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菁
打敵機做碗
●向菁
1943年4月,我八路軍東海獨立團奉命在榮成打游擊。盤踞在此處處被動挨打,茍延殘喘的日軍開始派遣兩架飛機襲擊我根據地,意圖逃竄。
他們憑借空軍的優勢,在崖頭進行瘋狂的超低空轟炸。我軍一沒有空軍,二沒有高射炮、高射機槍等對空作戰武器,只能用機槍、步槍予以還擊。所幸,一架敵機被我軍打落一塊鐵片,當即倉皇而逃。
接著,東海獨立團召開緊急會議,總結這次對空作戰的經驗教訓,研究接下來的應對措施,討論怎么打才能更好、更狠地打擊敵人,為了預防敵人隨時前來報復,最后大家決定,組織幾個射擊組,據點防守,并將機槍綁在崖頭村北廟里的大銀杏樹的主枝上,既便于掩蔽,又能增加機槍的射高。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上午,一架敵機從東南方向直撲過來,并在崖頭村上空進行轟炸。當敵機低空俯沖轟炸時,各射擊組同時瞄準射擊,敵機中彈爆炸,當場就摔了下來,三名機組人員也全部上了西天。這是我軍在膠東地區擊落的第一架日本飛機,大家歡欣鼓舞。
戰士們把飛機的殘骸拾撿完整,視之如同珍寶,在仔細觀察把玩之后,送進了兵工廠。
面對著這些制作精良,質地輕盈的鋁合金制品,兵工廠的同志們既高興又難過。慶幸的是,他們終于截獲了一架日本敵機,難過的是,由于當時的技術水平有限,他們不能制造出屬于自己的飛機,對于仿制飛機也是一籌莫展。
既然不能制造飛機,那應該如何處理這飛機殘骸呢?大家紛紛議論起來,“這龐然大物,又沒有了再利用價值,就是廢品一個,干脆扔了算了,留著還占地方呢。”“既然不能做飛機,也沒有其他用途,干脆燒毀了吧,也讓我們解解氣。”“這東西金貴著呢,和黃金價格差不多,扔了多可惜呀,說不定將來能派上大用場。”
到底是銷毀還是留著,大家拿不定主意。
最后軍領導告誡大家說,當前我們軍隊的生活物資很缺乏,能利用的東西最好都加以利用起來。如果大家能讓飛機成為我們需要的其他物資,何樂而不為呢?也算變廢為寶了。
這時,一位戰士上前仔細撫摸起那架光滑的鋁制機身來,他忽然想到了家里的那口鋁制燒鍋,那是他們家的傳家寶,就掛在廚房東邊的墻上,在那些餓肚子的日子里,父親也沒舍得把它當掉。“可不可以做成煮飯的鍋呢?”他提議道。大家先是一怔,接著幾乎異口同聲地贊同。“還是做成碗好,人人都有份!”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響應。
原來當時軍隊中只有干部才可享有一具搪瓷碗,這也是八路軍干部和戰士的唯一區別。他們決定也讓大家享受一下干部的待遇,將飛機殘骸制作成鋁碗,送給東海獨立團的戰士。
于是他們在處理了機翼和螺旋槳之后,用特殊的技術把機體殘骸鑄成了七百多個口徑11.5cm,高4.5cm的鋁碗,碗足還帶串繩子的孔,便于攜帶。
戰士們收到鋁碗后,如獲至寶,要知道當年拿破侖也單獨使用鋁碗以顯示自己的尊貴呢。他們每天小心翼翼地攜帶著,生怕摔著碰著,端著它吃飯也像吃了蜜一樣甜。以此也就有了“打架飛機做碗用”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