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第一中學 張倩倩
詞塊理論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江蘇省新沂市第一中學 張倩倩
詞塊理論是隨著新課標發展進入教師視野的,在詞塊理論下,每一個詞匯都不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由詞組、句型結構、固定搭配等一個統一的整體,每一個單詞都是一個獨立的體系。運用詞塊理論引導學生記憶單詞,能夠將學生自覺地帶入到一個詞匯學習的語境及思維中,避免因詞匯與語法的分離所導致的記憶壓力。
詞塊理論 高中英語 詞匯教學
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學生需要面對大量的單詞記憶任務,即使記住了單詞,也會出現不懂運用、記憶混亂等情況。詞塊理論的運用,直接跳過作為單詞與語法相結合的步驟,直接到達單詞的運用,以一個整體進行記憶,節約了記憶時間等。本文針對詞塊理論及其運用的意義做出探討,以期探索如何將詞塊理論運用于高中英語教學。
詞塊理論是基于詞塊(chunk)延伸而成的概念,最早由Beeker提出,而詞塊理論在教育界至今沒有定論,但基于諸多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已經顯出端倪。概括而言,詞塊是指以一個單詞為核心,構建而成的詞組、句型、固定搭配等的組合,形成一個獨特的單詞體系。在教育界,對于詞塊應當包含的內容多數劃分為如下四個部分:單詞及短語、搭配詞、習慣用語、常見句式等。學生將單詞作為一個詞塊進行理解,能夠節省詞語與語法相結合的步驟,實際上簡化了記憶的環節。
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詞塊理論展開教學,具有如下意義。首先,簡化記憶環節,實現詞匯與語法的融合記憶,能夠減少繁瑣的語法轉化環節,使學生在運用詞匯的過程中更得心應手,減少了會被單詞卻不知道如何使用的困惑。其次,能夠將單詞帶入語境中學習,事實上,在我國英語課堂,經常會出現同義詞,即在漢語中翻譯出來的是一樣的,表達的意義范圍卻并不相同,例如accept與recieve都可翻譯為“接受”,而前者卻是心理上的真正的接受,后者只是表面上的接到、收到,是否真正的接受了卻不一定。最后,能夠教學生如何運用詞匯,每個詞匯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又都是相互聯系的,此時打下堅實的詞匯基礎,能夠為學生日后的詞匯學習發展產生影響,逐漸形成英語思維。
(一)在閱讀中積累詞塊
詞塊本身節省了詞匯記憶的難度,但詞塊仍然需要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積累的。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在閱讀學習中積累詞塊。在閱讀中積累詞塊,首先就要知道自己要尋找什么,在一篇閱讀的學習中,學生要尋找的首先是單詞本身,對于教材之外的陌生單詞,了解即可,必要的時候積累下來,擴充詞匯量,而對于一些熟悉的詞匯,出現不同的含義時,一定要加以記憶,如book作為書籍我們都已經熟悉了,然而作為預定我們卻并不熟悉,live除了生活還有直播的含義,當碰到這樣的一詞多義的情況時,我們要進行積累,當詞匯組成了短語時更要直接積累下來。搭配詞,如be willing to等搭配;還有一些習慣用語,如It is nothing to do with me.等。最后是句子框架,如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這些都應當是閱讀中積累的重要內容。在閱讀中進行積累,其積極意義就在于可以直接借助于閱讀的語境,在積累的過程中觀察詞匯是如何運用的、產生于哪些情境下[1]。
(二)巧妙地運用詞匯工具書
這里指的詞匯工具書,并不是書店買的單詞表或者是教材背后的單詞表等,而是一些專業的英語詞典,如《牛津大詞典》《朗文詞典》以及網絡較為流行的柯林斯詞典等,這些詞典都是具有雙語功能,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雙語詞典,尤其是借助于英語進行翻譯解釋詞匯。進入高中階段,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詞語積累,在這種情況下,閱讀雙語詞典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加之教師的引導,逐漸培養學生的字典使用能力。可以根據學生層次的差別,分別做出要求,對于一些層次較弱的學生,可以先從雙語詞典開始,漢英對比看,而對于一些層次較好的同學,可以引導他們直接使用英語解釋,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與習慣[2]。
(三)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
詞塊理論應用于英語教學,不僅是指對于詞匯積累的意義,更在于其對于英語教學的影響。詞塊理論更應該是一種思考方式、思維模式的培養,這應當是滲透于整個英語教學中的。無論在學習詞匯,還是句子等,都應該培養學生的英語語境意識,自覺的將學生帶入到英語的環境中,可以說英語環境與詞匯的積累在詞塊理論下是相互成全的,而教師可以做的就是通過外部的一些努力為學生構建學習的情境。例如,在學習Friends(人教版必修一)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將美劇《Friends》的一些片段帶入其中,將學生引入這樣的環境中,進行思考與交流,而不是單純的循環詞匯、語法、閱讀文章的講解,單純的講解會使學生仍然感受到自己在課堂中,而不能跳出課堂考慮教師所講的內容[3]。
(四)詞塊教學離不開聽說的運用
詞塊教學理論,實際是是將英語學習置于一種交流的環境中進行記憶,并且是以英語文化、語言習慣為載體的環境,因此,在運用詞塊理論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聽、說的積極性。當然,聽與說的能力也是在我國傳統英語教學中所缺乏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說出來,并且能夠在交流中有所積累,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環節。詞塊更重要的是一種語境、一種互動。教師可以適當的為學生建立一些交流環節,如短劇、短對話表演等。在學習新的單詞后,也可以以該單詞為核心組織一些句子進行說與運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漸被培養起語言感覺與能力。
從整體而言,將詞塊理論運用于詞匯教學中,其實是一種注重語言環境的詞匯學習思路。注重語言環境的培養,共同推進詞塊教學的發展,實際上詞塊教學與其說是一種模式,不如說是一種思路,啟發著教師按照這樣的思路組織英語教學。
【1】高中英語教育思想論【M】.青島:青島海洋高中出版社,2002
【2】有效教學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3】李麗.詞塊理論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