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段金星
卷首語
還教育原生態
文 | 段金星
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說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現在我們的教育痕跡太重了,孩子們耳朵里聽到最多的就是家長和老師的一句話“我是為你好!”,這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訴孩子我是在教育你。可效果如何呢?一心為孩子好的家長和老師苦苦追求孩子的學業成績,但卻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和回報,因為有很多的教育已經偏離了方向,違背了教育規律和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所以我們要提倡和追求原生態的教育。“原生態教育”之“原”字取“初始”之意,即教育要回歸教育本真,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則和規律,去除浮華和雕飾,做最真的教育。教育最需要的是一種求實的精神,真正的教育規律是非常樸素的。“原”,就是要返璞歸真,就是要不事雕琢、不加修飾,是原汁原味、原形原色的“無華”,是自然智慧的高明之處。所以,教育必須回歸生活,關愛生命,注重人本,發展個性。
還教育原生態就是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都知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時代的發展,科技一步步融入我們的生活,體力勞動越來越少,加上生活富裕后飲食質量提高,導致學生健康狀況低下、身體素質下降。學校里的“小眼鏡”“小胖墩”逐年增加。可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大多關心的是孩子的成績,詢問的總是“作業做沒做”“考試多少分”,對孩子健康的關注只停留在口頭上。什么時候我們的學校不再用考試科目擠占體育課,真正把學生身體素質提高作為第一要務,家長每天詢問的是孩子是否快樂并帶著孩子一起去鍛煉,那教育才算回歸正途。
還教育原生態就是要關注孩子的品德修養。我們要教會孩子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母校、感恩社會、感恩祖國,感恩每一個幫助過自己的人;還要教會孩子負責: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班級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負責;更要教會孩子誠實守信、遵守規則、與人為善、自強不息。而這些教育大多是需要家長和教師以身作則讓孩子模仿的。
還教育原生態就是要關注孩子的能力提高。我們不但要注重孩子的計算、理解、閱讀、寫作等能力,還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調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勇于創新能力等。所以我們的學校和家庭教育要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實踐中去獲取能力。
還教育原生態就是要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是幼苗不是工業產品,我們要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孩子,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生長。我們應該給孩子創設良好的氛圍,提供充足的條件讓孩子自己選擇有興趣的事情去做,而不是強迫孩子喜歡或不喜歡。
還教育原生態就是要把孩子從繁重的學業成績和升學壓力中解放出來,讓受教育者達到與自身和諧、與他人和諧、與自然和諧、與社會和諧,從而體驗到成長的快樂、人生的幸福。
(作者單位:北京市延慶區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