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燕
分步落實“小目標” 搭建發展連接橋
楊 燕
根據《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結合學生年級特點,制定了寫字教學的小目標,結合教學實踐,通過具體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分析低、中、高三個年級段在寫字教學時操作的具體策略。
寫字課教學;階段目標;優化
隨著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以及《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等一系列文件的頒發,寫字教學再次真切地進入了課堂,掀起了新的一輪高潮。“書天地獨美,修德藝雙馨”,作為一所AAA級書法特色學校,讓學生人人能寫一手漂亮的字是我們學校追求的育人目標。隨著書法課堂教學、學校課題組一系列研討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常常發現許多寫字教學的公開課,低年級在教“日字旁”,中年級也在教,高年級還是在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有效的,有多少又是在毫無意義地重復學生已經掌握的要點呢?我們迫切地感受到硬筆書法的教學,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各年級段應當根據年級特點明確目標。于是我們根據《綱要》精神,結合學校實際,開展了“小學寫字與書法教學研究”的課題研究,針對各年級段寫字教學提出了分步落實的相應“小目標”,依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為兒童搭建了成長的連接橋。
《綱要》中指出:“小學低年級學習用鉛筆寫正楷字,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筆順規則;會借助習字格把握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書寫力求規范、端正、整潔,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我們的目標:
激發低年級學生對漢字的熱愛,用鉛筆在田字格中書寫,書寫姿勢正確,掌握書寫筆畫、筆順的要領,偏旁部首規范、端正,頁面整潔。
我們的實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剛步入小學階段,剛開始接觸漢字的學生來說,書寫的姿勢、書寫的規范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把最基礎的筆畫、筆順寫規范了,掌握了偏旁部首,才能有更進一步的提高,寫出一手規范字,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漢字的熱情,形成“提筆就是練字時”的習慣。
低年級主要提倡學生用鉛筆在田字格中書寫,田字格有利于學生布局整個字形。鉛筆最好選用HB型號,濃淡剛好,軟硬恰當。2B號鉛筆顏色太濃了,學生年齡小,小手一擦,經常整天烏黑,作業頁面也難以整潔。2H則太淡了,比較硬,運筆的感覺難以把握,也容易折斷。
1.規范雙姿,事半功倍。身正則字正,良好的書寫習慣是寫好字的首要基礎。握筆姿勢正確,有利于學生運筆,點橫撇捺才能得心應手。書寫姿勢正確,不急不躁,專心致志,這樣良好的書寫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是陪伴他們一生成長不可或缺的優秀品質。教學中可以通過寫字歌、坐姿歌等一系列方式方法幫助學生糾正雙姿。
“頭正、身直、臂開、足安”是學生的基本姿勢,“三個一要做到”是提醒學生注意書寫的距離。為了讓學生牢記握筆的要領,老師形象地把右手比作一把小手槍,中指、食指、大拇指以及虎口各畫一個點,扣動扳機,四點握住筆,就能準確地找到相應的點。學生的雙姿必須日日抓,日日反復強調動筆前先擺好寫字姿勢,這絕不是一兩天就能改變的,需要老師足夠的耐心,必須持之以恒。
2.橫平豎直,筆畫到位。筆畫是一個字最基本的構成部分。要想寫好字,首先要寫好筆畫。古人說過:一個字中如果有一個點沒寫好,就好像畫人時一只眼睛沒畫好;如果一個筆畫沒寫好,就好像一個人的一條胳膊壞了。因此,要學習正確的運筆方法,逐步體會起筆、行筆、收筆的運筆感覺。
寫漢字就從寫好筆畫開始,平時的教學中首先突出筆畫的運筆規律,如:長橫是頓行頓;撇是頓行彈出尖;捺是頓行頓拖等等,用最簡潔的口訣讓學生記住筆畫的一般書寫規律。書寫前,要引導學生看清筆畫的形狀,感受漢字筆畫的形態之美,并在書寫時表現出來:點如高峰墜石,提像一把匕首,橫如扁擔,撇似大刀,捺像蠶頭燕尾——書寫時,要學會頓筆、運筆、回筆。
3.抓住規律,筆順有序。新莊小學是一所農村小學,外地學生比例較大,經常發現有少數外地學生漢字書寫基礎比較差,仔細觀察他們寫的字,每個字都像畫房子似的畫出來,依葫蘆畫瓢,想先畫哪筆就先畫哪筆,例如:“口”字,有些同學封筆時的橫從右寫到左。“方”筆順是點、橫、橫折鉤、撇卻偏偏先撇再橫折鉤,字形不容易擺正;帶有走之底的字,要先寫里邊再外邊……筆順亂了,字就難以記憶,容易出現添漏筆畫的現象,有些字的中心也不容易把握,導致錯別字連篇。在小學一、二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每個生字的筆順都編印在文后,給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樣本。因此,強調書寫筆順的一般規律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還是非常必要的。
