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民 本刊記者 于龍廣/文 汪 瓊/圖
“鉛山縣金融扶貧力量大、措施實、創新多,‘普惠金融+特色農業’的模式值得推廣借鑒。請南昌中心支行、省金融辦、省扶貧辦繼續加大金融扶貧工作的力度,創新出更多的模式,助推全省的脫貧攻堅工作”。這是副省長吳曉軍在第73期《金融專報》上對《鉛山縣實施“普惠金融+特色農業”模式助推脫貧攻堅》進行的批示。為進一步了解鉛山縣金融扶貧的經驗做法及成效,本刊記者赴鉛山縣進行了專訪。

鉛山縣金融部門到含珠實業調研
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鉛山縣金融部門積極創新方式,以普惠金融建設為推手,以特色農業項目為載體,重點支持當地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創業謀業、脫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鉛山縣金融部門到企業生產車間調研
貧困戶黃時云一家四口均參與了鉛山縣虹橋鄉橋亭村石斑鱖魚養殖合作社,每人授信貸款25000元,每人每年分紅不低于2500元,這樣一來,全家每年僅從石斑鱖魚合作社便可獲得10000元的分紅收入。另外,黃時云還被安排到合作社務工,每月可拿1800元的工資。
如今,像黃時云這樣的脫貧案例在鉛山縣比比皆是。截至2017年9月末,鉛山縣涉農貸款比上年底凈增6.7億元,增長44.2%,高出各項貸款增速25.7個百分點。尤其是訂單質押類貸款凈增超過1.8億元,直接帶動了1000余戶貧困農民實現就業增收脫貧。
央行引導,扎實助推脫貧攻堅。結合鉛山縣政府脫貧攻堅規劃,鉛山縣人民銀行制定了《鉛山縣金融機構支持特色農業發展指導意見》和《鉛山縣金融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立足鉛山縣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以勞動密集型特色農業合作項目為重點,通過發放支農扶貧再貸款1.6億元引導涉農金融機構采取“普惠金融+特色農業”運作方式,支持地方特色農業發展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拓展延伸金融精準扶貧的載體和平臺。
銀政合作,財資撬動信貸扶貧。鉛山縣政府結合“財政惠農信貸通”政策,對以貧困戶為主體的產業合作社每個提供10至20萬元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涉農金融機構按照不低于財政風險補償金8倍發放“財政惠農信貸通”貸款;整合扶貧資金,由縣扶貧辦用產業貼息資金對為以貧困戶為主體的產業合作社貸款予以50%貼息;對扶持對象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給予部分資金直補進行激勵引導,使產業貸款“貸得到、用得好、還得上、富得起”,促進金融扶貧政策到村到戶到人。

鉛山縣金融部門工作人員指導畬族村民使用POS機消費
定向發力,推行主辦銀行制度。該縣選定農商行、農發行、農行、郵政儲蓄銀行、上饒銀行作為主辦行。各機構根據自身業務特點主動對接相關特色農業合作項目。為切實加大扶貧力度,各主辦行均出臺相應的實施方案和優惠政策。比如,縣農商行制定《支持特色種養產業實施方案》。主辦行按照聯保或信用共同體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公司+合作+農戶”的信貸產品管理要求合理確定授信額度,在貸款利率、期限確定和續貸等方面最大限度執行優惠政策。
跟進服務,建立督查考核機制。首先,完善農村征信建設,建立貧困戶信用檔案5531戶,涉及人口16091人。其次,大力改善農村支付環境,拓展電子渠道、流動服務、委托代理等渠道,讓廣大農民能夠足不出村就能方便快捷得到轉賬、小額取現、自助循環貸款等基礎性金融服務,目前,全縣30個貧困村設立了金融扶貧服務工作站點,167個行政村已開通電子銀行業務。再次,建立督查考核機制,將金融服務支持脫貧攻堅納入金融工作考核內容并與政府信貸獎勵直接掛鉤,強化對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工作績效的激勵約束。
打造“產業扶貧信貸通”+兩紅企業+貧困戶”信貸產品。為助推“紅茶鼻祖”和“中國紅芽芋之鄉”品牌打造,鉛山縣農業銀行、農商銀行對與農戶簽訂種植、購銷合同的龍頭企業發放“產業扶貧信貸通”貸款,并進一步出臺促進措施,如農業企業帶動50戶以上貧困農戶,在原來授信基礎上,可按企業產品銷售合同總額的10%,增加發放“產品訂購銷售合同質押貸款”,貸款利率按同類同期同檔次利率優惠10%至20%。對全縣“兩紅”領域累計共投入信貸資金2.6億元,促進農民增收1.2億元,解決家門口就業8600余人,其中貧困戶1000余人。

