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建順
創新機制 示范引領全面提升離退休干部黨建工作水平
——渭南市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建設工作紀事
文/甘建順
近年來,渭南市在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建設工作中,始終堅持為黨的事業增添正能量的價值取向,深入貫徹落實中辦3號文件精神,積極探索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建設的新途徑、新方法,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加強示范引領,持續推進了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建設科學化水平。
渭南市把抓好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建設作為加強離退休干部黨建工作的基礎和關鍵,通過重點攻關,全市11個縣(市、區)均設立了離退休干部黨(工)委,配備了專(兼)職黨(工)委書記或專職副書記,落實了基層離退休干部黨建工作主體責任,確保了離退休干部黨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在規范黨組織設置方面,按照“三個有利于”原則,采取7種形式靈活設置基層黨組織,對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干部黨員較多的,采取與單位在職黨員合編或單設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的形式,納入原單位黨組織管理;對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干部黨員較少的,建議幾個單位聯合設立黨組織,由各單位共同管理;對破產改制困難企業離退休干部黨員根據居住情況設立黨組織,能夠管好的由主管部門管理,管不好的交同級離退休干部黨(工)委管理;在老年大學學術團體、活動團隊設立臨時黨組織,由同級離退休干部黨(工)委管理;對農村(社區)離退休干部黨員,將組織關系轉入農村(社區),由鎮(辦)黨委管理;對易地安置離退休干部黨員,將組織關系轉入安置地黨組織管理;對流動的離退休干部黨員,將組織關系轉入流入地黨組織管理。通過加強對各級黨組織建設工作的分類指導,全市共設立離退休干部黨支部475個,黨小組416個,管理離退休干部黨員16956名,使所有離退休干部黨員實現了組織有歸屬、活動有人管、作用能發揮。
渭南市直離退休干部黨委通過近年來的摸索實踐,形成了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政治學習、組織生活、統一活動日、黨費收繳管理和使用、聯系困難黨員、黨建聯絡員、監督檢查等七項基本制度,經過黨委10個直屬支部和43個臨時黨支部的實踐,證明是管用有效的,目前已在全市進行推廣。經過市委老干部局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實踐總結出的每年“組織一次就近外出參觀學習、開展一次優秀評選表彰、進行一次困難黨員慰問、通報一次老干部工作工作情況、年終召開一次離退休干部黨員座談會”的“五個一”的基本工作要求,證明是符合離退休干部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基本要求的成功經驗。市工信局離退休干部第二黨支部形成的“陣地建設標準化、學習活動規范化”的經驗,為全市離退休干部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提供了新的樣板。同時,指導各級離退休干部黨(工)委和基層黨組織采取“財政部門撥付一些、上級組織部補助一些,黨委留存一些”的模式,積極探索建立離退休干部基層黨組織經費保障機制。市直離退休干部黨委每年大約拿出5萬元的工作經費,征訂報刊雜志、組織參觀考察、表彰先進典型、開展黨務培訓等,基本保障了各直屬黨支部日常活動和工作的開展。通過市直離退休干部黨委先行先試,為各級離退休干部黨組織提供了經驗借鑒,推進了全市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工作經費保障機制的全面建立。
市直離退休干部黨委率先在全市建立了聯系困難黨員機制,由黨委領導班子成員和支部班子成員進行困難黨員“一對一”幫扶,及時掌握離退休干部思想狀況、解決離退休干部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采取爭取黨費補助、財政資金支持等在春節、七一等重大節日對有困難的黨員進行慰問,自2014年黨委第一次黨代會以來,先后對23名困難黨員進行了慰問,發放補助資金1.8萬元,解決了一部分困難黨員的燃眉之急,把黨的溫暖送到了老同志心中。
各級離退休干部黨組織為了保證離退休干部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檔,為基層離退休干部黨支部訂閱了《當代陜西》《離退休干部參考》《老年報》等黨報黨刊,定期為老同志送去文件、黨員學習資料等,方便老同志學習。市直離退休干部黨委先后向各直屬支部黨員配發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以及《黨章》《準則》《條例》等學習資料3800余冊,滿足了老同志的學習需要。根據中省關于開展基層黨組織“七查”和渭南市委關于開展“五查兩補兩促進”工作要求,開展了離退休干部黨員組織關系集中排查工作,建立了離退休干部黨員信息庫,對離退休干部黨員黨費收繳管理使用工作進行了全面規范,增強了離退休干部黨員的黨性觀念和紀律意識。同時,積極組織并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全局性黨建活動,通過采取集中學習、討論交流、召開組織生活會、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對照檢查、整改落實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淬煉了離退休干部黨員的黨性,增強了離退休干部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