《綱要》中指出:“小學中年級開始學習使用鋼筆,能用鋼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平正、勻稱,力求美觀,逐步提高書寫速度。”
我們的目標:
三年級學生開始學習使用鋼筆在方格中書寫,四年級全面使用,從整體上把握字形的間架結構,掌握部首書寫的一般規律,做到平正、勻稱、美觀。
我們的實踐:
進入中年級,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的字變丑了,其實學生寫慣了低年級的方方正正的字,大部分都寫得比較大,一下子很難把握字形大小的變化,再加上鋼筆字的教學,所以這是一個必經之路,我們不妨放慢腳步,允許學生有一個蛻變與成長的過程。
1.調整習慣,順利過渡。用鋼筆寫字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難度,必須有一個適應過程,允許學生有過渡的時間,在三年級上半學期主要是用鋼筆練字,作業暫時還是用鉛筆,然后逐漸改變。初接觸鋼筆,必須教會學生認識鋼筆,如何吸墨水,如何保管,如何用筆,如何防止把字寫花等一些良好的習慣。寫鋼筆字的習慣培養好了,書寫才能無后顧之憂。
2.整體把握,關注結字。寫字就好比造房子,現代建筑往往采用框架結構,先搭建框架,將混凝土澆筑成梁柱與樓板,然后砌磚墻,最后做裝修。而梁柱的結構決定著一幢建筑的形態,裝修得多豪華也難以掩蓋結構上的缺陷。同樣,一個好字的形成過程也應這樣。翻開學生的作業本,有些字,頭重腳輕、字形較散、矮胖或者扭成一團等。實際上,一個字能不能給人美的感受,關鍵在于筆畫的間架結構,或者說筆畫的布局。筆畫的間架合理,布局恰當,字就丑不到哪里去,再加上藏頭露尾、中鋒側鋒、輕重緩急等等就更富有書法的韻味了。
3.化繁為簡,探索規律。對每一個漢字都作詳細地分析,既浪費時間,也未必有最好的效果,更不現實。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就要善于發現其中的規律,讓學生掌握規律,省時省力高效地去學習。漢字的書寫都有它一定的規律,我們在教學中就要讓孩子通過學會一個字,而明白一類字的書寫規律。比如,教師通過教學“木”字,讓學生掌握木的寫法。然后引出木字旁的幾種變形:木左、木右、木上、木下。通過讓學生觀察知道木字旁放在不同的位置,筆畫有變化。如“木左”,書寫時要注意“橫要短,豎變長,撇略收,捺成點”。“木下”肩要寬,豎變矮,撇捺要舒展……在歸類、比較中,學生觸類旁通,掌握同一種偏旁的共同書寫規律。
《綱要》中指出:“小學高年級,運用橫線格進行成篇書寫練習時,力求行款整齊、美觀,有一定速度;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嘗試用硬筆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
我們的目標:
高年級學生運用鋼筆或水筆在橫線格進行段篇書寫,注意行款、布局,做到整齊、美觀、講究速度,能獨立創作硬筆書法作品。
我們的實踐:
步入高年級,不能再停留在單個字詞的教學之中,應逐步過渡到段篇的書寫,揣摩行款怎樣書寫更美觀、整齊,布局怎樣更合理,并逐步加快速度。
1.布局和諧,整體美觀。許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單個字已經寫得很漂亮了,可是寫成一行或者一篇就是不好看。這跟書法家的作品是一個道理,基本功練扎實了,關鍵要看布局,怎樣前后呼應,穿插避讓,給人以整體和諧的美感。首先用橫線格書寫,要讓學生了解在線條本子上書寫文字或數字,約占橫線格的三分之二,靠底線書寫,做到整齊劃一。其次,在書寫時要注意大小適中,穿插避讓,比例恰當等,從而提高布局水平和整體美感。
2.優化習慣,提高速度。書寫整齊、美觀與速度一定不能兩全嗎?作為教師的我們不難發現,在每個班級都有一大批完成作業又快又好的學生,究其原因,不是字寫得好不好,而是跟學生書寫的習慣、專心程度大有關系。因此,在平時的練習中,教師不妨多給學生速度方面的訓練,如教給學生看一次寫一句的書寫習慣;一分鐘內,看誰的字寫得又好又快;抄寫一篇文章,誰用時最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作業等等。另外學習楷書練習到一定的程度的學生,不妨練習行楷,這樣既能提高學生書寫的速度,也無形中培養學生專注的學習態度。
3.發揮潛能,創作作品。學習了六年的漢字,練習了六年的硬筆書法,怎樣用最美的方式呈現給大家,不妨嘗試教學生學會創作硬筆書法作品。一幅完整的作品包括:格式、落款、印章。為此首先精心為學生挑選不同款式的紙張,讓學生對豎式、橫式、扇面等款式都嘗試一下。其次通過展示書法家的作品,讓學生發現落款的一般規律,如款字應短于正文,上文不宜與正文平行;落款字體小于正文字體,書體可與正文相同;并且讓學生了解在落款的后面蓋章,印章不宜過大等等,不要小看學生的潛能,當看到他們一幅幅精美的硬筆作品,和那一個個形象逼真的落款印章時,無論是他們自己還是老師,都會有無比的成就感。筆者所在學校每年5月份都會為六年級學生精心準備“畢業生書法作品展”,給學生一個亮麗的展示舞臺,讓學生在書法的道路上擁有一份美好的童年回憶!
“紙上數行字,空中幾朵云”。明窗下,凈幾上,我們將在書法教學的道路上與學生共同收獲人生的靈動與感悟!
J292.1
B
1005-6009(2017)69-0048-03
楊燕,江蘇省宜興市新莊小學(江蘇宜興,214266)教科室主任,一級教師,宜興市語文教學、德育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