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輝南縣朝陽鎮中心小學 王曉春
淺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
吉林省輝南縣朝陽鎮中心小學 王曉春
“得語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天下”。語文教育中,作文被擺在了重要位置,占了語文試卷的30%以上。寫好作文是考好語文的關鍵。除卻考試功能外,作文更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從寫信、QQ聊天、微信、到電子郵件等,漂亮、出彩的語言,總能顯現一個人的素養及本事。作為語文老師,通過怎樣的作文方式才能夠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重要的課題。多年的一線實踐,我覺得以下三點至關重要。
培根曾說過:“經驗論者像螞蟻一樣只知道收集簡單的材料;而科學論者像蜜蜂一樣把采集的花粉進行消化和加工,并釀成蜂蜜”。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力所能及的用我們的引導、點撥、鼓勵,讓學生做能“釀成蜂蜜”的“蜜蜂。”
小學生由于生活經驗的匱乏,寫作起來常常人云亦云,立意膚淺。例如寫《××年后的母校》這篇文章,大部分同學的立意是贊頌社會的進步,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力度,學校辦學條件如何改善,校園校舍多么美麗、壯觀。當然,這種想法沒有什么錯誤,但沒有突破傳統觀念和看法。這時,就需要教師的鼓勵與引導,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全面客觀的看待事情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如果從憂患角度來立意,由于污染嚴重,軍備競爭賽,局部戰亂不斷,此類情況不能改變,若干年后的母校將是一片廢墟。
這樣的立意就自出機杼,翻新出奇,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還引導學生對社會對未來產生憂患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以本為本,課文是積累最好的渠道,想要提高作文能力及素養,不必舍近求遠,立足于學好每一篇課文,吃透每一標本的章法,把語文教材當成寫作的“源”,技巧、方法,作為寫作的“流”,借教材為學生提供神來之筆,助學生筆下生花。書中總會遇到精彩的描寫,動人的場景,引人入勝的好詞佳句,以及讓學生腦洞大開的構思,這些很有必要存入學生記憶的寶庫,讓他們摘記、背誦、仿寫、續寫、表演,使這些信手拈來的材料成為他們的“腦白金”。如以《足跡》為題,讓學生聯想所學的知識寫一篇作文。大部分學生從自身的“足跡”寫起,只有少數學生聯想到了以往的知識。有學生在文中寫道:“魯迅先生是中國第一文豪,他一生的足跡可以用‘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來概括……”這位學生很善于運用課本中的知識,將六年級語文上冊關于魯迅的一組文章中的精華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學以致用,點睛升華。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坦伯格認為,創造力是智力、知識、思維風格、人格、動機和環境六個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創造力不是單一能力或復合能力,而是能力與其它方面的復合。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看到學生的智力因素,還應看到非智力因素對創造力形成的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只有個性的東西才是最鮮活、富有生命力的。如在布置寫《自我介紹》這篇作文時,大部分學生都從自身的長相、愛好、理想出發,寫出或開朗、或勤奮、或上進、或全面的“我”。可有一學生的作文,在班級交流、互評互改中,卻讓大家眼前一亮,津津樂道,課后,紛紛效仿。這位同學因為小時候自己是個病包子,常常吃藥,于是她用藥品介紹的形式,寫出了個性化的自己。其立意角度讓人拍案叫絕。
(上承36頁)
好收拾妥當。他們辛勤勞作,換來了全家的幸福生活。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能引起感情的共鳴的是對父母的感恩之情,這里可寫的細節很多,比如他寫了父親整天泡在水里的手在冬天皸裂的情形,寫了母親天天幫著收拾豬下水的渾身腥臊的氣味和風吹雨中皴黑的臉,都十分傳神。但是文中一段對父親殺豬過程的細節描寫,雖然細致逼真,但血腥味太濃,不能引起人們的美感,且與要表達的情感相離較遠。這樣的細節描寫就不能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
細節來自于生活,但需要我們把平時觀察到的細節用我們的語言描寫出來,這一過程就是創作的過程。恩格斯說,現實主義是除了細節的真實外,還要正確地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這句話雖然重點是說典型性的重要性,但我們也可以看出細節的真實,是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基礎和前提。細節的失真給作文評分帶來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2007年江蘇的一篇滿分作文《懷想天空(農民工)》雖然得了高分,但刊出后,其細節的真實性頗受人們的質疑,其中寫農民工升旗的一段是這樣的:
“下面進行升國旗儀式。”主持人說道。喇叭一下子安靜下來,可是挖土機的嘈雜聲卻更加大了。“該死的農民工!”我不禁抱怨起來,“難道不能讓人耳根清凈一點嗎?連這點道德也沒有,難怪受人歧視!”
“下面升國旗奏國歌。”忽然,挖土機的嘈雜聲一下子消失了。只見農民工們停下了手中的活,筆直地站在了原地,目光有神地盯著國旗。
一個高個子農民工不知怎么進入了我眼簾。大概是來不及找個相對平坦些的地方吧,他的雙腳竟站在高低不平之處。一腳懸空,可他絲毫沒有搖晃,僅憑一只腳死死地抓住了地面,其費力程度可想而知。他的臉上寫滿了“辛苦”,可是嘴角卻帶著笑容。面對這位青松般的高個子,我被震撼了。
初讀本段,頗受感動,作者通過細節描寫,寫出備受人們歧視的農民工兄弟,在升旗過程中竟如此莊嚴神圣。但細細想來,又發現其細節描寫確有不真實的地方。一是施工現場與社會活動場所都應有高過頭頂的圍墻相隔的,因此作者不會看到工地上的農民工是否立正的;二是高空作業時外面都要圍上一層密實的防護網,人在防護網里工作,樓建得再高,我們也是看不到的;況且高空作業安全是第一位的,工人是不能被允許在沒有安全保證下如此危險地站立的。因此這里的細節描寫顯然失真。還有的同學因缺乏生活常識,胡亂編造,使作文失去了應有的科學性,這是也我們要注意的。
其實,當我們材料枯竭,心中無物時,你企圖用虛張聲勢的虛構來填滿你的稿紙時,你的作文已失去了一半的魅力。
作文尚真。只要你真實記錄你的生活細節,真實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你無須虛構,自能動人,成功的細節必將成就作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