同時,各離退休干部黨組織依托紅色資源,開展黨性教育,組織市級離退休干部赴習仲勛陵園、故居和照金革命紀念館參觀學習,組織黨委所屬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赴渭華起義紀念館參觀學習;為每名市直離退休干部黨員購置和贈送了《中國共產黨的90年》和《火炬照亮北方》——渭華起義的信仰精神與歷史地位兩套書籍,組織離退休干部黨員重溫黨的光輝歷史,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激發老同志“在黨愛黨、護黨興黨”意識,教育引導廣大離退休干部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嚴守紀律規矩,永不離黨褪色。
全市離退休干部黨員依托離退休干部黨組織、老干部學習活動陣地、老年社會組織、網絡宣傳、家風家教、公眾活動“六大平臺”,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積極發揮作用。以離退休干部基層黨組織為依托,廣泛開展政策宣傳、科技下鄉、醫療服務、矛盾糾紛排查、志愿公益服務等各項活動,參與老干部人數達到8500多人;老同志以主題征文的形式在主流媒體和網絡平臺發聲,講好渭南故事、弘揚渭南精神、傳播渭南好聲音,共征集發表老同志征文400多份,結集出版老同志回憶錄110多本;渭南老年大學舉辦公眾文化服務專場演出60多場(次),觀看群眾達18萬余人,編排的《火紅的日子火紅的歌》獲慶祝建黨95周年文藝展演優秀節目獎,成為正能量活動一大亮點;渭南市關工委充分發揮全市15萬“五老”作用,做關心下一代的“守護神”,多次被評為全國、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全市各級離退休干部黨員積極參與“萬名黨員憶家訓、萬條家訓進萬家”活動,依托家庭向社會傳播正能量,編發《家風家教集》6萬余冊,編排現代眉戶劇《書記媽媽》《深山訪貧》等十余部劇目,傳播正能量,收到了良好效果。
同時,各級通過創建老年社會組織平臺、老年教育活動站點等形式組織離退休干部發揮正能量,共建立老年社會組織133個,會員16.8萬人,舉辦科普報告會等2400多場次,為群眾義診3.2萬人次,組織歌唱隊、舞蹈隊、書畫協會等活動團隊,常年活躍在農村、學校、廣場、公園、社區,以多種形式歌唱祖國、歌唱生活,點贊渭南,為渭南城鄉增添了一抹美麗的夕陽紅。
先后選樹了市老年書畫協會黨支部、工信局離退休干部第二黨支部、潼關縣桃林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等多個離退休干部基層黨組織,涌現出了孝親敬老模范——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渭南市第三屆十大道德楷模梁星浩同志和20多年如一日義務植樹,在1300畝荒灘地建成古渡林場的渭南職業技術學院老教師齊仲平同志,還有賈蓮貞、黨學民、王偉志等一大批離退休干部黨員先進個人。2016年七一前夕,渭南市工信局離退休干部第二黨支部被渭南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王偉志同志被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大張旗鼓地在《渭南黨建網》和局內刊《老干部工作情況》等新聞媒體刊載他們的先進事跡78篇(次),在《渭南黨建網》設立了《最美夕陽紅》專欄,用身邊的典型感染人、激勵人,廣泛引導全市各級離退休干部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離退休干部黨員向先進學習、向標桿看齊,為黨的事業增添正能量。
人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至今默默無聞,應該不具備“狀元”的潛質吧?但是再平常的崗位,卻也可以讓一個人心生喜愛,日久眷戀,不忍離開。從2007年8月到現在,整整十年,離退休服務工作讓我找準了人生定位,工作中我和老同志結下了親如家人的情緣。因為這份情緣,使我對事業、對生活傾注了濃濃的愛,我的人生閱歷也因此豐富多彩。
2007年8月,在長慶油田礦區物業服務業務重組整合中,我被調到甘肅慶城綜合服務處離退休職工管理科,當了一名綜合干事,具體負責離退休系統宣傳工作。
到崗位后,領導安排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創辦一份內部刊物。雖然我在報社工作過,但仍然感覺壓力很大。創刊之初,從刊物名字、欄目設置、版面設計、封面設計、素材采集、人物采訪、頁面插圖、校對等工作均由我一人負責。我先是翻閱了大量的老年雜志和報刊,走訪了上百位離退休老同志,和他們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和編輯朋友交流,向他們請教。在擬定備選的三十多個刊名中,我以老同志意見為重,最終確定刊名為《溫馨生活》。日夜奮戰,兩個月后第一期《溫馨生活》終于出刊了,嗅著墨香,我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溫馨生活》是長慶油田礦區事業部為老同志創辦的第一份刊物,創刊號是黑白版面,設置五個欄目,雖然只有薄薄的四十幾個頁碼,而且只印刷了200本,但還是得到了離退休管理部領導和老同志的充分肯定。如今,《溫馨生活》編輯部隊伍由當初我一個人增加到現在十幾個,且以離退休干部、老科長、老政工為主體,通訊員隊伍也在不斷擴大。刊物封面由最初的黑白版改成了彩色版,印本也成倍增加。如今,《溫馨生活》已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