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香君
墨香怡情 莊正育人
——墨香文化蘊育學生良好品格的實踐研究
黃香君
書法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培養(yǎng)學生對書法藝術的愛好,不僅能讓學生學得一手好字,更能使其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將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弘揚。為此,新莊小學以書法教學為突破口,開展“墨香文化蘊育學生良好品格的實踐研究”,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形成獨特的學校德育品牌。
設計背景;基本條件;探索方法;活動成效
學校,一個傳授知識、傳承經(jīng)典、弘揚文化的場所。讓學校成為一個“文化磁場”,彌漫優(yōu)秀文化的氣息,讓校園成為師生的精神家園和心靈的棲息地,已經(jīng)成為無數(shù)學校共同的追求。于是,墨香文化便應運而生,它那燦爛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氣息,以及豐富的內涵得到了眾人的青睞,在新莊小學“樂學正行”的校訓中得到升華。學校以書法教育為突破口,逐步形成“墨香怡情”的德育品牌。
《關于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中強調指出:“中國書法將漢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藝術融于一體,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寫字教學可以陶冶學生情感、培養(yǎng)審美能力和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寫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進學識修養(yǎng)。”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書法是一門規(guī)范性很強的藝術,長期開展書法教育,并尋求一種有效的評價教育機制,對少年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將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學校教育為學生全面、終身發(fā)展奠基。從事基礎教育,就是要推進素質教育,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首、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努力營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書法教育正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切入口。
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也是最具中國特色的一門藝術。因此,書法的傳承、推廣與普及對繼承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當我們用橫平豎直、方正有力的漢字指引孩子走進中華民族璀璨的精神世界的時候,就是用文化傳承支撐起民族未來脊梁的時候。
書法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是一個長期探索、逐步形成的過程。在實踐中,首先要認清實際情況,找準突破口,揚長避短,發(fā)揮優(yōu)勢。
第一,學校領導具有較高的理論修養(yǎng),獨特的辦學的理念,精細化的治校策略。確立目標以來,我校以書法教育為抓手,以學生的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為突破口,努力打造墨香校園文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做到“讓每一位教師汲取經(jīng)典的芳華,讓每一個孩子享受書寫的快樂”。
第二,有一批具有書法特長的教師群體。原校長陳偉是中國書法協(xié)會會員,多年來潛心于中國書法研究,其書法作品多次在國家、省市書法大賽中展出并獲獎。另外還有一大批愛好書法的教師,平時愛學習肯鉆研,各自有專攻的方向,組成了一支素質較高的書法指導教師隊伍,這為創(chuàng)立書法特色學校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第三,得到了廣大家長的支持和認可。學校地處郊區(qū),70%左右的孩子是外來人口,其家境不具備拓展書法學習的條件,平時這些家庭更疏于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欠缺。學校對學生書法的指導,既提升了學生書寫的本領,又陶冶了學生性情,鍛煉了意志品質,家長都十分支持。
怡德高之情,育儒雅之人。將書法傳統(tǒng)中的高尚情操與學生美好品德的培養(yǎng)相接軌,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
學校精心打造了極具書法特色的“歷代書法經(jīng)典碑帖”、經(jīng)典書法長廊展示墻、墨韻軒蘇州園林古典長廊、“翰林墨趣墻”書法室和“書法人物”故事角。學生穿梭其間,時時處處沐浴經(jīng)典,環(huán)境布置成為無聲的老師,在筆墨書香之中潛移默化地帶給孩子善與美的教育之源。
將書法的育德功能與各項活動結合起來,與行為習慣培養(yǎng)結合起來,努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質。
(1)凝神靜氣,讓提筆練字成為美麗的風景。
我校以課程的意識規(guī)范學校的書法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墨韻課程、墨韻課堂、墨韻社團為內容的“墨韻體系”。每周開設書法課,每天一節(jié)寫字課,課間還能到校園青磚習字臺上一顯身手。同時拓展書法教育渠道,將漢字書寫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活動中……我們力求通過在課堂中審美、在學習中審美、在活動中審美三條渠道等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書法的藝術魅力,提高審美能力,提升對美的追求與感受。
