蹈動作進行闡述。奧爾夫的聲勢是指將人體作為樂器,通過運用身體樂器掌握音樂節奏,無需借助于其他樂器,是最原本最純粹的樂器。聲勢的基本動作有:拍手、拍腿、跺腳、捻指四種。例如小學低段學生對四拍子強弱規律的掌握比較難,運用聲勢可以很好地掌握。
例如,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聲勢活動,感受四拍子的強弱規律,從而更好地演唱四拍子的歌曲。

舞蹈動作在小學低段音樂教學中使用的很廣也很靈活,以二年級下冊歌曲《郊游》為例子,雙手擺動作為舞蹈感受和掌握二拍子的強弱。
(四)打擊樂器在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節奏感中的應用
奧爾夫的打擊樂器在小學低段學生的音樂教學中運用非常廣泛,常用的大致分為三類:木質的有沙錘、木魚、響板、雙響筒、蛙鳴筒等(聲音清脆、短促,適合運用于節奏快的節奏型);金屬類的有三角鐵、碰鈴等(聲音綿延,適合運用于有余音的歌曲伴奏之中);皮革類的有鈴鼓等(音量大、聲音渾厚,適合運用于強拍上)。這些樂器都是演奏簡單、極易掌握的樂器,非常適合用于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的節奏感。
奧爾夫的打擊樂器是小型的樂器,價格低廉,在音樂課堂中不僅可以作為訓練節奏的工具,更可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在此,我舉例說明打擊樂器在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節奏感中的應用。
例如:一年級上冊歌曲《小青蛙找家》
這首歌曲輕快活潑、伴奏樂器應該采用打擊樂器中的木質樂器進行伴奏,在木質樂器中響板的聲音與小青蛙的叫聲十分相似,所以在小青蛙叫的地方進行伴奏,是非常合適的,響板伴奏的節奏型如下:

學生在伴奏的過程中,邊演奏樂器,邊演唱樂曲,很好地掌握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組合進行的節奏,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節奏感。
總之,“原本性音樂”在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節奏感中的應用是十分靈活多樣的,可以設計穿插在教學的任何一個環節,培養小學低段學生良好的音樂節奏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值得我們重視與推廣,以便更好地發揮“原本性音樂”在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節奏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