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柱
神頭嶺伏擊戰
●王政柱
1938年3月,八路軍第129師奉總部命令,側擊向潞城、長治進犯的日軍第108師團。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決定采用“吸打敵援”的戰術,以第385旅769團為左翼襲擊黎城,以陳賡旅長的第386旅為右翼在潞河村與微子鎮之間設伏,殲滅潞城出援的日軍。
3月3日,在接到命令后,陳賡主持召開了作戰會議,討論具體的伏擊點和兵力部署,決定在神頭嶺伏擊日軍。會后,陳賡帶領10多個人騎馬去看地形和道路。到了神頭嶺后才發現,實地跟圖上大不一樣。圖上顯示公路在溝底,公路兩邊有山梁,可現地是公路不在溝底而在山梁上,山梁寬一二百米,路的兩邊沒有任何隱蔽物,僅有一些國民黨軍隊殘留的破舊工事。這樣的地形不利于打伏擊呀!
晚上回來會議繼續進行。等大家發表一通意見后,陳賡站起來說:“我看,這一仗還要在神頭嶺打。”“神頭嶺?”大家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異口同聲地喊了出來?!皩?,就在神頭嶺打!”陳賡接著說,“一般來看,神頭嶺確實不是一個打伏擊的好地方,我們這樣認為,敵人肯定也會這樣認為。地形不險要,敵人就會麻痹,這正是我們出其不意地伏擊敵人的好地方。當然,打伏擊嘛,要是有隱蔽接敵的地形那是最好,雖然那兒沒有這些,但有國民黨軍隊給我們留下的破舊工事,近的離公路幾十米,最遠也不過100來米,鬼子對這些東西早已司空見慣了,如果我們把部隊提前隱蔽到工事里,敵人有可能發現不了。山梁狹窄,不利于我軍展開,也不利于敵人展開。大家說說,在獨木橋上打架對誰更有利?”大家心里都明白了,陳旅長的部署是:利用破舊工事在公路兩側設伏,戰斗打響后形成兩面夾擊之勢,把鬼子堵在狹長的公路上痛打猛揍。
3月16日凌晨,擔任“釣魚”任務的第769團開始對黎城發起攻擊。同時,陳賡率領第386旅主力進駐神頭嶺,埋伏在路邊的工事內。
上午8時半,增援的日軍出現在神頭村前,離我潛伏部隊越來越近,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空氣好像凝固了一樣。然而正像戰前陳旅長預想的那樣,鬼子對腳下的“情況”連看都沒有看一眼。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我軍會在他們的“蹄子底下”打伏擊。日軍未見異常,便大搖大擺地繼續前進。
9時半,日軍全部進入伏擊圈,陳賡發出攻擊命令。剎那間,平靜的山梁變成了一座火山,第386旅的3個團從三面向敵人發起了攻擊,手榴彈雨點般地落在了日軍的隊伍里,槍炮聲、爆炸聲響成一片;橫飛的彈片、閃閃的火光、彌漫的硝煙、滾滾的黃土一起匯成了憤怒的火龍,把鬼子連同整條公路都吞沒了。
日軍這才知道上當,但公路狹窄根本展不開,呼喊聲、馬叫聲亂作一團。日軍有的趴在地上進行還擊,有的滾進水溝里掩身,有的以死馬為掩體進行頑抗,有的則被嚇破了膽。
將近中午時分,戰斗結束了。除100多個日軍逃回潞城之外,1400多日軍在神頭嶺被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