學生不知不覺中也養(yǎng)成“提筆即是練字時”的習慣,那是一種多種感官的“協(xié)同作戰(zhàn)”,屏息、靜心、沉穩(wěn),這樣的姿態(tài)成為校園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協(xié)調、思維等能力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大有裨益。
(2)追根溯源,讓筆墨紙硯成為親近的好友。
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課程,調查了解文房四寶,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漢字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讓簡單的事物豐富起來,感知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并動手實踐嘗試完成紙的制作實驗、研究墨的使用、筆的制作工藝、賞析經(jīng)典的篇章等,在對書法藝術產(chǎn)生濃厚興趣的同時,也為中華民族的智慧感到驕傲,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深深的愛國情懷。
(3)競爭比拼,讓習書養(yǎng)性成為不懈的追求。
通過書法作品的展示、交流、競賽、參觀等活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創(chuàng)造力、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起著重要的催化作用。孩子們在潛心學習的過程中才會不斷超越自我,也會體會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突破中自信,在求知中謙虛。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高度認真的精神以及堅韌不拔、不怕困難的優(yōu)良心理素質。
(4)書品潤心,讓優(yōu)雅堂正成為人生的底色。
古往今來,只有人品正的書家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為此,我校自主編寫了《我愛書法》教材,將書寫技巧和書法家的故事穿插整合,通過講述書法家的典故,了解《說文解字》《千字文》《三字經(jīng)》《百家姓》《增廣賢文》作品內容,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練字先修心,將寫好字與做好人緊密聯(lián)結起來,真正做到“字如其人”,做優(yōu)雅高尚情操之人。
新年到來之時,學校帶領書法社團成員走上街頭,為路人贈送對聯(lián)的時刻,凍紅的雙手奉上紅彤彤的對聯(lián),收獲的是滿滿的贊美和幸福的微笑。孩子們感受著書寫的快樂,也享受奉獻的幸福。這必將進一步促進孩子美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5)收集整理,讓學書經(jīng)歷成為最美的回憶。
把書法教學作為一項科研課題來研究的目的就是想通過這一載體培養(yǎng)學生勤學苦練的精神、欣賞與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因而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杜絕了以往只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功利傾向、只需要學生在比賽中獲獎便萬事大吉的陳舊觀念,而將目光放在了學生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心理品質的鍛煉。我們特別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如態(tài)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由教師綜合評價,對學習的客觀效果由教師采取適當?shù)姆绞竭M行評價。我們對學生的評價還十分注重多樣化,把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評價對學生發(fā)展的激勵功能。我們?yōu)槊恳晃粚W生都設立了一個形成性的書法小檔案,旨在用這一方法考察每一位學生在學習書法過程中的發(fā)展狀況,并定期進行總結分析。為孩子保存一段最美好的回憶,一份最寶貴的財富。
書法教育在讓無數(shù)孩子擁有特長、完善素質、享受成功的同時,也讓整個學校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學校先后獲得“江蘇省中小學書法特色學校”“宜興市AAA級特色學校(書法)”“無錫德育先進學校”“宜興市行為規(guī)范教育特色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多項活動在宜興電視臺、無錫教育電視臺、宜興日報等各大媒體刊登報道。許多批次的學生在省、市各級各類比賽中榮獲一、二等獎;學生行為習慣的訓練也卓有成效,顯得張弛有道;學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彬彬有禮中彰顯儒雅氣質。
幾年來,學校依托寫字這個平臺著力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學習行為習慣,以“寫好字”促“做好人”,以“書品”促“人品”的生成,使“墨香”與育人、養(yǎng)德珠聯(lián)璧合,每個孩子在寫字教育中修身啟智、健康成長。
在新小,書法,不僅僅只是追求外在的美感,更是追求一種高尚的道德境界、雅致的國學情懷、蓬勃的精神力量……這樣的教育是在為每一個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墨香如同一幅耐人尋味的水墨丹青,幻化為無聲的力量,引領著孩子們前行。
J292.1
B
1005-6009(2017)69-0054-03
黃香君,江蘇省宜興市新莊小學(江蘇宜興,214266)教師,一級教師,宜興市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