鉛山縣農商行信貸員上門辦理貸款

上門與畬族村民簽訂貸款協議
試行“扶貧精準貸+‘銀色’經營主體+貧困戶”信貸產品。該縣引導縣郵政儲蓄銀行試行“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擔保模式直接向貧困戶放貸,由貧困戶帶資入股公司(合作社),用于特種水產,白蓮、白玉豆等養殖種植經營主體的生產經營。單筆貸款額度從2至20萬元不等。通過促進貧困農戶與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利益“聯姻”,讓貧困戶在務工、土地出租、土地入股、參與種養等方面增加收入。目前,共發放扶貧精準貸貸款1310萬元,有效助推貧困村特色優勢農產業發展。
做活“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綠色’專業戶+貧困戶”信貸產品。通過農村信用工程建設與政府扶貧開發對接,借助“農戶信用檔案”管理系統,實現信用信息與支持油茶、蟠桃、香菇、木耳等綠色農產品生產領域有效對接,充分發揮“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支農品牌效應,實行快速貸款方式。通過創建“信用村”、“信用戶”,對信用好的農戶實行優惠利率,利率上浮不得超過20%,降低資金使用成本。截止2017年9月末,全縣共發放油茶貸等特色農戶小額信用貸款1783戶,金額6849萬元;發放小額擔保貸款4083萬元。
推進“訂單質押貸+產業鏈+貧困戶”信貸產品。通過引導縣農發行、縣農業銀行、縣農商行、上饒銀行試行訂單權益質押,合理放寬貸款條件,簡化審批手續,實行利率優惠等措施,有利支持產業鏈整合延伸,廣泛帶動貧困戶共同發展。通過支持江西江天農業科技、溫氏畜牧。康輝生態,含珠實業等龍頭企業,助推形成總投融資2.8億元的紅芽芋精深加工項目“紅芽芋育種—無毒種植—精深加工—市場銷售”、“鵝湖香米苗培育—基地種植—加工生產—產品展示—香米文化”,“連四紙工藝研發—原材料種植加工—連四紙古法生產—連四紙文化博覽—生產工藝旅游”等五條優勢產業鏈,帶動就業5600余人。

上饒銀行在鉛山縣建立金融扶貧工作服務站

上門向貧困戶了解信貸需求情況
涉農貸款讓利幅度不斷加大,以目前1年期貸款為例,執行年利率為5.5%,低于普通農戶貸款加權利率1.61百分點,按全部該項貸款2億元計算,僅此一項就至少減輕貧困農戶利息支出322萬元,戶均節支1610元。
通過大力實施特色農業產業扶貧,帶動農戶就業機會、人數、收入穩步增加,其中涉貧農戶2300余人,貧困戶從特色產業中獲得的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貧貧困戶448戶1324人,實施2422畝人均增收1000元;以鵝湖香米水稻種植產業為依托的江天公司帶動貧困戶150余戶,每畝水田戶均增收980元;9個茶葉基地擴大種植面積達1.9千畝,帶動貧困戶313戶830人;扶貧貧困戶種植油茶1.3千畝、優質水稻1600畝、白蓮1600畝、蔬菜瓜果450畝。
金融業通過信貸支持扶貧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時,還形成了金融工作與扶貧工作互動雙贏良好格局。貧困農戶勞動致富和誠信觀念逐漸樹立,信貸資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也得到了進一步保障。
2017年9月末,鉛山縣各項存款達156億元,貸款達93.7億元,增速位列上饒市各縣(市)前列。全縣涉農銀行機構增加了穩定的客戶資源和存款來源,農戶存款日均增長1000余萬元,各類扶貧資金存款日均增加500萬元,銀行卡擴大發行量15000多張,帶來了客觀的經濟效益,擴大了品牌影響力。