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阜寧陳集中心小學 陶長艷
從“真”字出發,引導學生寫個性化作文
江蘇省阜寧陳集中心小學 陶長艷
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寫作過程中,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從“真”字出發,寫出具有個性化的好文章。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真 小學生 個性化 作文
寫作應該是最具有個性和創造性的教學實踐活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由于學生語言素材積累較少和因為學生年紀小,缺乏生活經驗,所以在寫作過程中,往往會導致學生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空話連篇,文章中沒有學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寫作,這樣就會使寫作教學失去原本的教學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寫作過程中,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從“真”字出發,寫出具有個性化的好文章。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障課堂健康發展的關鍵,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超強的模仿能力和想象力,他們的創造潛能往往儲存在某一獨特的個性之中,但是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于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在上課的時候他們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所說的話也是“左耳朵聽,右耳朵出”,所以我們要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根據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性,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充分挖掘學生的智慧和創造的潛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傾聽學生的心聲,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比如,在一次作文指導課上,大家根據我布置的要求寫一篇關于《最有趣的一件事》的作文,大家寫得都很認真,這時候我發現一名男生在座位上左顧右盼,不停地打擾同桌寫作文,這名男生的同桌表現得極其不耐煩,我看到這種情況,走下講桌,來了這位男生跟前,輕聲問道:“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嗎?”這名男生不好意思的搖了搖頭,然后我問他:“大家都在認真地寫一件自己認為最有趣的事,你怎么不寫呢?”他回答道:“老師,我不會寫,不知道該從哪里下筆。”我聽了笑了笑說:“怎么可能呢?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有趣的童年,在生活中,每一天都會發生在我們身邊好多事情,想一想哪些事情能夠讓你捧腹大笑或者是讓你覺得充滿趣味性,這些都可以寫成作文,老師覺得你平時寫作水平挺棒的,這一次你肯定也能寫出優秀的作文。”學生聽了我的鼓勵立刻打起精神提起筆來,認真的寫作文。由于學生年齡尚小,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不應該立刻采取批評打擊的態度,而是應該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尊重學生,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傾聽來自學生的心聲,能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平易近人,也能夠讓學生“不好意思”的同時努力地想去彌補自己剛剛犯的過錯,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從“真”字下筆,要求學生能夠從自己的真實生活出發,用發現美的眼睛去記錄自己的生活,引導學生寫自己的所感所想和所見所聞,用心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以“真”字為落腳點引導學生寫出具有個性化的文章,使文章更具有靈性和可讀性。
比如,在指導大家寫《我的好朋友》這篇文章時,因為同學們在生活中自己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所以在指導大家寫作過程中,我們就很容易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入手指導大家寫作,但是在寫作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學生為了使文章讀起來顯得更加華麗,而夸大其詞使文章失去可讀性,為了糾正學生這種錯誤的寫作思路,引導學生寫出真實的文章,我引導大家思考:自己的好朋友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特點?你們在一起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情?你的好朋友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通過引導大家思考這幾個問題,大家都能回憶起自己和好朋友在一起快樂的時光,并用筆將自己的好朋友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引導大家從自己的真實生活出發,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而不用去為了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任務而抄襲或模仿一些優秀作文。
小學作文個性化訓練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它需要從小學作文訓練的早期入手,循序漸進的貫穿于整個作文教學過程中,從學生一年級的學習造句開始一直到學生進入到中高年級之后寫段落和寫文章整個過程都要貫穿個性化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題目由老師指定寫作題目,寫作內容不能逾越老師規定的范圍,寫作方法只能遵照老師指定的幾種特定模式,這樣會導致學生寫作逐步走向“單一化”,學生寫出的文章也會是千篇一律,毫無個性而言。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給學生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發揮學生的形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不拘泥于固定的寫作模式。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通常會讓學生寫周記,在學生寫周記的時候,我一般不會限制周記得題材和內容,一般字數也不做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記錄自己這一周的學習生活,或是自己觀看的電影,或是自己閱讀了一本書后的感受,或是自己的小發明小創作等等,都可以記錄在周記中。學生在寫周記的時候會詳細的介紹每一件事情的詳細步驟和分享自己在其中感受到的快樂。學生一周寫一到兩篇不會覺得壓力特別大,許多學生也不會因為完不成作業而去抄襲或模仿優秀作文。通過周記得形式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空間,學生在記錄生活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個性寫作的能力。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以“真”字為落腳點,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和具有個性的文章,使文章更具有可讀性。
【1】施茂枝.失度與失的——從幾篇小學生習作的爭議性評價說起【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7(01)
【2】劉紹玲.關于新課標下作文教學的幾點嘗試【J】.作文教學研究,2007(01)
【3】趙東陽.小學作文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6(12)
【4】王益芬.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學【J】.江蘇教育,2006(24)
【5】時金芳. 作文教學問題歸因探析【J】. 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4)
【6】楊德倫.小學作文教學要實現四個轉變【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6(11)
【7】于樹漫.小學作文教學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思考【J】.小學語文教學,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